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市中公司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生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此处同样是财务造假的重灾区,通过它进行财务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调整存货减值计提

主要产品具备上下游价格波动大、新鲜程度要求高(如牛奶等农副产品)或迭代速度快(如手机、芯片等)等特征的企业,容易存在通过存货减值计提来对利润进行调整甚至财务造假的风险。

生物资产企业是调整存货减值计提进行财务造假的高发区,比如某养殖扇贝的企业,某天突然发公告说,昨夜刮风,扇贝们都逃跑了,企业大幅亏损,次日股价大跌。一个月后企业又发公告说最近风和日丽,扇贝繁衍很快,预计利润大幅增加,企业股价应声上涨。再比如某芯片厂一仓库着火,企业就说里面存的都是最新型芯片,由于火灾,产品储备大量减少,所以产品价格要上升。投资者在投资这些存货减值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企业时必须格外警惕。

2.通过虚构交易来虚增利润

某些上市公司为虚增利润,先是通过购买价值不易评估的产品和服务,使资金流出企业,再通过虚假出售上述产品虚构收入和利润。这类造假的破绽在于,存货的增幅远大于同期营业成本增幅,且存货与产品销售速度也显著高于同行。因此,在进行同业对比时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就要多加警惕。

但如果造假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完成采购和销售,存货的期初、期末值可能并无明显变化。如果单从财报无法看出期间内的变动情况,则只能结合横纵向对比业绩增长是否正常、其他公开信息甚至是否违背经济常识来综合判断了。

自曝财务造假丑闻的某企业就是通过虚构交易来虚增利润。2019年4—12月,某企业在多家第三方公司的帮助下,采用“个人及企业刷单造假”“API企业客户交易造假”虚增收入,通过开展虚假交易、伪造银行流水、建立虚假数据库、伪造卡券消费记录等手段,累计制作虚假咖啡卡券订单1.23亿单。同时,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外卖配送业务,虚增劳务外包业务、虚构广告业务等方式虚增成本支出,平衡业绩利润数据。通过资金不断循环,实现营业收入大幅虚增,最终形成极具吸引力的虚假业绩,欺骗、误导消费者和相关公众。

3.通过加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提升毛利率,虚增本期利润

这种造假方式常见于固定成本比较高、边际成本比较低的企业。

假设一家饭店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5000元,而蒸一碗米饭的成本只有1元,这里的固定成本就是5000元,而可变成本就是1元。如果饭店只蒸1000碗米,那每碗米饭的成本就是(5000+1000)/1000=6(元),但如果饭店蒸米的数量提高到了5000碗,每碗的成本就骤降至(5000+5000)/5000=2(元)。一碗米饭卖10元,那么饭店的毛利率就由(10-6)/10=40%提升至(10-2)/10=80%,提升幅度达到100%。

有的企业就是通过大量增加生产量,降低存货中成品的平均成本,从而提升毛利率美化财报,营造出企业欣欣向荣的假象,达到骗取投资和拉升股价等多重目的。这么做的上市公司不但投资价值没有提升,反而由于存货增加、各种税费增加令经营负担加重,时间拉长只会越来越差。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985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