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股民要驾驭好多种角色,而补仓这一技能对于在股市赚钱至关重要。
掌握正确的补仓技巧能让你在股市中如鱼得水。
那么,什么时候补仓、如何补仓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讲解的重点。
补仓是被套牢后的一种应变策略,但它并非是解套的好办法,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较为合适。
它是指随股价下挫幅度扩增而加码买进,从而摊低购股成本,以待股价回升获利。
不过,虽然补仓可以摊成本价,但股市变幻莫测,补仓后可能继续下跌,反而扩大损失。
因此,对于补仓的个股一定要慎重鉴别。
一般来说,此法适用于公众知名度高、有业绩支撑和明确未来增长预期的个股。

补仓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投资技巧,是工具,而非目的。
投资的目的是获得风险含量最小的收益,只有当补仓能帮助投资人达到这一目的时,它才有利用价值,否则应舍弃不用。
补仓有一些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个股出现技术性破位时,不能盲目补仓,而要先看清后面的走势再作决定。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是冷门股、弱势股,也不宜进行补仓,因为这些个股长期蛰伏在底部,股性呆滞,缺乏资金关注,也没有可供炒作的热点题材,补进这种股票,会长期占用资金却无法盈利。而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是强势股和市场追捧的热门股,则可以考虑补仓。

补仓的最佳时机并非是股价下跌较多就可进场再次买入,而要把握好时机。
补仓过早不合适,如果个股没有跌到位,后面仍会有一定跌幅,可能导致老股未解套,补仓又被套,这是大忌。
补仓过晚也不行,因为当个股调整到位后,在低位会有资金密切关注,一旦逆转势头确立,机会迅速拉升,等到再决定买入时,可能已形成一定升幅,若再追高买入就有逢高回调的风险。
因此,补仓的最佳时机应是短期技术指标充分调整到位。
比如,KDJ、MACD 等指标完全见底,并发出向上拐头的迹象,这就是应该补仓买入的时机。
同时,当个股跌至年线附近,也是投资者补仓的较好时机,一般个股技术指标在年线附近都会形成一定的支撑。

补仓的股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其一,短期技术指标完全调整到位,如 KDJ 等完全见底,并形成有效的反转技术形态,这是回吃或补仓的好时机;
其二,庄家运作节奏明显、中长期趋势保持完好的股票,虽然目前大盘整体趋势不佳,但两市有不少股票仍维持在较健康的上升通道中,调整到年线位置就止跌,任何一个耐心和细心的投资者都能在年线一带顺利抄到波段底,一旦进入前期高点一带就坚决抛售,其余时间要耐心等待股价回落。

在熊市初期不能补仓,这是炒股人都懂的道理,但有些投资者可能无法区分牛熊转折点。
在较大的周期中,如熊市转牛市、牛市初期、牛市当中、牛市转熊市、熊市初期、熊市当中、熊市转牛市等,你的投资策略和操盘交易系统应是完整的,选股方法与盈利模式也应是稳定的。
很多投资者在牛市中认为自己是股神,但一旦到了熊市或牛市转熊市时,就会茫然失措,因为选股方法和盈利模式不灵了。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股价跌得不深坚决不补仓。
如果股票现价比买入价低 5%就不用补仓,因为随便一次盘中震荡都可能解套。
要是现价比买入价低 20%以上,甚至有的股价被夭斩时,就可以考虑补仓,后市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相对有限。
大盘未企稳时也不能补仓,大盘处于下跌通道中或中继反弹时都不宜补仓,因为股指进一步下跌会拖累绝大多数个股一起走下坡路,只有极少数逆市走强的个股可以例外。
在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前,投资者仍应维持轻仓观望的操作策略,仓位较重的仍应逢高适度降低仓位,待市场企稳后再行决策。

补仓的最佳时机是在指数位于相对低位或刚刚向上反转时,这时上涨的潜力巨大,下跌的可能最小,补仓较为安全。
弱势股不宜补仓,特别是那些大盘涨它不涨、大盘跌它跟着跌的无庄股。
因为补仓的目的是希望用后来补仓的股的盈利弥补前面被套股的损失,没必要限制自己一定要补原来被套的品种。
当大盘开低走低跌破前一波低点时,应卖出弱势股。
若有实质利空,当开低走低、反弹无法越过开盘价,再反转往下跌破第一波低点时,技术指转弱,就应赶紧市价杀出,若没来得及,也得在第二波反弹再无法越过高点,又反转向下时,当机立断下卖单。
所以,补仓要补强势股,不能补弱势股。
前期暴涨过的黑马也不宜补仓。
历史上曾有许多独领风骚的龙头,在发出短暂耀眼的光芒后,步入漫漫长夜的黑暗,它们下跌周期长,往往深跌后还能深跌,探底后还有更深的底部。投资者摊平这类股,只会越补越套,而且越套越深,最终将身陷泥潭。

补仓还需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对所做单的品种规律以及自己在该品种各个阶段的态度变化十分熟悉,做到知己知彼,这需要对品种进行至少一个由涨转跌或由跌转涨的过程的跟踪。
其次,只有当行情基本面支持行情走势走出单边趋势时,才可使用该技巧,若在震荡势或反转时使用,往往得不偿失。
再次,一定要遵循金字塔原则,确保自己的成本低于市场。
最后,要始终认识到,补仓做单只是一种技巧,补仓是为了赚钱,不要为了补仓而补仓。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550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