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大阳线”,让人又喜又忧。
每次股市猛地来个大阳线,大家伙儿不是高兴,反而是慌了神,因为紧接着市场就得晃荡好一阵子才能恢复平静。
这种场面,咱们都见多了,每个月末就像老戏码一样,准时上演。就拿前段时间来说,从2024年8月30号到9月1号,牛市也就热闹了两个月。
那会儿,每天都感觉市场在往下掉,心里盼着能反弹,可实际情况是,跌跌不休。等到大阳线终于回来,咱们都麻木了,心里想的是:“受了这么多罪,这点涨幅也是应该的。”
港股那边,这种情况更是家常便饭。以前我看港股,月底季末那会儿,总有些股票突然拉升,多半是有人要搞搞保证金,或者机构要美化财报。
A股这边也是,大阳线一出,各种人就来问:“是不是该换美股了?”或者“是不是该换债券基金了?”连软件和APP都在推一些让人心情沉重的消息,比如“套牢了咋办?”或者“现在啥海外基金能买?”这都是大家心里没底的信号。
基金市场也亚历山大,21年买的基金,现在还套着,三年了还没解套。那些还坚持的基民,一看到市场有点反弹,就急着赎回,资金哗啦啦地流走。整个市场氛围,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惨”。

三年前,买封闭式基金那会儿,卖基金的小哥儿们都喜欢说:“A股就算一年不咋地,三年下来亏钱的机会也不大。”现在呢,新推的主动型基金,那些卖基金的开始吹嘘:“这基金封闭期不碰股票。”
三年前,卖的基金是公司力挺的好货,卖出去还有额外的奖励,销售经理拿着星巴克来给你上课,感觉真不错。现在卖的东西,得自己掏腰包上班,产品一卖完,客户和销售的钱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走了。那些什么“改变世界的AI”、“对抗世界变化的红利”听起来挺美,但卖完就能让销售和客户的心情大变样。
三年前,基金经理做路演的时候,信心满满,开口就是“中国崛起,高铁已经启动,赶紧上车。”两年前,变成了“等着政策的曙光。”一年前,又变成“希望利率能降一降。”到了今年,基金经理都不怎么出来做路演了,偶尔出来募资的,都变成了历史学家,一下就能给你扯到五千年前的故事。
他们先给你列出“不能投资的市场的五个特征”,吓得你心惊肉跳。然后话锋一转,说起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后,有多少行业股票平均涨了27倍。最后来一句“所有的极限都是认知的极限”,劝你投资不能因为怕就放弃。
但实际上,基金经理没等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大行情,股民也没等到大阳线后的反攻机会,普通人更没等到房贷利率下调的喜讯,等来的只有市场的连续阴跌,还有新学的A股套利招数:
策略一:辛苦一个月,天天跑滴滴送外卖,月底前一两天全仓押注,然后月底当天清仓。 策略二:每个月末的大阳线之后,宽基指数通常会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创新低,这时候趁机抄底搏反弹。 策略三:观察“老百姓”指数的表现,就能知道主跌浪还要持续多久。 老股民摇头叹气:“你们这些小年轻,太容易被一根大阳线诱惑了,看看,现在不都套牢了吗?”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0935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