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宇宙天地“从无到有”即是“道生一”,一即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和阳。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盛阳衰,阳盛阴衰……
事物总是随着阴阳两种力量的消长而改变。
无独有偶,股票市场描述股价运动走势的K线图恰恰也将上涨K线称为阳线,下跌K线称为阴线,冥冥之中暗合天机。
在股市中只有“多”与“空”这两种力量。
多,就是买方,空,就是卖方。
当多方力量强于空方力量时股价上涨,反之股价下跌,多头和空头可相互转化。
唯一值得研究的因素就是股价走势中多空力量的消长转化,只要能看清这种变化就可以把握到走势升跌的转换,进而把握住由此带来的套利机会。

在《易经》中,一个卦由三根线组成,一条实线是阳爻(我们不妨就叫它阳线),一条中间断开的虚线则是阴线。三根阳线是乾卦,代表着纯阳状态。
三根不同的阴阳线总共可以变化组合成八个卦像。如果把两个卦重叠起来,每六条线构成一个“重卦”,重卦一共有64种变化。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怎能用三根K线就讲明白缠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根K线的组合方式只有五种,其中第一种是上涨K线组合,K线的最高价和最低价逐次提高。
最后一种是下跌K线组合,K线依次降低。中间三种(A、B、C)都属于横盘震荡组合。
在这里,A我画成了三根齐头齐尾的K线,实战中三根线的高低点有些差异都可以模糊算作是A这种横盘震荡。
用三根K线剖析一下缠论技术的核心本质。

图中可以看到,每三根K线的股价都有重叠部分(色框所示),这个重叠部分就是缠论的“中枢”。
可能懂缠论的人会质疑这过于简单了,其实这正是模糊缠论的妙用。
可以说缠论技术的“所有买卖点都是围绕中枢来进行判断的”。
模糊,是一种战略,从战略层面我们要将一个理论简约到极致,才能发现其根本原理,然后在战术上做到观察入微,知微见著,交易则无往而不利也。
缠论有个用于判断买卖点的“背驰”概念非常重要,那怎么用三根K线来理解背驰呢?
看上面的图二,第三根向上离开“中枢”的K线很长,而第一根由下进入中枢的K线较短,K线都是由左向右按时间轴发生的(这个应该不用费劲解释吧?),因此在这个上涨K线组合中,第三根上涨K线力度很强就没有“背驰”。
对比去看图三,显然图三中的第三根K线较短,这就是力度“背驰”。
什么是背驰?简单讲就是K线(股价)是上涨的,但力度是衰减的,这就是背驰。
上涨背驰意味着将发生卖点,而下跌正好相反。
有熟知缠论的朋友可能会说了,缠论的中枢和背驰根本不是你这样定义的!
那请设想一下:
如果这三根K线是在年线图上看到的而非日K线呢?
也就是说按照缠论标准定义的日线上发生的一个盘整上涨,到年线图上去看完全可以是上图那样的三根K线组合。
哈,这里又涉及到缠论技术的“级别”问题。
年线图、周线图、日线图、60分钟图、30分钟图乃至1分钟图,在股票软件里,在上述任意一个图上都可以看到纷杂的K线走势,但在不同级别的图中同等数量的一组K线,它的级别是不同的。
我们目前可先有个粗糙的概念:
周线图的次级别是日线图,日线图的次级别是60或30分钟图。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缠论对级别有更透彻的讲解,限于篇幅,本文不展开讲。
下面再用这寥寥几根K线讲讲缠论的三种买卖点

这张图的第三根K线向上脱离了中枢,如果股价波动到最低点都没有进入下方的中枢,则形成缠论的第三类买点。
把这张图上下颠倒,则是股价向下脱离中枢反弹不进中枢则形成缠论第三类卖点。

如果一个下跌K线向下出中枢形成背驰则构成缠论的第一类买点,之后反弹再回落不创新低则构成第二类买点。
把这个图上下颠倒,则给出缠论的第一类卖点和第二类卖点。
当然,在实战中绝不可能仅凭三根K线形态判断来做交易,缠论是个博大的技术体系,任何股票的K线图都可以用缠论做完全分类和剖析,这里仅将其中重要的概念简单通俗的介绍给大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研究。
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543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