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文片段1:何谓底部?这里给出精确的定义,以后就不会糊涂一片了。底部都是分级别的,如果站在精确走势类型的角度,那么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知道该买点所引发的中枢第一次走出第三类买卖点前,都可以看成底部构造的过程。只不过如果是第三类卖点先出现,就意味着这底部构造失败了,反之,第三类买点意味着底部构造的最终完成并展开新的行情。当然,顶部的情况,反过来定义就是。
个人理解:
底部都是分级别的。级别越小,越容易频繁地触发买卖点。而且与之对应的,买卖点的时效性越短。例如一分钟的买卖点可能稍瞬即逝,甚至会出现,日内买点转化为卖点。而A股的机制是T+1的。可能会伴随卖不出去的情况发生。所以,从抄底的角度,尽可能地把握更大级别(周线级别,日线级别)。因为大级别的背驰,大级别的买点,往往是一个区域。在大级别买点的前提下,完全可以通过缩小级别来相对精确的把握。给出了更为充分地反映和应对时间。
这里把,第一个中枢组建,中枢震荡,直至发展出该级别的三类买点前,归属于底部构造的过程。而如果是没有生长出三类买点,而是三类卖点,底部构造失败,演变成了下跌中继,那么继续观察走势的生长即可。


例如食品饮料30分钟走势图。对于连续下跌之后。在走势生长上,已经呈现了明显的30分钟盘整下,或者30分钟趋势下跌。那么每当出现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上之后,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下不破前低,就可以注意观察底部构造能否成功了。观察的重点是,如破前低且打破背驰,那么底部构成失败,甚至防三卖的触发条件。 反之,以中枢构建,中枢震荡的方式,一而再地给出该级别的二类买点,不破前低,走出向上的该级别上涨走势,就希望明显增加了。不猜,不赌,勤于观察,善于应对,才是核心。
缠文片段2:此外,用分型的角度同样可以给出底部的概念,只是这粗糙一点,对一时把握不了精确走势类型分类的,这是一个将就的办法;此外,一般性分析中,这方法也可以用,因为对把握大方向已经足够。:
站在分型的角度,底部就是构成底分型的那个区间,而跌破分型最低点意味着底部构成失败,反之,有效站住分型区间上边沿,就意味着底部构造成功并至少展开一笔一上行情。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新鲜内容,但这里统一说出来,还是有好处的。同样,顶部反过来就是。
注意了,有了这个定义,就一定要搞明白,不是在底部的区间上买,而是相反,应该和中枢震荡的操作一样,在区间下探失败时买,这才是最好的买点,连这都搞不明白,就白学了。此外,底部是有级别的,日线图上的底分型,当然就对应着分型意义上的日线级别底部。
个人理解,同时结合当前创业板指举例

以创业板指为例,想要抄底的朋友,起码等待出现一个周K的底分型(底分型站上MA5均线),再做考虑是不是更稳妥些呢。而且并非出现周K的底分型就可以买了。而是出现底分型站上5均后,通过分钟级别的回落,不破底分型的底,最好连底分型的重合区间都不破,那么是不是可以根据低级别走势类型下的背驰把握买点呢?
缠文片段3:操作其实很简单,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任何走势,无论怎么折腾,都逃不出这个节奏,就是底、顶以及连接两者的中间过程,因此,在两头的操作节奏就是中枢震荡,只是底的时候要先买后卖,顶的时候要先卖后买,这样更安全点。至于中间的连接部分,就是持有,当然,对于空头走势,小板凳就是一个最好的持有,一直持有到底部构造完成。
而有技术的,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小板凳,按操作级别,分清楚目前是三阶段中的哪一段,然后日日是好日,时时是花时,不赚钱那真是脑子有水了。亏钱都是错误操作引起的,不断反省,才会有进步的。
个人理解和总结:
量力而行,认清自己的能力,自己能驾驭玩转什么级别,就把握什么级别的机会点。驾驭不了,就不要勉强自己。
因势而发,认清市场走势处于什么阶段。之前视频中,多次提到,一根阳线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其实就是从市场走势生长的角度,以及从级别的角度。需要认清是什么级别的转强,上涨。更大级别有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如果高级别仍是下跌中,下跌未完成(无背驰),1分钟级别的反弹,是不知道你激情澎湃的。
以律而止,不管是上涨背驰触发卖点,还是下跌破坏了买入的条件,及时推出就好。没有什么是值得死耗到底的,也没有什么是值得孤注一掷的,通俗点讲,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交易,可以是投机,可以是投资,但是何必以命相博呢?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7625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