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炒股心得

最近网络上对A股和相关机构的骂声一片,各个主播也都成了股评(pen)的存在,可以从这些现象中看到,我们的大A现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安抚股民情绪,恢复股民信心,散户、游资、机构、监管其实都已经不知不觉陷在了情绪中,差别是陷得多深。

炒股或者投机亦或是投资都是反人类的动作,首先是情绪问题,然后是资金问题,最后才是专业问题。


炒股首先要学会察觉他人情绪,克制自身情绪,既要身处其中体会情绪波动,又要跳出来理性分析、果断决策,是不是这句话听着就反人类。

为什么这波救市先救中字头,真的是央企考核市值?

有的人认为央企考核市值是引起拉中字头救市的根本原因,其实不然,拉动中字头无非是把

钱从左口袋放进了右口袋,究其根本是“资金安全”,因为空头力量太强,救市资金也不清楚这是不是底,不敢放到“别人”口袋里,所以如果后续还有救市动作,大概率还是中字头、浦东改革板块之类的,因为大资金担心的情绪没变,那么,拉这些能救市吗?不能!

A股炒股心得

股市宏观来讲就是一种形式的资管,其本质是资金量


为什么不能?这就是资金问题了。为什么这次救市要从外部投资走香港渠道开展,因为内部资金不够用,只能用外“汇”。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我国经过三年疫情和美欧的持续打压,经济增长远不如从前,甚至实际可用的资金量已经调到了较低的位置,毕竟泱泱华夏,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股民都是相对有钱的,基础民生更重要。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股市的钱是哪里来的,又是走向哪里?而不是人云亦云。

1、大机构资金和产业资金。这类机构也不会轻易操作,他们做大周期,大布局,可能有些投资会亏损,但其他投资盈利能覆盖亏损,总体盈利就好。他们跟大股东一样,赚的是市场和公司成长的钱,因为资金实力雄厚,相比普通投资者,他们也是赚大钱。

2、各种基金公司,包括公募和私募。他们钱来自基金投资者,投资者比较现实,赚钱就捧你,亏钱就骂你,去年几个公募基金经理都被骂上了热门,有的依然可以升职加薪,这跟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有关,根本没有将基金经理的个人收入与是否盈利挂钩,拿着千万年薪工作没做好,被老板骂两句,然后换家公司继续同样的操作。

基金经理对基金的管理很大程度要受制于赎回周期

3、大股东。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不会轻易买卖公司股票,董监高每次有操作都需要提前公告。经常看新闻某股价大跌,富豪身价缩水多少亿,其实他们根本都不在意,对于他们来讲都是盈利回撤,账面成本接近0,每年还有不错分红,理论上讲他们赚公司成长的钱,这个是大钱这部分其实不能算股市的进项,只能算支出,所以现在叫停IPO的呼声此起彼伏。

4、各路游资。游资资金规模相比其他的小很多,市场上真正实力游资很少,他们主要策略就是短期连续拉升股价,引起散户跟风,然后找机会抛出筹码,实现获利,这部分资金应该跟散户资金构成了A股绝大多数时间的成交量,也是A股的活水。游资不可能每次都盈利的,别看着股价经常封涨停板,但其实游资每次获利点并不多,因为他们要主动拉升股价,越往上需要动用越多资金,慢慢诱多,否则散户不跟就砸手里,一般股价阶段性拉升20%-30%,游资才有钱赚(游资票的图形也很容易识别)。以这个逻辑来看,A股只有游资拉的票多了,市场行情才会回暖,那么中小盘、创业板、北交所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方向,也是能盘活市场的方向。

游资也是融资渠道较多的玩家

5、散户资金。散户资金典型特征就是乱而无序,买卖随心,加上羊群效应,这是导致股价扑朔迷离重要原因之一。散户资金通常自以为是,喜欢追涨杀跌,缺乏耐心,这也是经常被割韭菜原因。

长期来看,大股东和产业资金是股市吃肉的,因为他们的成本几乎为0,有些公司可能业绩不怎么样,但股价在牛市中拉起来,解禁期一过,大股东找机会抽身,就是熊市来临、股票退市,他们也能赚的盆满钵满。

基金公司和游资是喝汤的,基金公司收管理费,旱涝保收,这也是国内基金不值得买的原因。比如十亿规模基金,一年管理费大概一两千万,一个基金经理也可以同时管理几只规模一般的基金。

散户是买单的,包括股民跟基民,大多数都是亏钱的,主要是行情好时候大量股民基民入场,行情不好时候要么割肉止损,要么躺平,错过最佳布局时机,然后在下一轮牛熊中少赚多亏。这操作模式基本上跟大资金刚好相反,就决定不可能赚大钱。


这样看来,最终就是拼专业知识了,也就是人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注册制之后,A股市场会越来越专业化,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跟不上政策变化,踩不准大资金的走向,亏钱是必然的,所以最好炒股的策略是“分析宏观形势,脱离原有视野,挑个上升行业,学好专业知识,逐步用启动资金建立底仓,等待风口到来”。

未来A股炒家最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宏观政策分析能力、股票板块分析能力、上市公司财报分析能力。
1、宏观政策分析能力。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宏观政策的解读与落地,都会对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试问如果连经济基本面都搞不清楚,国家的政策到底有什么影响都不知道,怎么判断股市的涨跌?所以国家发改委官网、政府网、省级发改委官网等官方网站就是每天必须浏览和分析的内容。像这次的浦东改革就是必须要深入研究并将之与深圳改革对比分析的重要政策。

2、股票板块分析能力。在完成宏观经济的分析之后,还需要对具体的板块进行分析,在股市中,大的板块分类可以分为金融地产、周期股、消费股、科技股、其他。每一个大类下面又分若干小类别,如科技股包含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消费股包含食品,医药,汽车,白酒等等。这些行业为什么分在一起?都有什么特点?都需要详细的了解。结合所处的宏观周期,通过领先指标及经济的发展形势,判断出哪些行业大概率会复苏。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宏观周期上行,则以机械、有色、煤炭为代表的周期股会有表现,而经济下行,或者面临较大不确定因素的时候,必选消费由于确定性高,受经济周期波动比较小,有相对的优势,引起资金的抱团取暖,往往可以走出不错的走势。

3、上市公司财报分析能力。首先要看懂财务报表,这里需要一些财会方面的知识,比如预付款,应收账款是什么含义,大家常说的ROE是什么意思,等等。经过了宏观基本面的分析和行业的分析 ,还不够,因为即使在好的行情下,好的行业里,不好的公司照样亏钱。通过读财报,才能明白一家公司到底如何,值不值得买,能不能买。比如,资产负债表代表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关键看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本身是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列的,所以往往货币资金会在最前。不同行业注重的部分也不同,有的注重无形资产、有的要看流动资金、有的重点分析研发投入等等。

所以,如果是小白的话,看书是必须的,这样才会比较有系统,打好基础才不会走火入魔。对于新手来说,个人推荐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彼得波特克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火眼金睛读财报》、《超越思考》这么多教材里面相对是非常适合入门自学的。至于财务知识,可以买一些比较简单的财务入门书籍,这个相对经济学原理就简单多了。另外,就是市场上乱七八糟的技术流书籍,我个人是非常反感的,误人子弟,各种缠论,量化,短线打板。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各种看,后来发现真的是在浪费时间。不过,关于技术流,可以稍微做一些基础的了解,通过学习之前天涯神贴、淘股吧游资的分享,比如K线,均线的基本含义,怎么来的,波浪理论大概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是否妥当自行判断。

最后,分享一段总结。做事不需要人人都理解,做人不需要人人都喜欢,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才能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大胆去做,别下次,别改天,别以后。本就一无所有,何惧从头来过。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5395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