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 2015 年股票牛市的时候,我有个朋友每天买什么股票都在涨,他每天都在计算自己的收益,说自己的收益就是在滚雪球,收益率可以靠复利计算,他过几年后就会身家千万甚至过亿了,当时他已经快乐得魔怔了。
其实,复利本来是存在的,但复利本身却被过度吹嘘了,很多的投资理财并不能都可以用复利来实现,很多人所理解的“赚钱复利”是错的,不要过度迷信复利,想靠复利赚大钱是不可能的。

什么是复利?
复利率法(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关于复利最经典的案例是:
一张纸假设它足够大,对折,再对折,共 64 次,会有多高?纸张最后是 18446744073709551615 层厚,以一本字典为例,500 页的字典,厚 0.045M,(18446744073709551615 / 500 )×0.045=166020696 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38.4 万公里。
再比如,复利思维用到投资赚钱中,如果有两种薪资回报:
A:一个月你可以收入 30 万元,每天给你 1 万元;
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一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 2 倍。
选择 B 可获得“复利”的回报,结果是第 1 天:0.01 元;第 2 天:0.02 元;第 3 天:0.04 元;第 4 天:0.08 元;第 5 天:0.16 元;第 6 天:0.32 元;第 7 天:0.64 元;第 8 天:1.28 元;第 9 天:2.56 元;第 10 天:5.12……第 27 天:671088.64 元;第 28 天:1342177.28 元;第 29 天:2684354.56 元;第 30 天:5368709.12 元;总共 30 天合计:10737418.23 元,这就是倍增的力量!复利的威力!
但真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种回报吗?如果能的话,几乎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人人都是巴菲特了。
所以,几乎没有稳定的投资方式是以复利计息的。现实中的复利,就好像是一艘飞碟,只听说过,但几乎没人看到过。

2、大多数人理解的复利收益,都是被刻意夸大了的
所有关于复利的计算,其实非常简单,但有两个关键因素:收益增长率和投资持续时间。
第一,没有 100%的收益增长率
很多人听到的复利故事,收益增长率都是 100%:不管是工资每天涨一倍,还是一张纸折一下;而现实中的收益增长率呢?
这里还是拿最典型的巴菲特来举例。
巴菲特靠复利按年化回报近 20%的利率,在几十年间从 2 万美元翻到 1000 万亿美元,于是教育大家复利是赚大钱的利器。听上去激情澎湃,但是,你去哪里找年化 20%收益的投资?
不要说 20%了,能够做到 9%都是投资大牛了。如果你拿着一份保证年化收益率 10%的投资计划去华尔街融资,一定有数不清的人哭着喊着求你收下他们的钱,替他们管理资金。
因此,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做到 6%-8%的年化收益率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这个收益率还没有减去通货膨胀和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货币贬值。
第二,投资持续时间没有真正的稳定
像前面说的那个投资赚钱的案例中,是每天发给你一次工资;折纸的案例更是直接把时间成本隐去,折几下纸需要多久?1 分钟吧(64 秒),也可说成 64 个周期。于是很多这样复利,时间成本降低不少,变成了天和秒。
而在现实世界中,大家在提到收益率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很多像折纸那样简单的 64 秒复利周期,换算到你自己身上,则需要 64 年。
可是,人生有几个 60 年呢?且不说你在 64 年后能不能实现复利的回报,人在每个时间段都有说不清楚的变数,这个时代也会有很多变数,想找个高收益率的投资项目都这么难,收益率再保持稳定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想保证长期稳定年化收益率,还要在同一投资渠道投资足够长时间,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靠复利赚钱的落脚点都建立在上述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条件下,大家还觉得复利靠谱么?
记住:靠复利赚钱永远只存在理想里,现实中几乎没有任何投资可以保证长期稳定高收益。

3、你在钱少的时候,多赚钱比复利投资更重要
以前有个同事,她给我说找到一个投资渠道,可以长期稳定年化 10%收益,但是胆子小,钱也少,投了 1 万块进去,想用复利的方法投资。
我说好,但是不值得花时间去做这件事,我们撇开风险,真能实现 100%的复利收益,7 年后连本带利你可以收回 2 万块。这 2 万你就算全亏了,你工作努力一点,一两个月就赚回来了。
但是前面已经说过,复利的收益增长率不可能做到 100%,更多时候要按单利来计算,于是我又接着给她计算了一下,同事月入 8000 元,扣除房租等日常开支,月结余 2000 元,即使拿所有闲钱去做年化 10%的收益。
年资产:2000 元*12*(1+10%)=26400 元
资产=工资收入+财产收入
工资收入=24000 元
财产收入=2400 元
也就是说,同事的投资收益,一年只有 2400 元。这一年,她辛辛苦苦看书,买课学理财,结果买几件衣服,再吃几顿饭,就把这一年出来的财全“理”了,有必要为了 2000 块的资产,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吗?
何况现在一再降息,单纯的投资理财,市面上几乎 已经没有年化收益率能过 10%的投资渠道,能做到年化 6%-8%就很不错了。那么:
如果你 28 岁,年薪 30 万,存款 50 万,年化收益率 6%,年利息 3 万;
如果你 30 岁,年薪 50 万,存款 200 万,年化收益率 8%,年利息 16 万;
如果你 40 岁,年薪 200 万,存款 1000 万,投资信托,年化收益率 8%,年利息 80 万。
所以你看,一直被很多人信奉的复利,真相却是:“理财的关键是复利,虽然最开始的时候不起眼,但是等拥有几千万时,一年利息才有几十万”。
因此,不管你怎么复利,在所有财富中,“本金收入”才是提高个人资产比例的前提,真正有意义的“理财”必须要有足够的本金,比如 100 万,500 万起步。
你千万不要把赚钱的成果过度归功于复利,在人一生有限的投资时间里,大部分收益靠的是你的本金积累,绝非复利。

4、赚快钱的能力,才是你撬动财富的杠杆
虽然复利赚钱的可能性极低,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更疼的现实:大部分白手起家的有钱人,靠的都是赚快钱的能力,或者说快速获得第一桶金的能力,绝非利滚利的复利。
这里的“赚快钱”不是真的指一个晚上,或者一周,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财富爆发性增长。这几年,我周围朋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有钱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在两三年内就赚到了第一个 100 万。
这些人赚钱的节奏基本相同,差不多都是第一年赚的只有 10 多万,甚至是几万,剩下的八九十万多大多都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才赚到的,没几个是平均每年赚了三四十万达到的。这让我想起了李嘉诚说过的一句话。
李嘉诚曾说过:“赚人生的第二个 100 万,比赚第一个 100 万要容易很多。
为什么两三年内可以赚这么多,不可忽视赚快钱的重要性,我本人一点不排斥赚快钱,如果一个行业处于蓝海的红利期,处在风口上,你只要全身心踏入,财富一定会爆发式增长,想停都难。雷军不是说过么: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巴菲特 2019 年致股东信》中,查老也说过:“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 10 笔投资去掉,我们就是一个笑话。”
从中也不难看出,财富来源的分配就是这么神奇,大多数有钱人并不是靠长期的复利赚到大钱,而是靠几次短时间内的快钱收入,如果你把大部分有钱人一生中几次赚大钱的经历抹掉,他们也就是穷光蛋。
因此,机会来临时,你只要抓住机会和风口猛赚几笔,远比你所相信的复利靠谱得多。
与其指望靠复利获取长期利息,不如走对方向赚取本金。
只要赚的钱是正当的、合法的,就没什么好纠结和犹豫的,你赚钱的速度快,说明你创造的价值快。
最后,大部分人对理财和投资的兴趣,很多都开始于对复利的认知和了解。复利的增长方式也告诉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会有最好的结果和回报。
然而当这种概念被滥和夸大后,很多人的投资思维就存在了误区,就有必要重新甄别和理解,我们既不要对复利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盲目乐观,也不应唾弃复利而放弃积累和投资,转向消费主义。
我们恰恰需要做的是,正视复利,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坚持,把获得复利的时间延长,把收益率提高,而且投资这件事,学习的越早越好,开始的越早越好。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552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