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的大悲大喜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鸣锣开业。

股市中的大悲大喜

八十年代:

其实,1985年股票就已横空出世于上海。引得无数财富梦想的中国股民投身股海,就此开启了大A奇观。当时股民凌晨三点起床排队购买股票,为何如此狂热?其实很简单——稳赚不赔。据一老股民回忆:“一根烟没抽完,100元变成200元,200元变成400元。”中国第一股民杨怀定于88年买入国债,89年套现入股市,半年后净赚150多万。“杨百万”的外号就此不胫而走。

股市中的大悲大喜

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的股民只能去交易大厅,在大屏幕上看行情,委托单也是稀缺资源。黄牛手中的委托单几十元一张,甚至上百元一张。而且在97年以前,A股没有涨停和跌停。股指一个不小心涨跌幅就超出10%。有人一夜间山鸡变凤凰;在行情不好时,也有人倾家荡产,流落街头。

股市中的大悲大喜

新世纪

2000年12月4日,周小川表示:证监会有决心妥善解决国有股不流通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国有股减持圈钱再提起。股市应声下跌三个月。次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国有股减持,自此股市开始暴跌,而且一跌就是进5年。所有股票跌成萝卜价,几毛和一元股遍地皆是,5元以上的股屈指可数。

2006年—2007年,股市迎来暴涨行情。银行出现大爷大妈排队买基金热潮,银行存款开始转移到股市。“杨百万”也回归股市中。

股市中的大悲大喜

新时代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张。28只创业板股票一起上市,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这28只股一路暴涨,从35涨到96.5,轰动整个市场。2013年11月,证监会出台政策重磅出击创业板,12月2日,356只创业板股票几乎全部跌停。

股市中的大悲大喜

见识了千股跌停、千股涨停;千股从涨停到跌停、千股从跌停到涨停的波澜起伏的股民,有赚了钱不再踏入股市的;有愿赌服输割肉离场的;也有补不了仓也解不了套的……

经历过几番大起大落地震荡,才会明白“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真正含义!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4298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