具体走势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从月线到1分钟走势的“整体——细节”分析

上图是2013年5月31日的“远望谷002161”月线级别走势,图中在各个高低点标明了数字,也就是说,远望谷从72.39历史最高点到4.88历史低点之间,共由这8段走势组成。站在月线级别的观察角度,高低点之间的走势全部当做是次级别走势处理,当然实际上这些走势可能并不是周线级别,也有可能是日线甚至30分钟级别,但在月线的观察角度中,统一看做次级别走势。
详细的分解上图,23、34、45、56、67构成标准的月线中枢,中枢区间在4-5之间,78与12分别代表向下离开中枢与向上离开中枢,力度的比较上,78相对于12形成标准的月线级别盘整背驰,通过MACD的观察更直观。这就基本上可以断定78段的下跌的低点就是月线级别的类第一买点。更细致的观察78段,明显是a+A+b的经典盘整走势,那么更精细的买点,就要在次级别图形中考察这三段盘整结构。

上图是“远望谷”月线图中78段走势的次级别走势,即周线级别走势,拆解后的结果如图中所示由六段次级别走势构成,其中12段中间的那个中枢由于没有破坏这一段的第一次下跌的低点,被视为次级别中枢。而23段的高点,突破了前面那个次级别中枢的低点,所以计为一段。走势中的缺口是由于除权除息造成的,分析中可以复权也可以不复权,不复权的情况下,缺口就做下跌处理。
首先,这是月线级别背驰段78的次级别走势内部结构,周线中枢由23、34、45、56、67构成,这里也可以将12中的次级别中枢作为次级别走势纳入中枢范围内,对分析并不造成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周线级别的78与12段下跌相比,明显盘整背驰,与月线走势图很相似,78段同样是一个a+A+b的经典走势。这样,周线图中的78段,就是月线图中78背驰段中的背驰段,这就是区间套的实际应用,通过不断缩小背驰段的范围精确买点,后面的分析会将这区间不断的套下去。
上图中,67那一段走势,根据不同的精确度要求,可以认为是构成周线中枢的次级别走势,也可以被包含进58这个下跌走势当中,一般而言,对于原趋势的反抗力度比较小的情况下,是可以不计为单独的该级别走势的,具体的精确度由自己把握,但定好了就不要经常改变,对分析结果是不会造成影响的。

上图是周线级别图形中78段的次级别走势,为日线级别。根据周线的划分,将23记为单独一段次级别走势,日线级别中枢由45、56、67、78、89构成,4之前的盘整下跌同样也可以纳入中枢,这里作不纳入计。从3那个高点,也就是周线图中的7开始,下跌到10,分析的过程与月线、周线相似,就不再冗述了,9-10这一段的次级别下跌走势与3-4相比有明显的盘整背驰,其中9-10仔细的观察是一段下跌趋势,其中包含了两个次级别中枢,从定义出发严格的讲,第二个次级别中枢对日线中枢构成第三类卖点,因为要满足次级别离开、次级别返回不到中枢低点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最好将前一个作为第三卖点处理,宁愿卖早了也不要卖晚了。9-10的下跌反映在MACD中,明显最后一段下跌对应的绿柱子面积要小于前两次下跌,这就形成了月线背驰段中的周线背驰段中的日线背驰段中的30分钟背驰段。随着背驰段的不断缩小,买点也随之逐渐精确,这样的区间套可以一直进行到1分钟图中,通过观察绿柱子的长短,最终可以确定1分钟以下级别的背驰段。

上图是日线第一买点前与第一买点后的完整走势,在10的低点4.88价位确定了第一买点后,走势很快回到了前面下跌中枢的范围内,并在11点,构成30分钟级别的趋势顶背驰,由于第一买点同时也是月线、周线、日线背驰段的低点,根据理论,第一波的上涨至少是日线级别,那么在30分钟顶背驰后,就应该知道随后的走势必然会形成第一个上涨中的日线中枢,事实上11-12之间的30分钟中枢与10-11中的第二个30分钟中枢重叠,构成一个日线中枢。同时11-12这一下跌,在12位置形成盘整背驰,构成标准的第二买点,反映在MACD中,黄白线被10-11这一段上涨拉上0轴后,对应在12前后有明显的三次回抽。而12的低点,同样是用区间套的方法不断缩小背驰段的范围而确定。
12之后价格继续上涨,直到13位置,形成第三买点,被破坏的中枢以12为中心。

上图是日线级别走势图中,13位置的次级别走势,图形级别为30分钟。走势在日线图表的12后展开30分钟级别的上涨,在上图中,12段的走势通过对应的MACD绿柱子的长短可以看出2是个次级别的顶背驰点,随后展开5分钟级别中枢的构造。在走势波动较为剧烈时,在等待次级别离开、次级别回抽的过程中,涨幅已经巨大。这时,次级别的第三买点往往比该级别买点更具有操作价值,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不熟练的就按理论严格的等待次级别离开与返回。
严格意义上来讲,23、34、45只是5分钟中枢,但观察23段的下跌与45段的下跌所对应的MACD绿柱子,随着34的上涨被回抽到0轴附近,站在30分钟的视角下,完全可以将23、34、45当做次级别走势段,那么23、34、45就构成了30分钟中枢。其中45段的下跌比23段的下跌力度明显要小一些,这时,就可以判定第三买点成立了。
上图中,一定要注意中枢破坏点与第三买点的区别,23段构成对前中枢的破坏,而45段的低点不跌回前中枢内,才构成5位置的第三买点,因为在23段刚走出来的时候,这一段回抽走势还没有结束,而通过45与23的盘整背驰,就可以判定5位置之后必定要回升,且次级别回抽完成,这时第三买点才能成立。如果45的下跌力度比23大,那么就应该继续等待,在至少出现45段的次级别背驰后买入,这就属于中枢震荡的操作了。

30分钟走势图中2-5的那个中枢的次级别走势,级别为5分钟。上图中34是12的盘整背驰段,根据走势必完美,34段必定至少有三段走势,事实上34段的下跌就是标准的下跌+横盘+下跌,精确的买点继续考察34段的内部结构,即1分钟走势。

上图是5分钟级别走势图中34盘整背驰段的次级别走势,级别为1分钟。2-7构成1分钟中枢,区间为3-4,12与78为离开中枢的两段走势,其中78对12形成盘整背驰。再小级别的图形就无法继续观察了,但8下跌段最后一根K线,上影线意味着在这根K线内部至少有三段分笔的震荡,如果图形可以继续细分下去,是可以看到9.51那个第一买点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1分钟的图都不需要看,在操作级别中,前后两个级别就是所有了。比如设定的操作级别是30分钟,那么5分钟、30分钟、日线级别图形就是可参照的所有,其他的没有必要再看了。
8位置之后的上涨,在30分钟图中是56段,又与30分钟图中的12段形成盘整背驰,6位置之后的下跌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此外,月线级别图中,12段的下跌低点与月线级别中枢的震荡低点都在2位置,那么第一买点后的上涨,就基本可以确定至少达到2的价位,而在周线级别行情图中,第一买点后所对应的前中枢低点在周线中枢的4位置,这就为第一买点后的操作提供了预期的必然。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7649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