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这个桥段中,可以看出,任务武功都是由内功心法和外功招式组成的,缺了一个虽然也可以使用,但效果却会大打折扣,其实在我们炒股过程中,任何的操作战法,也都同时具备相应的策略。但却很少有人去提及策略,结果是我们发现在市面上的操作战法很多,但用下来,却未必有什么奇效,甚至失败率非常高,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如果策略不通,战法是无法发挥其最大效应的。
所以我在发布任何战法之前,都会用很大篇幅的去讨论策略,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策略的研究,看清战法的本质,我们要明白策略与战法的关系,一种策略可以衍生出很多战法,而任何一种战法,也可以反向推出其本质的策略,这样的思考多进行一些,会让我们对于很多变化看的更通透,也会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灵活。
所以我希望在看这篇操作战法篇之前,朋友们最好先去看一下上篇的《做T+0基础策略篇》,相信在理解了上一篇的内容后,再来看这一篇时,你会学习的更加扎实,有效,操作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好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我们马上开始这一篇的内容。
KRC指的是KDJ、RSI、CCI这三个指标,这一套T+0战法,利用的是这三个指标的共振原理实现的,所以在学习战法前,我们得先了解这三个指标。下面,我就分别讲解一下:
KDJ指标
KDJ指标全名叫做随机指标,由K、D和J三条曲线组成,它是通过分析目前的股价在近阶段股价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来进行判断,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反转。

我们从炒股软件中的公式编辑器就能看到它的公式,KDJ指标中,最重要的就是RSV这个数值,K、D、J这三条线都是根据RSV而衍生出来的,RSV的中文名叫做未成熟随机数,在默认参数下,RSV就是收盘价与9日最低价的差值,和9日最高价与9日最低价的差值的百分比值。
如何理解这个比值呢?其实很简单,从最低价到收盘价,方向是什么?一定是向上或者平行的,肯定不会向下,代表了买方的力量。反过来说,从最高价到收盘价,一定是向下或平行的,肯定不会向上,代表了卖方的力量,而从最高价到最低价,则是代表了买卖双方的力量之和。所以这个比值实际上表达的就是买方力量在买卖双方力量总和中的占比。随着这个比值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买方力量的变化,同时运用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自然法则,当买方力量越强势或越弱势时,其反作用力就会越强的原理,来推测出其趋势拐点出现的区域,所以它是属于超买超卖型的技术指标。
这里再插一个知识点,与KDJ指标相对应的,还有一个WR威廉指标,威廉指标的公式就是最高价与收盘价差值和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值的比值,如果RSV是以买方力量为衡量标准,那么WR就是以卖方力量作为衡量标准,所以这两个指标是形成互补关系的,因为买方力量如果强势,那么卖方力量必定弱势,反之亦然。
K、D、J三个数值中,K、D是RSV数值的不同表达形式,其取值范围是0-100%,J则是2倍K值与2倍D值的算术差,所以其取值范围会高于100%或低于0。一般来说,我们会以50%为中线来划分强弱区域,0-20%为超卖区,20%-50%为一般弱势区,50%-80%为一般强势区,80%-100%为超买区。
K、D、J三条曲线各自有其不同的功能,其中D曲线,代表了慢速主干线,它是三条曲线中最可靠的,但代价是反应缓慢,一般它的数值在80%以上为超买,20%以下为超卖;K曲线,代表了快速确认线,反应快,但容易出错,一般它的数值在90%以上为超买,10%以下为超卖。J曲线,最为敏感,它是对K、D线交叉信号的反映线,如果其数值连续5天高于100%,那么至少会出现短期顶部,如果其数值连续5天在0以下,那么至少会出现短期底部。
至于如何单独使用KDJ指标,在公式编辑器中的用法注释里有简单的介绍,在KRC战法,关键在于共振,所以KDJ自身的用法,这里就不展开了,如果有兴趣的话,未来我会单独再写一篇关于KDJ指标的使用技巧。
RSI指标
RSI全名叫做相对强弱指标,与KDJ同属于超买超卖型指标,它所要表达的与KDJ其实很类似,都是对于买方力量的判断,但侧重点不同。

收盘价是买卖双方力量形成的动态平衡,而呈现出的最终结果,如果今日的收盘价高于昨日的收盘价,就说明买方力量更强。我们从RSI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在分子中,实际上就是在比较今日和昨日收盘价的高低,如果是高于的,那么就以这个正数的差值来计算移动平均,如果是低于的,则计算为0来计算移动平均。而分母中,则是不论高于还是低于,都以差值的绝对值来计算移动平均。
RSI指标的取值范围和区间设置与KDJ几乎相同,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把KDJ理解为买方力量的强弱对比,那么RSI则是表达了买方力量的强强对比,它们对比的参考点不同,KDJ指标通过强弱变化,突出的是可能出现的拐点,RSI指标则是通过对力度持续性的变化,突出的是对速度的分析。如果更形象一些的话,KDJ像是汽车的方向盘,RSI则更像是汽车的油门。
CCI指标
CCI指标全名叫做商品路径指标,如上面所说KDJ是方向盘,RSI是油门,那么CCI就是汽车行驶的路径。

CCI指标的公式,虽然只有短短的两行,但往往越短小越精悍,这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我们就不作详细解释了,只说它的用途,它是用来反映股价是否已经超出常态运行范围的指标。我们可以把横盘震荡理解为常态行情,把上涨和下跌视为超出了常态行情。或者也可以正常的涨跌当作是常态行情,而加速拉升或下跌,视为超出常态行情。CCI的取值范围,是以0为多空分界点,-100到100之间是属于常态行情,若高于100是进入了强势行情,若低于-100则是进入了弱势行情。
CCI指标用的人很少,但它可谓是一个宝藏指标,它解决了一个股民很头疼的问题。假如我们确定这里是顶部,你会买还是卖?如果确实这里是底部,你会买还是卖?我想答案都是100%肯定的。但问题的关键,谁能告诉你这里就是顶或者底?CCI指标就可以。
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是有底的,就是0,但它没有顶,只要有无限的钱,股价是可以无限上涨的。但现实是股价不可能为0,所以它有底跟没底一样,现实中也不可能有无限多的钱,所以它无顶跟有顶也一样。也就是说,现实中,股价是有顶却没底的,这和它的理论值正好相反。而CCI指标从理论上来看,既没有底,也没有顶,它是以0轴为中心上下去发散的,但现实中,我们上面讲到了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是自然法则,所以就是说,股价是不可能无限上涨或下跌的,到了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往反方向运行,这就意味着CCI指标实际上既有顶也有底,这与它的理论值也是正好相反的。

用CCI指标来对比股价K线,你会发现CCI指标是在顶和底之间连续循环的。不论股价涨跌多少,不论股价在不同阶段的顶底在哪里,CCI指标一直都是在一个区间内震荡运行。虽然KDJ和RSI也是在一个区间内运行,但本质是不同的,KDJ和RSI是作用于阶段,相对于CCI作用于整体来说,它们是属于微观的,而CCI则是属于宏观的。这也是为什么说KDJ和RSI是汽车里的操纵装置,而CCI则是汽车要走的那条路的原因了。
CCI的公式中,都是以平均值为基础来计算的,所以CCI是把力度平均在一个版面中,以同一个范围去对比。KDJ是以0值为基础进行进行对比,RSI是以前值为基础进行对比,CCI则是在一个范围内,把强弱根据这个范围来确定比例,进行对比。画个草图,大家就明白了。

这三个技术指标,均属于超买超卖型指标,它们有着同样的功能,都是用来判断买卖双方力量强弱的,但却用了不同的验证方法,所以如果三个指标能够形成共振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操作的可靠性。这也是为什么我明明是要讲战法,却非要把这三个指标掰开揉碎的讲清楚的原因。那么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战法阶段。
KRC共振T+0战法的使用方法
KRC共振T+0战法,主要利用是CCI指标顶底循环的特性,再用KDJ和RSI指标加以辅助确认,从而总结出的T+0战法。
市面上T+0战法,大多是以分时图为背景进行判断,而KRC共振T+0战法的最佳使用周期为30分钟级别K线图,因为在30分钟级别下,每天都有8根K线,可以在一个交易日里,满足一轮T+0操作,偶尔会出现T+1日的情况。当然也可以运行在15分钟级别下,只是交易次数会增加至3-5次,这对于投资者的判断和执行能力要求较高,且失败率也会比30分钟级别高。而如果使用60分钟级别的话,T+0是很难实现了,但如果使用得当,倒是可以作为超短线战法来使用。
我们上面讲过CCI指标是以0轴为中心,上下发散,-100和100之间属于常态行情,在常态行情中,股价的波动率往往较低,不适宜T+0操作,根据这个特性,我们把这套战法设定为三个买点和四个卖点。下面我就以30分钟级别为例,介绍一下这套战法的用法。
- 买点1:
当CCI上穿-100后,此时KDJ在20附近形成金叉,RSI同时形成金叉,此为共振买点1。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我们会发现,像上图这样的情况很少会发生,这是因为CCI上穿-100之后,大多数时候,并不会直接上涨,而是会有意回踩一下-100,只有强势股票,才会出现CCI上穿-100后,直接拉升的。那么买点1,就有了一个副买点。
- 副买点1:
当CCI上穿-100后,往往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回踩-100,甚至跌破-100,重新上冲,做二次或多次确认,此时如果KDJ在20附近形成金叉,RSI同时形成金叉,此为共振副买点1。如下图所示:

买点1和副买点1其实同属一个买点,都是底部区域上冲至常态行情区域的这个点,进行买入操作。CCI指标虽然能够表达股价的这个行为,但不总是有效的,所以才需要KDJ和RSI来进行确认。如果CCI上穿-100时,KDJ和RSI中的任意一个指标没有形成金叉的话,那大概率CCI会回踩-100,甚至跌破-100,重新筑底上攻,所以只有KDJ和RSI形成金叉共振时,才是有效的买点。
尽管从上图来看,买点1的位置,如果买入的话,最终也不会亏,但事后诸葛的话谁都会说,在当时,它不符合买点1的条件,那就不是买点,我们就不应该进行买入的操作,在上一篇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大多数人做T本身就是被套了在自救,如果这样子还要冒险,那未免对自己的账户也太不负责了,做T不可急躁,需要稳中求胜,所以我们必须按照战法的规则去执行,寻找确定性更高的买点去买入。
- 买点2:
在CCI指标的用法中,有把CCI上穿100当作是买点,这是由常态行情开始加速拉升的开始,但在我们单独使用时会发现,往往当CCI上穿100时,股价已经走到了较高的位置,买入后很容易被套牢,所以为了确认这个买点的有效性,我仍旧使用KDJ和RSI来辅助。

如上图所示,这张图中正好两个买点都存在,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当CCI上穿100时,往往KDJ已经不太可能存在于20附近了,而是在50附近,在KDJ指标中,50是多空的分界线,也就是说,当CCI上穿100时,股价已经由常态行情转变为强势行情。
那么买点1和买点2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从弱势进去常态,后者是从常态进入强势,可以说它们各有优缺点。买点1的优势在于安全性高,因为CCI已经是从底部开始往上走了,即使可能回踩跌破,重新筑底,但毕竟下跌空间有限了,劣势在于效率低,往往会出现连续回踩跌破-100的情况,就是在磨底,我们的初衷是要做T+0的,所以会影响我们的效率。买点2正好相反,它的优势在于效率,因为是股价开始加速的时刻,往往我们能很快完成一轮T+0,劣势在于安全性低,买点2买入后,需要时刻绷着神经,一看到势头不对,就需要马上出来,不赚钱也得出来,不然很容易被套住。即使就像我上一篇所说的,我们可以留着不卖,等到股价再度上涨有盈利时再卖,但毕竟这会占用我们的资金,而且谁又能知道,股价什么时候会回来,这就太影响做T的效率了。
- 卖点1:
当CCI下穿100时,KDJ和RSI同时形成死叉,此为共振卖点1。如下图所示:

图中左侧副买点1成立,买入后,CCI下穿100,同时KDJ在80附近形成死叉,RSI也死叉,共振卖点1出现了,如果以副买点1的最高价买入,在卖点1的最低价卖出的话,这一轮T+0,一共历经7个周期,也就是3.5个小时后,涨幅达到1.35%,不过实际操作中,肯定会比这个涨幅要高,因为指标到不了最高点时信号就已经出现了,到不了最低点卖点就已经形成了。
- 副卖点1:
卖点1与买点1一样,也是一个不经常出现的点位,只有在股价出现急跌时才有可能出现这个卖点,在大部分时候,当CCI在100开始转头向下时,往往会被100支撑住,或者即使跌破100,也可能会再度反弹至100附近,然后才会真正开始往下走。这时就又要让KDJ和RSI来帮忙确认了。

如上图所示,左侧的卖点1由于RSI没有形成死叉,所以不成立,右侧形成了共振,副卖点1成立,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卖点1尽管不成立,但可以适当减少一定的仓位,直到确定性更高的副卖点1出现时,全部卖出。
- 卖点2:
当CCI下穿-100,KDJ和RSI同时死叉,形成共振卖点2,如下图所示:

其实卖点2在很多时候,就已经亏钱了,这可以说是一个止损位,如果卖点1或副卖点1没有卖出的话,这就是最后的逃命机会。卖点1和卖点2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由强势区域转入常态行情区域,后者是由常态行情区域转入弱势区域。做T不可以贪婪,否则很容让自己被套,所以尽可能在卖点1或副卖点1处就卖出,如果实在没舍得卖,那么在卖点2处就一定要止损,不然股价已经进入弱势区域,谁也不知道还会跌多少。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要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 卖点3:
卖点3并不是利用CCI指标,而是要利用RSI指标,我们在观察RSI指标时发现,RSI不会轻易进入80以上的超买区,如果进入,一般情况都是由短期连续上涨导致的,如果此时RSI在80以上的区域发生方向改变,转头向下时,无需等待死叉信号,即可立即止盈,因为RSI进入80以上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一旦有了强弱变化的迹象,股价是非常容易出现闪崩的。当然RSI也有可能出现顶背离,股价会再度上涨,而使得我们踏空,但实际上,短期连续上涨已经让我们获得了较高的收益,这时还是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KRC共振T+0战法总结
我们总结一下,买点1和副买点1,都是CCI由弱势区域转入常态区域,但由于底部经常需要多次确认,所以造成了在实际操作中,副买点1出现的次数很多。同时卖点1和副卖点1,也是由于顶部往往也需要确认,所以副卖点1出现次数更多。
不过在操作上,如果买点1不成立,那千万不要买入,因为底部以下还有底,所以不见共振不出手。而卖点1不成立,如果已经有一个指标死叉了,那么最好是减少一定的仓位,甚至在此处全部卖出也可以,虽然可能踏空,但踏空不亏钱啊,宁可少赚一些,也要保证安全。
副买点1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买点,因为底部已经经过了确认,所以做T的仓位上可以适当加大。副卖点1是一个利润较为丰厚的卖点,建议在此处全部卖出,结束一轮T+0,是最安全最赚钱的。
买点2和卖点2,前者是由常态行情进入强势区域,后者是由常态区域进入弱势区域,相当于一个是行情开始加速上涨,一个是行情开始加速下跌。在实际操作中,买点2一般出现在急速拉升阶段,也就是1根大阳线,直接让CCI从20以下拉到80以上,这样的大涨,由于是在30分钟级别,持续性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如果想要参与,建议用少量仓位做T。卖点2一般出现在急速下跌阶段,也就是1根大阴线,如果因为贪婪,在卖点1或副卖点1没有卖出的话,那么此处就必须全部卖出了,一般来说,到这个卖点再卖的话,几乎这一轮T+0,就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没有关系,只要钱能出来,我们就还会有机会再做T。
至于卖点3,这是一个止盈的点位,往往出现在短期连续上涨后,可以说是利润最高的卖点,但其实也是风险最大的卖点,我们观察K线会发现,如果单根K线出现暴涨暴跌时,其后往往会出现横盘整理来消化这个波动,但短期连续上涨,这个连续积累的力量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很容易会跟着一根大阴线下来,如果投资者不止盈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
最后一点建议
在我看来,只要策略得当,战法规则或者说交易计划制定好后,后面的执行,就是个熟练工。任何战法都不是完美的,一定会有缺陷,它是需要投资者在熟练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改进的,力求打造一个跟自己的操作风格最搭配的战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你可以在操作时没有任何压力,因为本身就是想要这么做,所以在执行时,就会很顺其自然的进行操作。
这个熟练的过程,就是磨合期,那么在磨合期里,我建议开始时,要选择小仓位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在各处的变化以及应对的措施。然后再逐渐地增加仓位,循序渐进地把战法规则与你的操作融会贯通。同时,千万不要为了做T而做T,我之前提到过,不是任何股票在任何时候都能做T的,需要等待机会来临,并抓住它,频繁的操作很容易失败,这会打击你的信心。要学会观望,因为不操作也是一种操作。
股市不会关门,你也不可能永远困在这一只股票里,想要在股市里长久生存下去,就要从现在做起,为未来打算。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727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