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力利用K线欺骗散户的常见手段
K线是反映一定时间内股价波动情况的重要工具,多数投资者会依据一根或一组K线来预判股价后市的涨跌,而主力常常利用人们熟知的K线形态来进行骗线操作。
一、长下影线骗线
长下影线通常被认为是下方支撑较强的信号。主力有时会特意拉出长下影线,让散户误以为股价得到支撑而买入。例如贵人鸟在2017年7月17日和2017年9月7日K线收出了长下影线,但股价并没有获得支撑,而是继续下跌 。从K线形成原理看,长下影线是盘中多头反击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若出现在中长期底部或波段快速下跌后的相对低点,伴随温和放量且第二天K线确认,才可能是止跌信号。但主力可利用这一形态误导散户,若大盘整体趋势向下、个股当前价位相对较高或者市场成交量没有减少等情况下的长下影线,很可能是骗线 。
二、尾盘拉高骗线(尾市拉高,真出假进)
在收市前15分钟,主力用大单放量拉高做高收盘价。这样在K线图上就会形成较好的图形,欺骗散户以为主力在拉高股价。实际上主力可能实力较弱、资金不充足,这种拉高只是为了吸引散户跟进做短差。而第二天往往会低开低走,让跟进的散户后悔不已 。
三、十字星、两阳夹一阳、红三兵等形态骗线
这些都是常见的K线形态。十字星一般被认为是多空力量平衡或者趋势即将反转的信号;两阳夹一阳(两阳夹一阴)往往被视为上涨的持续形态;红三兵则通常被看作是股价即将上涨的信号。主力会在需要的时候制造出这些形态,让散户误判股价走势。比如当主力想要出货时,可能会制造红三兵的形态吸引散户买入,之后股价却不涨反跌 。
四、假突破骗线
1. 向上假突破
股价在高位盘整时,主力可能通过放巨量制造向上突破的假象。比如股价在高位盘整后突然放量上攻,突破前期高点,让散户以为是新的上涨行情开始而买入。但实际上,巨量往往是急于离场的主力和急于进场的跟风者共同成交的结果。若主力看好后市,不需要放巨量,小幅放量就可实现突破,所以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主力减仓出逃。例如有些股票看似突破上升三角形,但随后却出现加速下跌走势,就是这种假突破骗线的体现 。
2. 向下假突破
主力也会制造向下假突破的K线形态,让散户恐慌抛售。例如股价本来在某个区间内波动,主力突然打压股价,使K线向下突破某个支撑位,让散户以为股价将大幅下跌而卖出股票,主力则趁机低价收集筹码。
深度解析主力K线骗术案例
一、长下影线骗线案例 – 中兵光电(600435)
在2011年3月 – 8月期间,中兵光电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从最高的15元下跌到9.80元。2011年8月9日,该股在前期大幅下跌基础上收出一根带长下影线的阳线。由于前期跌幅较大,很多散户根据长下影线这一底部特征K线,认为空头杀跌动能不足,股价可能反弹。8月10日该股跳空高开,更让散户觉得止跌可买入。然而,之后该股并未展开期望中的反弹,而是继续下跌。这里散户忽略了大盘整体趋势向下时个股很难单独展开行情、个股当时价位相对较高以及成交量没有减少等因素,被主力的长下影线骗线操作所误导 。
二、假突破骗线案例 – 上证指数(999999)的W底形态
上证指数在2007年7月 – 2008年1月间,经过大幅上涨后在2007年10月16日创出6124的历史高点然后下跌,到4800点左右止跌形成一个看似典型的“W底”形态。从最高点计算已下跌20%多,市场很多股评人士认为下跌调整基本到位,W底是见底信号可以入场。并且在W底形成过程中有缓慢放量现象,突破颈线位后股价也开始向上走。但到2008年1月中旬时突然又快速下跌,到4月股指跌到3200点左右,与最高点相比已被腰斩。在前期W底形态突破颈线位买入的散户损失惨重。这一案例说明,主力利用了散户对经典的双重底(W底)形态的认可,制造假的见底信号进行骗线出货或者洗盘等操作,很多技术派投资者难以分辨,其实需要结合历史涨幅、总体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 。
三、尾盘拉高骗线案例 – 某股票实例
假设某股票在交易日的大部分时间内股价走势平稳,成交量也较为正常。在收市前15分钟,主力突然用大单大量买入,使股价迅速拉高,K线图上形成一根阳线,收盘价较高。一些散户看到这种尾盘拉升的情况,认为是主力看好该股票,想要在第二天继续拉高股价,于是纷纷跟进买入。然而第二天开盘后,股价却低开低走。这是因为主力资金并不充足,尾盘拉高只是为了做高收盘价,吸引散户跟进,然后在第二天以更高的价格出货或者打压股价吸筹。
如何识别主力K线欺骗的迹象
一、从K线实体和成交量判断
1. K线实体
– 骗线组合中的K线实体往往不够大。例如在一些假的反转形态中,如果是真正的顶部或底部反转K线,实体通常较大,表示多空力量的强烈对比。而骗线时,实体较小,说明买卖意志并不坚决。比如在一个疑似顶部反转的K线形态中,若只是一根小阴线或者小阳线,相比真正的顶部大阴线或者大阳线,就可能是骗线 。
– 对于一些经典的K线形态,如红三兵,如果是骗线的话,三根阳线的实体可能会逐渐变小,或者中间夹杂着较长的上影线或下影线,与正常稳步上涨的红三兵形态有区别。
2. 成交量
– 骗线时成交量可能不够大。在正常的股价上涨或下跌趋势中,伴随着成交量的相应放大或缩小是比较健康的情况。例如在股价上涨突破某个重要阻力位时,如果是真实的突破,成交量应该是明显放大的。但如果是主力骗线制造的假突破,成交量可能只是小幅放大或者甚至没有明显变化。如在某个股票假的向上突破前期高点时,成交量并没有呈现出与突破相匹配的大量,就很可能是骗线。
– 还有一种情况是成交量异常放大但股价走势不符合逻辑。比如股价在高位时突然放出巨量,但股价只是小幅度上涨或者横盘,这可能是主力在利用成交量吸引散户注意,制造一种活跃的假象,实则是在出货,K线形态可能也是骗线的一部分。
二、结合整体位置(Context)分析
1. 与均线系统的关系
– 如果K线形态与均线系统不合拍,很可能是骗线。例如股价已经远离5日均线,按照正常情况应该有回调需求,但此时出现一根大阳线,看似股价还要继续上涨,这可能是骗线。因为正常情况下股价偏离均线过远会受到均线的引力作用,而这根大阳线可能是主力为了吸引散户追高而制造的。
– 当股价跌破均线系统,如跌破20日均线,若没有持续的下跌动力,且很快又回到均线上方,之前的跌破K线可能是骗线。主力可能利用跌破均线制造恐慌,让散户抛售股票,然后再低价吸筹。
2. 与形态的关系
– 在整体涨幅不大的情况下,若底部有巨量配合时出现温和放量的标志性中等实体高开低走阴线,并且该阴线发生在前期形态压力处,同时切割了短线均线(如20SMA),那么这个阴线很可能是骗线,可能会起始一个中线的调整,但调整幅度不一定大,再次突破时会更有力 。
– 对于一些经典的形态如上升三角形,如果股价在没有足够动力和成交量的情况下突破三角形上边线,之后又迅速回到三角形内部,这种假突破的K线就是骗线,主力可能是想吸引散户在突破时买入,然后进行出货或者洗盘操作。
3. 与价量配合的关系
– 正常的股价上涨应该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步放大,如果出现股价上涨但成交量持续萎缩的情况,K线形态可能是骗线。例如某股票连续几根小阳线上涨,但成交量一天比一天小,这可能是主力在拉高出货,制造股价还在上涨的假象,吸引散户跟风买入。
– 反之,股价下跌时如果成交量异常放大,但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可能是主力在低位吸筹,K线形态也是骗线的一部分,目的是让散户以为股价还要继续下跌而恐慌抛售。
防范主力K线欺骗的策略
一、看趋势
1. 个股趋势
– 散户要防范骗线,首先要关注个股的中长期运动趋势。如果个股处于长期的上升趋势中,偶尔出现一两根看似看跌的K线形态,可能只是短期的调整,而不是趋势的反转。例如某股票在过去几个月一直沿着20日均线稳步上升,突然某一天收出一根长上影线的K线,看起来像是顶部信号,但如果从整体趋势看,只要股价没有跌破重要的支撑均线(如20日均线),就不应该轻易判断为趋势反转。
– 相反,如果个股处于长期下跌趋势,一些小的反弹K线组合也不能盲目认为是底部反转。如一只股票在持续阴跌过程中出现了红三兵形态,但整体趋势仍然向下,成交量也没有明显放大,这很可能是主力的骗线,目的是吸引散户买入,然后继续打压股价。
2. 大盘趋势
– 大盘的趋势对个股有重要影响。在大盘处于牛市阶段,大多数股票都会跟随上涨,此时个股的K线骗线可能更多是为了洗盘或者短期调整。例如在大盘整体上升期间,某股票出现一根大阴线,但大盘并没有明显的回调迹象,且该股票的基本面没有重大变化,那么这根大阴线可能是主力的骗线手段,目的是清洗浮动筹码。
– 而在大盘熊市时,很多股票会顺势下跌,主力可能会利用一些看似企稳或者反弹的K线形态骗散户进场接盘。比如大盘持续下跌过程中,某股票收出长下影线,好像有支撑,但如果大盘的下跌趋势没有改变,个股也很难独善其身,这个长下影线就可能是骗线。
二、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
1. 股价位置
– 当股价处于高位时,出现一些看似继续上涨的K线形态(如连续小阳线),要格外警惕。例如股价已经大幅上涨,远离其内在价值,此时主力可能通过制造这些小阳线来吸引散户追高,以便出货。如果此时伴随成交量的异常变化(如突然放大后又萎缩),骗线的可能性就更大。
– 当股价处于低位时,一些看跌的K线形态(如长下影线)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下跌信号。可能是主力在打压股价吸筹,故意制造恐慌让散户抛售。如果股价已经在低位盘整了一段时间,成交量也极度萎缩,突然出现的长下影线可能是主力试盘或者吸筹的信号,而不是骗线导致的股价还要继续下跌的信号。
2. 成交量变化
– 除了前面提到的从成交量判断骗线迹象外,在防范骗线时,要持续关注成交量的动态变化。如果股价上涨过程中成交量突然放大,然后又迅速萎缩,且K线形态出现反转信号(如长上影线),很可能是主力出货导致的骗线。
– 在股价下跌过程中,若成交量从极度萎缩开始逐步放大,并且K线形态有企稳迹象(如收出小阳线),可能是真实的底部信号,而不是主力的骗线。但如果成交量只是短暂放大后又回到极度萎缩状态,且股价继续下跌,之前的小阳线可能就是骗线。
三、扩大分析周期
1. 周K线和月K线分析
– 不能仅仅依据日K线来判断股价走势,要结合周K线和月K线进行分析。日K线由于时间周期短,更容易被主力操纵。例如在日K线图上出现了一个看似向上突破的形态,但如果查看周K线图,发现股价仍然处于一个长期的盘整区间内,并没有真正突破,那么这个日K线的突破形态很可能是骗线。
– 月K线可以反映股票更长期的趋势。如果月K线显示股价处于长期下跌趋势,而日K线中出现了一些短期的反弹K线组合,就不能轻易认为是股价反转。通过周K线和月K线的分析,可以过滤掉日K线中的一些短期波动和骗线干扰,更准确地把握股价的走势。
主力K线欺骗散户的原理
一、利用散户对技术分析的迷信
1. 技术分析的局限性
– 许多散户过度依赖技术分析,特别是K线分析。然而技术分析本身存在局限性,K线形态只是对过去股价走势的一种记录和反映,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例如,虽然长下影线在某些情况下被视为支撑信号,但这只是基于历史数据的一种经验总结,并不是绝对的规律。主力正是利用了散户这种对K线形态的盲目迷信,制造出符合散户认知的K线形态来达到骗线的目的。
– 技术分析中的指标也大多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的,存在滞后性。比如移动平均线,5日均线是根据过去5天的收盘价计算的,当股价发生变化时,5日均线的反应会有滞后。主力可以利用这种滞后性,在均线发出买入或卖出信号时进行反向操作,通过K线骗线让散户做出错误的决策。
2. 散户心理的弱点
– 散户在投资中存在贪婪和恐惧的心理。主力利用贪婪心理,在股价上涨过程中制造一些看似还要继续上涨的K线形态,如连续小阳线或者假的突破形态,吸引散户追高买入。例如在某股票上涨过程中,主力制造出一个向上突破前期高点的K线形态,散户因为贪婪,害怕错过进一步的上涨机会,就会纷纷买入,而主力则趁机出货。
– 主力利用散户的恐惧心理,在股价下跌时制造一些看跌的K线形态,如长下影线后股价继续下跌或者突然的大阴线,让散户恐慌抛售。例如在股价已经下跌了一段时间后,主力再制造一根大阴线,散户会因为恐惧股价进一步下跌而卖出股票,主力则可以低价收集筹码。
二、主力的资金和信息优势
1. 资金优势
– 主力拥有大量的资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股价的走势。通过大量买入或卖出股票,主力可以制造出想要的K线形态。例如在尾盘拉高的骗线操作中,主力利用资金优势在收市前15分钟大量买入股票,使股价迅速拉高,从而在K线图上形成较好的图形,欺骗散户。
– 主力还可以利用资金优势控制成交量。在制造假突破等骗线形态时,主力可以通过对倒等操作,使成交量看起来符合突破或者其他形态的要求。比如在向上假突破时,主力可以自己买入同时让关联账户卖出,制造出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吸引散户跟进。
2. 信息优势
– 主力往往比散户更早获得公司的内部信息或者宏观经济信息。当主力知道公司即将发布不利消息时,可能会提前在K线图上制造出看跌的形态,让散户在消息公布前就抛售股票,主力则可以提前规避风险或者低价吸筹。
– 反之,当主力知道公司有潜在的利好消息时,可能会在消息公布前制造出股价上涨的K线形态,吸引散户买入,然后在利好消息公布时出货,获取利润。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4433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