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我们还是通过举例来讲解一下,如何使用常见的技术指标公式以及如何编写属于自己的技术指标公式。

再次强调一下,文中提及的测试模型和结果只是为了举例而随手创立的,没有其他任何目的!!!更不是为了炫耀!!!大家千万不要直接拿来使用!还是希望大家都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切记!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用酒鬼酒进行过举例,一些朋友说还不如直接拿着不动(关于对拿着不动的缺点我之前的文章中曾进行过讨论,以后会再仔细讨论),所以为了避免误会,特意选择了一个当前和5年的股价几乎差不多的股票用于举例。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上图是一个模型在“君正集团”上面最近5年的收益情况,总计买卖6次,总收益359%,最大回撤只有不到4%。属于绝大多数时间“闲着”,试图只操作有希望起来一波儿的模型。

而创造这个模型的理念来自于前几日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有人提问“均线粘合”应该如何表达或定义。

我们创造一个模型基本上是如下流程:先是有了一个基本的理念,但是尚不足以形成完整的买卖规则,需要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再复盘才可以,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指标公式来实现。

下面就这个“均线粘合”来说明一下技术指标公式的使用方法,首先我们打开公式管理器(可以在软件的菜单中找到,也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F),出现如下图的窗口: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单击“技术指标公式”的“其他类型”之后,再点击右上角的“新建”,会出现如下窗口: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这个窗口就将是我们建立各种技术指标公式的编辑器,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给公式起个名字,在左上角的“公式名称”处,填入想要的名称,这次举例是均线粘合,我起的名字是“均线研究”,这时先别着急编写语句,先将右上角的“画线方法”中的内容修改一下,点击“画线方法”旁边的“副图”右侧的下拉按钮: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主图叠加”,因为我们主要介绍的是将技术指标显示在K线图上,所以要选择这个“主图叠加”,关于在副图(也就是K线图下方的常见指标:成交量、MACD等指标的显示和运用)上的显示方式将在下一章中加以介绍。

在将公式名称和画线方法设置好之后,我们在下方写入如下语句:

M5:MA(C,5);

M10:MA(C,10);

M20:MA(C,20);

M30:MA(C,30);

M60:MA(C,60);

均线粘合度:=MAX(M5,MAX(M10,MAX(M20,M30)))/MIN(M5,MIN(M10,MIN(M20,M30)));

DRAWTEXT(均线粘合度<=1.01,L,’均线粘合’);

语句中首先定义了5条均线,分别是5日线、10日线、20日线、30日线和60日线,这是大家常见的几条均线。之后根据均线粘合的理念,建立了一个变量“均线粘合度”,它的定义是这5根均线的最大值除以5根均线的最小值,用以表达5根K线的粘合程度,理论上如果这个比值等于1的时候,是最为粘合的时候,但这种情况在个股的日线图上几乎看不到。

之所以有均线粘合这个理念,一定是提出均线粘合理念的这个股民平时观察了大量的图形,发现均线极度粘合之后很可能会大涨或大跌,所以为了更好的复盘,希望将粘合度达到1%(这个1%是我自己随便设定的)的情形显示在K线图上以方便复盘研究,这时我们可以使用DRAWTEXT这个函数,这个函数的使用说明可以通过上图编辑器中的中间偏右侧的“插入函数”来查看,点击“插入函数”,在弹出框左下角的搜索框输入DRAWTEXT,会出现如下弹框: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这里面有具体的函数说明以及举例,非常方便。图中的左侧也列出了所有的函数以及各自的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在编写公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这里来选择合适的函数。

回到我们写的公式中,最后一句我们编写的是DRAWTEXT(均线粘合度<=1.01,L,’均线粘合’);

意思是要在均线粘合度小于等于1.01的K线下方显示“均线粘合”这四个字。

介绍完这几句语句之后,我们点击指标公式编辑器的右上角的“确定”,这样我们刚刚编写好的名字为“均线研究”的指标公式就保存好了,下一步将其显示在K线图上,回到君正集团这个股票上,在K线图的空白处点击右键,如下图: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点击“主图指标”中的“选择主图指标”,弹出如下窗口: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下拉至最后,找到刚刚我们建立好的公式“均线研究”,点击右侧的“确定”。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K线图上变成下面的样子: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首先,我们在公式中写的5根均线都显示在图中,并且想要显示的汉字“均线粘合”也都显示出来了,这样我们可以直接定位跳到有“均线粘合”的地方复盘观察,看看粘合之后的走势,什么情况下可以上涨一波儿。比如,我们发现如果均线粘合之后,需要等待形成了5根均线都多头发散的情况,那上涨的成功率和涨幅较大,并且可以避免一些均线纠缠在一起的震荡行情。那么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将这个理念写成买入条件如下(下面的语句就要到专家系统公式中建立一个新的模型,具体方法参见之前的文章“量化炒股7”):

均线粘合:=MAX(M5,MAX(M10,MAX(M20,M30)))/MIN(M5,MIN(M10,MIN(M20,M30)))<=1.01;

多头发散:=M5>=M10&&M10>=M20&&M20>=M30&&M30>=M60;

买入:=多头发散&&BARSLAST(均线粘合)<=10;

首先,分别定义“均线粘合”以及“多头发散”两个变量,然后创立买入条件,要求当下是多头发散的,并且最近的符合“均线粘合”条件的K线距当前10个交易日以内(BARSLAST函数的使用方法可自行查阅函数说明),也就是均线粘合了一段时间之后,在10个交易日内形成了5根均线多头发散的情形。

买入条件实现了之后,再继续复盘看什么卖出条件合适。比如,经过观察,30日均线好像是一个重要支撑线,一旦跌破之后往往后市会继续下跌,那这时就创立卖出条件:

卖出:=C<M30;

这样一个完整的交易模型就诞生了,全部的模型内容如下:

M5:=MA(C,5);

M10:=MA(C,10);

M20:=MA(C,20);

M30:=MA(C,30);

M60:=MA(C,60);

均线粘合:=MAX(M5,MAX(M10,MAX(M20,M30)))/MIN(M5,MIN(M10,MIN(M20,M30)))<=1.01;

多头发散:=M5>=M10&&M10>=M20&&M20>=M30&&M30>=M60;

买入:=多头发散&&BARSLAST(均线粘合)<=10;

卖出:=C<M30;

ENTERLONG: 买入;

EXITLONG: 卖出;

在模型创立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最近5年的历史进行回撤,就可以看到如本章开头处的测试结果截图。(再次强调,只是举例!)

当然,一个模型创立后,在某一只股票上的测试结果还不错并不代表这个模型具有普适性,也不代表这个模型在这个股票上未来的时间还会维持这样的一个收益情况。关于普适性方面的研究将留在后面的文章中加以讨论。

经过上面的演示,我们基本掌握了如何在K线图上显示自己想要实现的技术指标。下面还有两个小问题说一下:

1. 我们通过语句发现,如果要在K线图上显示出指标,需要将指标变量的等号去掉,例如:M5:MA(C,5);,如果将等号加上,那5日线就会从K线图上消失。

2. 我们发现M5:MA(C,5);不但在K线图上会绘制5日线,还会在屏幕的上方显示5日线的具体数值: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而往往有的时候我们创建的技术指标不是这种均线类的,而是一些取值较大或较小的指标,比如,我们想显示当前沪市上涨的股票个数,那么从函数说明中可以找到INDEXADV这个函数,有如下写法:

上涨家数:INDEXADV;

还是将这条语句保存在之前我们创立的“均线研究”公式中,这时发现K线图变成了如下: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我们发现所有的K线都不见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刚刚写好并显示的指标“上涨家数”一般等于几百或1000多,而当前这个股的股价只有几元或几十元,在相同的坐标下,K线就被“压瘪”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案是,将指标的写法改为:

上涨家数:INDEXADV,NODRAW;

在语句的后面,加上NODRAW,从英文来看就是不要画线的意思。这样就会只在屏幕的最上方显示数值,而不在K线图上画线。

至此,如图创建指标公式并显示在K线图的主图上的过程就介绍完了,大家可以多多尝试。

这里,再强调一下创建公式的好处,首先是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复盘的效率,首先将最初始的一个想法写成指标公式,显示在K线图上,然后针对符合条件的K线走势进行复盘和分析,将会大大节省时间。还拿文中举例的均线粘合来说,如果没有技术指标公式,那往往需要从过往的某个时间点开始一点一点的观察,遇到类似均线粘合的地方,还得用计算器计算这些均线粘合到什么程度了,花费的时间就太多了。

其次,有人说自己的交易规则过于复杂,实在不好量化,也就是说有的规则用现有的函数或编辑环境无法实现,那你可以试图将部分内容写成技术指标公式,也可能会提升你的交易效率,举例如下:

量化炒股9技术指标的运用1

我们拿著名的缠论中的三买理论来举例一下,我们看“大东方”这个股,最近有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在开始上涨之前,红圈的地方,当天的最低值是4.14,踩了一下前面的一个高顶(蓝色圈的地方),前面的高顶最高值是4.12。而后市的上涨肯定不单单只是踩了一下前面的顶就会一定发生的,这只是这次三买成功的条件之一,要想判断这个地方是不是能形成一波上涨一定还会有多个其他的条件,比如最近是不是有过向上突破未果并且回调到位、其他周期30F/5F等多个周期的走势配合,还有股价上方是否其他有效的阻碍点位,以及近期的成交量放大情况等等多个条件的配合才有一定概率形成上涨(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条件是一定会形成上涨的,都是概率大小问题)。

那么上面说到的条件很多都不太好量化,也就不太容易写成一个完整的交易模型,那这种情况下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比如将踩顶这个条件写出来,那你看到这个股的时候会被提醒这个地方有可能是三买,这时再去看其他的地方是否符合你的交易规则,提升交易的效率。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659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2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21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