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好像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立世的独特性,在交易的世界也是这样,做短线的,做长线的,做趋势的,做震荡的,每一个交易员都在孜孜以求的寻找可以战胜市场,打败对手同时又又能够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甚至于求助于某些高深的交易秘术,可以一招定乾坤。
面对同样的行情表象,即使是同一种交易风格的交易者也会做出不同的决策,更不用说不同风格的交易者了,尽管是这样,在市场已经尽可能公平了的前提下,仍然是有人亏钱,有人赚钱,这本身就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地方,人们往往习惯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却忽略了把一类问题化繁为简。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解决问题(解决怎么亏损,解决怎么赢利),却唯独忽视了是什么造成了亏损,是什么造成了赢利,用在交易市场中就是是什么造成了市场的弱势,是什么造成了市场的强势,面对价格的无序波动,再复杂的走势也会隐藏着资金流动留下的痕迹,这条痕迹往往就是可以观察市场的主线,价格终归是要靠资金来推动的,即使资金的流动不是万能的,但是确实最具体和最清晰的,寻找这条主线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交易逻辑的过程,比如,同样的头肩顶不是每次都是见顶,只要资金流向不对,后面随时会变成W底部,怎么算资金流向不对?很简单,有人在卖价格却不跌,有人在买价格却不涨。
交易的技巧与笨拙
“天道忌巧,
道以拙成.”
有时去购书中心的金融投资类书架逛逛,不时会发现那些书名十分诱人的字眼:《××投资秘诀》、《××投资高招》、《××投资宝典》、《××投资战法》……似乎真的有着某种神秘莫测的战无不胜之法。各种网络论坛关于交易技巧的探讨也是长篇累渎,争论不休似乎真的有着某种应变万千的必胜交易系统。总之,大多数投资者从不去寻找交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对他们而言,聪明(技巧)比智慧(自然)还来得重要。
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与笨拙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若你一直追逐交易的技巧,则会引导自己走向迷惑与混乱;若你清楚地去观照市场自然的脚步,真实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正如《老子》所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在这里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智慧地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认为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任何真正高明的交易行为其实都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高度统一。
灵巧者未必胜过质朴者,质朴者多能胜过灵巧者。交易其实也正如习武一般,开始习武的时候,人们大都在招法上下功夫,由简而繁,愈学愈多。再练几年,就可能逐渐由招法转向功法,但对招法仍甚有兴趣。又练上十来年,于招法上的心气就渐渐淡了,而集中精力练功法。如果再练下去,就有可能悟出“大巧若拙”的道理。武本无法,无法为法,方是武学的至境。这时再回头看看往昔所练的种种招法,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与笨拙
技巧易学,笨拙难悟。“大巧若拙”,不仅是指那些简练实用、外观朴实的招法,更重要的是指实施招法的功力。一个人交易水平的高低,其实并不取决于他会练多少套路和多少招法,而取决于他内在功力的深浅。会套路多者未必交易就高明,会套路少者未必交易就拙劣。事实上,倒是那些常年坚持“少而精”练法的人从来就不可轻视。
那些刚刚学习学交易的投资者,往往会被各种所谓的交易技巧所诱惑,津津有味地去学什么“绝招”。他们不知道在无数技巧的背后,其实还潜藏着一个更广阔、更神秘的交易天地。当他们一旦跨入这个新天地,就有可能豁然开朗,领悟到交易真正的奥秘并不在于什么高明的招法,最厉害、最实用的招法就是没有招法。
身边的许多交易员和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交易骨子里面总是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我一定要通过怎样高明的技巧和不懈的努力去战胜投资市场。回首自己以前也总是喜欢以“战争”和“战术”的观点来看待市场的走势变化,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洗礼以后,我才真正领悟:市场原本就并不存在战胜或战败一说,那种“人定胜天”和“投机取巧”的想法从一开始其实就只是一种肤浅的幼稚。“天人合一”,用简单的交易方法去顺应市场自然的脚步,这才是交易唯一的正道。
交易之道③:交易的技巧与笨拙
宋代苏辙也认为,其实所谓的“笨拙”就是摆脱心灵的困境,赢得心灵的清明,告别腐朽和谋算,独存纯粹与天真。他说:“古语有之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何者?惧天下之以吾辩而以辩乘我,以吾巧而以巧困我。故以拙养巧,以讷养辩,此又非独善保身也,亦将以使天下之不吾忌,而其道可长久也。”
巧实乃困我之术,拙有助我之功,唯守拙方有长久之道,方能养得心中一团和气,方能从重重罗网中突围。与其说是自己掌握了多少交易的技巧,倒不如问问内心返归了多少笨拙的自然。
成交量四法则
法则一: 在一个持续的牛市以后或者是个股较快的上升之后,通常会出现较大成交量,表明此轮上升已结束或至少是暂时将回落。因此,在伴随大量成交的一个急剧下跌之后,当第二回合升势发动、但成交量减少时,该股也就创下了最后的顶部,大势将向下调整。
法则二: 如果股价在创出第二个较低顶部之后作窄幅或横向盘整运动,随后突然成交量放大,就是进一步下跌的信号。
法则三: 当长期下跌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股市接近底部,这时成交量减少、且波幅变窄,表明空头市场行将结束,是股市转势之信号。
法则四: 在第一个急速上升从熊市转为牛市之后,市场会有次级反应、形成一个底部,正如第一次急速下跌之后会有次级反应、形成一个次级顶部一样。如果成交量放大,表明价格会推上另一个新的高位。
成交量选股技巧:
1、成交量最佳买点:低位的价量齐升,逢低买入;
2、成交量最佳买点:缓慢攀升后开始放量上涨—第一根放量大阳线处买入;

3、成交量最佳买点:股价跌至某个重要支撑位—缩量企稳时买入;

4、成交量最佳买点:放量突破重要阻力位—突破日买入;

5、成交量最佳买点:低位的第一根放量大阳线—大阳线处买入;

6、成交量最佳买点:5日均量线与股价底背离—价量齐升时买入;
成交量变化的八个规律:
1、量增价平,转阳信号(主力建仓)
股价经过持续下跌的低位区,出现成交量增加股价企稳现象,此时一般成交量的阳柱线明显多于阴柱,凸凹量差比较明显,说明底部在积聚上涨动力,有主力在进货为中线转阳信号,可以适量买进持股待涨。


有时也会在上升趋势中途也出现“量增价平”,则说明股价上行暂时受挫,只要上升趋势未破,一般整理后仍会有行情。

2、量增价升,买入信号(主力拉升阶段)
成交量持续增加,股价趋势也转为上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买入信号。“量增价升”是最常见的多头主动进攻模式,应积极进场买入与庄共舞。

3、量平价升,持续买入(主力控盘)
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价持续上升,可以在期间适时适量地参与。
常常出现在主力控盘的股票


4、量减价升,继续持有(主力万全控盘)
成交量减少,股价仍在继续上升,适宜继续持股,即使如果锁筹现象较好,也只能是小资金短线参与,因为股价已经有了相当的涨幅,接近上涨末期了。

5、量减价平,警戒信号
成交量显著减少,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上涨之后,进行横向整理不再上升,此为警戒出货的信号。

此阶段如果突发巨量天量拉出大阳大阴线,无论有无利好利空消息,均应果断派发。
7月20日出现忽然的放量,这时就应该果断卖出。


6、量减价跌,卖出信号
成交量继续减少,股价趋势开始转为下降,为卖出信号。就是下跌趋势中的量价配合,此为无量阴跌,底部遥遥无期,所谓多头不死跌势不止,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斩仓认赔,爆出大的成交量,跌势才会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趋势逆转,应及时止损出局。

7、量平价跌,继续卖出
成交量停止减少,股价急速滑落,此阶段应继续坚持及早卖出的方针,不要买入当心“飞刀断手”。

8、量增价跌,弃卖观望
股价经过长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现成交量增加,即使股价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对待极度恐慌的“杀跌”,所以此阶段的操作原则是放弃卖出空仓观望。低价区的增量说明有资金接盘,说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弹的产生,适宜关注。

有时若在趋势逆转跌势的初期出现“量增价跌”,那么更应果断地清仓出局。(本质上就是放量向下突破区间)

成交量的操盘技巧有哪些
1、量增价升,买入信号成交量持续增加,股价趋势也转为上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进场信号。“量增价升”是最常见的多头主动进攻模式,应积极进场买入,与庄共舞。

2、无量涨停选股法在涨跌停板准则之下,股市第一个无量的跌停或许涨停,都是一个行情的开端,所以无量涨停,是最佳的追涨时机,当然条件是股价要在低位,假如无量涨停呈现在一波大的上涨之后,要注意主力的出货嫌疑。

3、成交量股价W双谷底股价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下跌后,成交量形成谷底,随后股价开始反弹,但是成交量却没有逐渐放大,说明股价上涨无力,随后股价开始跌至前期谷底附近的时候形成第二个谷底,第二谷底低于第一谷底,形成成交量股价W双谷底形态,说明股价下跌动力不足,股价将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此时投资者可大胆买进。

4、无量跌停,继续跌停,直到大量才停股票出现跌停板,同时成交量很小很小,称之为无量跌停,随后股价有可能继续出现跌停,一直到有大量出现的时候,才有可能结束跌停,出现反弹行情或者是反转。

股市的中庸之道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总是希望找到一种最佳的操作方法,既可以避免风险,又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种愿望被多数投资人视为梦寐以求的目标。事实上完美无缺的投资方法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海市蜃楼而已。因此想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必须走中庸之道。
“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所谓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走中间之路的意思。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业绩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一时得失,就要尽量地去走中庸之道,而不要过于偏激或保守,因为不论激进或保守,从长远的角度上看都不是最佳的方法。
就像我们出门选择交通工具,大多数人出门会选择骑自行车、坐班车、或者乘出租车。这三种方法中,骑自行车是最省钱,同时也是最辛苦,冬冷夏热。坐班车要比骑自行车舒适,但是要有一定的支出,还要花一点时间等班车。最后的方法就是乘出租车,这是最节省时间,也是最舒适,但花费是最大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省钱的方法就是最辛苦的方法,最舒适的方法就是花销最大的方法,而中间的方法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缺点,从舒适程度上来看,它要比打的要差,但要比骑车子舒适。因此综合其优劣,最终我们会选择以班车为我们的首选交通工具,这就是中庸之道。
不同投资方法也通常大致可分为三种,
1: 最保守的投资方法,它相对应的是最低的风险加上极低的收益。
2: 最激进的投资方法,相对应的是最高的风险,同时伴随着最大化的获利。
3: 稳健的投资方法,就是说既不承担过多的风险,也不过于保守,目的就是在保守的基础上适量承担风险,增加获利能力。
我们在市场活跃时,常常可以听说某人在一段时间,用少量的资金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人很快就被传媒赋予了新的形象,投资人无不以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质上,他们一部分是被大机构和传媒虚构的,目的就是引发人们的暴利效应,诱使大量资金入市。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依靠完全孤注一掷的投入加极佳的运气。
道理非常简单,在市场上有几千万人参与投资,在形势一片大好时,总会出现一些运气极佳的投资者屡战屡胜,加上他甘冒一些风险巨大的投资机会重仓投入,所以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利异常丰厚。表面上看,这是十分辉煌的业绩,其实是异常危险的,因为他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孤注一掷的基础上。根本无法承担任何稍大的价格波动,所以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一波大行情来临时,就会出来一批这样的人。而一旦行情开始反转,他们就迅速销声匿迹的原因。历史证明,过于激进的投资人几经沉沦之后,有的痛定思痛改正态度,有的屡遭失败的命运最后在市场上消失。他们往往是最没有好下场的。
凡事有利就有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尽管激进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但保守同样也是不足取的。保守的操作往往意味着很多时候,宁肯失去到手的机会,也不愿承担一点较高的风险。有时为了保障到手的利润而过早卖出,有的时候甚至回避一些风险稍大的投资机会。这种情形有时就像为了省五毛钱的车票,走六站路一样。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在极为恶劣的市场中,它却能够独善其身。他们是过分谨慎的一族。
我们需要的既不是最谨慎而保守的方法,也不是过于激进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在稳重的基础上,获得持久的盈利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再追寻最大化的利润。
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方面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一方面追求最稳健的策略,既不保守又不过于激进。大多数投资人在活络的市场中,运用激进的操作大获其利时,我们要忍得住寂寞。在市场极为恶劣的时候,其他投资人过于保守的操作时,我们要敢于大手笔的操作。换句话说就是大势向好时,不要急于追求最大的报酬。在大势极为不利时,也不能过于保守。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最成功的操作者。既有忧患意识又是乐观主义者,这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极少数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793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