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和大家聊干货了,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交易,今天趁这个机会聊聊“只跟随不预测”的话题。
交易悟道的“不预测只跟随”说的就是不预测走势,跟随趋势。
为什么说市场不可预测?
市场行为的基本动力相当简单,任何市场上只有三种主要力量,即认为价格低估的交易者,认为价格高估的交易者,以及注意观察和准备决定价格是高是低的交易者。
实际上第3种人是潜在的力量,支持交易者价格高低信念的东西通常不重要,因为大部分人是以没有纪律和组织的随机方式交易,人总是善变的。
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也很多,而且除非我们学会解读所有交易者的心理,否则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未来的行情怎么走。
比如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交易者,可能在场边观望和准备入市,我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买进多少,卖出多少,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交易者随时会改变方向。
问题的本质核心,在于跟随的是什么,又提前预判什么?
这里说的预测是指能够在订单进场之前,就提前预知行情会怎么走,能够未卜先知。虽然大家也都知道“未卜先知”不靠谱,但很多交易的新人却有这样完美主义的幻想。认为某些指标或者指标组合能够预测未来,这样就能提前做上订单,在交易中大赚特赚。而现实是什么呢?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如果一直追求预测,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亏损。
那悟道之后的跟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跟随交易系统对于趋势的判断,每笔交易都是试错,交易结果交给概率,盈利靠成功率和盈亏比。
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下图中的交易系统是以行情破位趋势线来判断趋势,每次跟随趋势线破位进场交易,我们不去预测破位之后会成功还是失败,只跟随破位之后的行情走势。
如果破位之后失败,就像图中左侧的走势那样止损,如果破位成功,就像图中右侧的走势那样止盈。
进场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行情未来会怎么走,但是我们只要跟随趋势,知道怎么去交易就够了。

一切问题的根源,不是在于不能做提前的预判,而是判断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说最近是不是太保守了,一直说市场要调整。
大部分人现在都认为会震荡上行,还有一些言论是3000点牢不可破。
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本身不能构成对于股票做分析的标准。
如果我们的市场是妥妥的政策市,那赚钱的本质就是基本面研究了,寻找政策出牌的套路。
而现实情况,我们的市场并不是完全的政策市。
比如,2023年出了很多的政策,但市场该跌还是一路下跌。
只不过很多人忘记了这段历史,认为当下和当时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而已。
市场的规律,在于筹码的变化,并不在于政策的出台。
再多的政策出台,如果没有引入新的资金,筹码的规律,或者说筹码的结构就不会有根本的变化,技术面就永远胜过基本面。
所以,绝大多数的交易体系,核心压根不是跟着政策做墙头草。
而是跟着市场的走势变化,量能变化,去分析筹码规律,寻找对应的信号。
政策也好,突发事件也罢,本质上只能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而已,并不能彻底改变市场的走向。
真正决定市场走向的,不是什么政策,而是资金运作的规律。
所以,决定成败的,不是主观的判断,不是所谓的逻辑,而是一套好的交易体系,以及执行力。

大部分人不理解,什么叫做交易体系。
交易体系,其实就是一套标准,告诉你怎么选股,什么时候买,以及什么时候卖。
你的交易,都是在体系的指导下完成的。
不存在太多主观的判断,也不存在对于偶然性的分析和研究。
市场会有很多突发的事件,可能会改变1-2个交易日的走向,但很难改变一段时间的趋势。
还是因为筹码的问题,突发的事件无法让筹码在短期内发生质的改变。
交易体系的核心,就是分析市场的筹码情况,找到主力的动向,去预判未来上涨和下跌的概率。
所谓的信号,是市场盘面的量价关系,发出的标准信号。
接下来说点核心的东西。
第一,信号是自带的,但标准是自己定的。
很多人一直在问,标准到底是什么。
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参考的标准,就看你想用什么指标了。
比如,单纯的K线系统,价格突破新高,就是一个标准。
比如,单纯的均线系统,突破均线,或者回踩均线,就是一个标准。
比如,乖离率系统,乖离率正负值特别大的时候,就是超卖和超买的时候,也是一个标准。
各种技术指标,都是可以作为标准的存在,就看你自己觉得哪个标准更好用,更适合自己。
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指标怎么用是核心。
大部分的信号,其实就是一个指标的反应而已,本质是一个交易模型大数据得出的结果。
至于这个型号,到底要怎么用,这个标准怎么定,需要自己去摸索,肯定不是单纯的金叉死叉就能搞定的。

第二,根据信号执行,哪怕发现结果出错。
很多散户不是不懂指标,而是在交易买卖的时候,不会去看指标,完全是随心所欲。
你如果不根据指标给你的信号去做交易,那这些信号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纵然信号不可能全对,但很多信号是八九不离十的。
更况且,你不去执行信号,你不去跟随信号,又怎么能判断这些信号到底是对还是错。
股票是个概率事件,找大概率的游戏,信号就是提示你什么时候,这个大概率出现了。
偶尔一两次的结果出错,不代表信号是无效的,只能代表信号的准确度不够。
况且,你只有验证了信号的对错,才能判断这个信号是不是有效。
所以,不要纠结先照做就行了,发现信号错误率高,信号不对,再做调整。
哪有什么标准的信号,能让你百发百中,如果有,那你早就成为亿万富翁了。
股市里的失败,或者叫做试错,是用来让你更上一层楼的基石。
但试错不要押重注,否则,就没有了逆天改命的资本了。
第三,长期信号提示,比起短期更加有效。
相较而言,一个信号如果是长期的,肯定比短期的信号来的更加准确。
信号出现的频率越少,信号的准确度越高。
有一些信号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资金做盘刻意的去规避了,大主力要赚钱,不是做慈善的。
但主力做信号,比如洗盘,是有周期的,不会一直做盘,迟早会拉升的。
他能规避日线级别的信号,那么周线,月线呢?
信号的周期越长,信号的有效率自然也就越高了。
所以,那些做大级别行情,做大趋势的人,赚到钱的概率非常高。
而做短线的人,跟着信号走根本就来不及,很容易就被摆一道。

第四,大盘股的信号,比小盘股信号有效。
信号运用在指数,运用在大盘股上,比起信号运用在小盘股上,要准确的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大盘不容易被操控,是资金合力的行为做出来的。
而小盘股,很容易被资金控盘,可以很轻易的操纵股价的涨跌,释放出错误的信号引导。
大盘股不是不能坐庄,而是不敢坐庄,因为成本高,出货难度大,而且容易被监管。
但是那些小盘股,微盘股,一些主力就很隐蔽的在操纵,利用信号去收割韭菜。
交易体系的核心,就是如何制定标准,然后利用标准释放出来的买卖信号去做交易。
交易体系不会很复杂,但是实践的过程一定很漫长。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别人的交易体系,形成的理论,对于自己而言是无效的。
因为理论背后,缺少了实践,很容易变形。
交易体系对于每一个散户而言,都是不一样的,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就像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一样。
散户尽量不要去考虑预判主力的预判,而是跟随主力的举动。
有下面五点,是跟随主力思维的关键。
1、不参与主力的建仓。
主力资金的建仓,对于散户来说,是没必要参与的。
也就是,如果股票没有形成明显的上涨趋势,那就不参与。
因为主力的建仓,本身就不会告诉散户。
即便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也不知道主力建仓的阶段,什么时候会拉升。
更何况,很多主力建仓完毕后还有洗盘,参与起来会很痛苦。
所以,这种阶段,直接忽略就行,没有趋势那就不做趋势,耐心等待。
主力的建仓周期,短则几周,长则数月,甚至是一两年之久,散户耗不起,也不需要耗。
虽说建仓成本和启动价格,一般也能有个30%左右的空间,但这个钱注定不是散户赚的。

2、只跟随主力的拉升。
散户跟随主力,跟随的其实就是主升浪。
大部分主力想赚钱,都会做主升浪行情,而不是扭扭捏捏的上涨。
所谓的主升浪,指的是上涨角度超过45°,短期内快速上涨的行情。
通常来说,一个月能有50%,两三个月能够翻倍的,叫做主升浪。
主升浪其实是主力为了出货,所以在短期内快速拉升股价的一种方式。
这就好像打仗,如果时间周期拉的太久,很容易出现一些变化。
比如,两三个月的主升浪中间,突然遇到了大盘指数的暴跌,导致人气涣散,想要重新再聚拢人气就很难。
主升浪的目的是为了出货,所以,市场的人气是主力最主要考虑的东西。
那种15°、20°的上涨,往往还是主力在主升浪之前的小幅度收集筹码的过程,不能算作主升浪的一部分。
主升浪启动的时候,主力往往会把自己暴露在市场里,所以会有大幅度上涨,甚至是涨停,让各路资金看到自己,方便吸引跟风盘。
3、宁可踏空也要落袋。
和主力一起做行情,千万不要总指望着从头吃到尾。
主力在中途一定会有洗盘的动作,但也有可能是出现了出货的行情。
散户很容易被洗盘,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踏空会让很多人觉得难受,但少赚总比不赚好,总比亏钱好。
所以,当你觉得赚到钱了,落袋为安是上上策,比起坐电梯好多了。
哪怕最终证明是一次洗盘,股价又起飞了,也要落袋为安。
普通散户对于行情,尽量不要有幻想和等待,都是非常致命的。
做当下看到的行情,赚当下赚到的钱,跟随当下的势,不要去做太长的预期管理。
你根本没有能力,去看穿一家上市公司未来三五年的发展,大部分时候都是靠运气。
而股票市场又不是一个靠运气的市场,落袋为安永远是第一优先级。

4、紧盯住量能的变化。
散户需要盯的有一点,就是量能,这个非常的重要。
量能的变化决定了趋势的变化,而不是单纯的K线。
资金的意图,一半写在了K线里,另一半写在了成交量里。
很多技术失灵,其实是量能无效了。
不是主力不想继续做行情了,是发现市场的跟风盘不足了,所以缩量了。
主力的计划才会从A,变成了B,行情的趋势也就有了新的走向。
但凡是缩量,都是要警惕的,因为大部分主力刻意做盘,都会把量能释放出来。
尤其是量能减半的,很有可能主力已经悄咪咪的撤退了。
5、周线比日线更重要。
很多散户喜欢看日线来定趋势,这种做法很容易出现误判。
主力资金要运作股票,肯定不在日,至少在周,在月。
所以,大部分主力资金的主升浪启动,也是在周线级别有明显的反应。
如果可以多看看周线,包括均线、量能和一些技术指标,可能会豁然开朗。
所谓的主力思维,第一步是了解主力在干嘛,是怎么玩的。
而不是每天叫嚣着主力要拉升了,这个主力很强劲,那个主力不行。
不要去主观预判主力的行动,多抓住确定性比较高的一个阶段,去做行情。
股市如战场,风险很高,顺势而为的走好每一步,把握能把握的机会。

最后,我们的股市不管是牛市、熊市还是震荡市,每一年都至少有一波持续时间较长、上涨空间较大的行情,只要你耐心等待,伺机买进,在行情结束时果断出局,你就是赢家。
但有时,交易者们往往太想成功和赚大钱了,以至于他们没有考虑到持久性以及建立坚实的技能基础。但是想想看,你想一鸣惊人,大捞一笔,然后面临利润回吐的高风险?还是你更喜欢走低风险路线,在市场上长期稳定地建立优势?有时候,交易者们竞相追求财务安全,却没有意识到安全感也来自形成一个能在市场上创造并保持优势的过程。
股市上的成功操作并不是基于当前的情况,你现在所看到的情况,显而易见的情况或是偶然的、不可预计的突发事件。对于各种条件和现象的分析,必须考虑到其内在及潜在的优缺点与成果。在市场上,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只能在“时机成熟”时得到我们应当的东西。如果我们的交易理念是“超越”市场,尝试着到处进行“搜刮”,或者我们认为市场是一块“大肥肉”,“轻而易举”便可到口,那么,我们最终将在市场上赔掉我们的钱和健康。
但如果你坚持计划,保持警惕,事情十有八九就会朝着于你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是你获得成功的唯一诀窍。因此,你要在交易计划中做出尽量多的决策,并有效的去完善它。例如,你要怎样建仓,在什么位置出场,怎样出场,你在每单交易中承担风险的交易头寸,在哪个位置设定止损位,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做出的决策。如果你正要建仓了,却还在盘算究竟是在关键反转K线形成之后进场,还是在突破了上一根K线的最高价的位置进场,究竟是要分批建仓,还是一次性建仓,你能留待管理交易的心理纪律就所剩无几了。提前决定你的交易机制,可以保护你有限的心理纪律库存。
归根结底,交易者需要对自己加以监测,保持正念,进行自我监控,可以提高自控力。你越是保持正念,监控自己和自己的表现,你的心理就越强。
本人以交易为生15年,分享一些交易中我比你先知道的事,关注我,让你少走弯路。
很多事情,很多道理,交易久了都能会都能懂,但社会比的是谁先懂,早懂和晚懂是不一样的命运。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7581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