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饥饿的狮子发现了一群正在吃草的野牛,狮子塌腰沉背,借助青草的掩护,悄悄地向野牛靠近。
狮子离野牛越来越近,野牛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仍悠然地啃食着青草。
狮子进入了捕捉范围,跃身而起,箭一般射向野牛群。野牛惊慌奔逃。狮子紧追着一头还未长结实的野牛。野牛拼命奔逃着,每当狮子要追上它时便拐个弯,便可和狮子拉开一段距离。可没多久,野牛就体力不支了。狮子和野牛的距离在不断缩小。
突然地,野牛刹住脚,猛转过身,锋利的犄角转向狮子。狮子也停下了脚步,左右试探着寻找进攻的机会,可野牛的犄角始终对着它。狮子和野牛对峙着,僵持着。
突然,野牛向前迈进了一步,狮子竟后退了一步,并仰躺下,四肢朝天,宛如一只小猫,只是眯起的眼睛仍牢牢盯视着野牛。狮子的“懦弱”让野牛顿生豪气,用犄角猛扎着躺在地上的狮子……
这是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组镜头。接下来,电视画面就被野牛硕大的躯体遮挡住了,足足有三秒钟,一动不动。这短短的三秒钟却分出了胜败,隔开了生死。
三秒钟后,威猛进攻的野牛硕壮的身体慢慢倒了下去,没有丝毫挣扎。狮子的血口利齿已紧咬在野牛的喉咙上。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规律,无需感叹。但我总觉得:狮子不仅胜在利齿,还有狡黠;野牛不仅败在没有利齿,还有被蒙骗后的盲目自大。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任何一个人性弱点的发作,都足以致命,所以哪怕在人生最得意,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更要保持万分的谨慎和小心。如果在执行力和自己的生命两者之间做一选择,那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因为在我的眼里,执行力比我的生命更为重要,失去执行力,生命将毫无价值。能一生坚持,本身就代表了一个奇迹。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交易原则而去刻意的追求业绩,更不要在意资金曲线的变化,否则贪婪和恐惧的心魔将随时出现,进而伴随的将是交易折磨,痛苦和绝望,只要做到无欲无我,那么自然就能达到淡泊之心。
哪怕你获得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心里也要清楚,你自己不过就是个普通人,甚至要更低调,更谦卑。如果除去财富和思想的光环,你自己什么都不是!不要因为巨大的成功而盲目自大,更不要把自己神话了而目空一切,失败总是由骄傲而起,要永远记住,你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的是在很早以前就明白了时间的力量,真正成就你的只是时间。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知行合一,而财富金钱只不过是工具,就如手里吃饭的筷子一样普通,没有人会以手里的一双筷子而感到骄傲自大,同样即使拥有巨额的财富,也不应该因此而目中无人,否则从那一刻起,不但将沦为金钱的奴隶,同时也将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财富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金钱,财富,交易只是过眼云烟,甚至连双吃饭用的普通筷子都比不上,正如画家如果要画出传世的名作,那么就必须要有画图的工具——画笔,而如果一个金融界的人要抒写出传世的思想,那么就必须要借助交易这只画笔,人生如股市,股市如人生。

自投机市场发展百多年来,围绕投机发展了无数派别、无数理论,归纳下来无非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多年来两派争吵不休,但谁也不能取代谁。
盖因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都涉及到投机活动的某方面特征,而都没有全部说清楚,正如盲人摸象一般,摸象腿的看不起摸象腹,其实,都陷入了画地为牢的困境。
基本分析讲究的是投资品所代表的内涵价值,其内在哲学基础是市场价格常常是不符合企业价值的,当市场价格过分低于企业价值时,投资机会就来了,因为市场终究会反映企业价值的。
正如格雷厄姆所言,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器。
在基本分析来看,内功深厚的人恰如企业价值高于市场价格,而短期的投票数(交易情况)并不是获利的根本。技术分析潜在的投机哲学是,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所以通过观察价格波动往往可以提前知道该怎么操作,至于是什么原因使得价格波动则不关他什么事。这两派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估计还要持续下去。
其实就我们看来,基本分析也好、技术分析也罢都是投机的工具,我们作为投机者千万不可预判立场,因为偏爱某工具而忽略了我们要真正对付的东西——市场,给我们带来利润不是某工具,而是市场本身。
客观看待工具本身,有助于我们以中性的目光对待投机本身。不能因为我们认为技术分析对,就抵制基本分析,反之亦然。
投机在任何时候都是面对三个问题:交易什么、什么时候交易、交易多少,在双向市场中还要外加一个问题:交易方向。把投机这三个“原则”好好调调,可以为我们带来无尽的利润。
投机三原则其实也是投机中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无论是哪方面照顾不到,结果都不美妙。忽略了“交易什么”,认为任何品种都是同质的,容易陷入单纯的技术交易者的状态,虽有部分似乎是成功者,但真正完全靠技术交易者取得大成功者十分罕见。
忽略了“什么时候交易”的一般都是基本分析者,即所谓的Holding一族,口号是:买入持有。这类交易者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一旦股票价格波动不利时,Holding就是其安慰自己的利器,不肯认错是最大特征。而往往基本面的变动需要相当长时间,等消息明朗时,往往已经跌的四脚朝天,如果再加上融资买入,基本就是提前宣判死刑。
忽略“交易数量”者,往往只知道买和卖,不知道轻重缓急的区别,进出都是一个数量,犯此问题者一般有两类人,一是胆小者,不敢重仓,好的可以赚点菜钱,差的就是慢慢亏死;二是胆大者,往往十次赚的一次亏完,这我们有亲身体会,见过一做交易者,10万资金,连续满仓5次赚到110万,第六次赔光。投机市场需要聪明和勇敢,光是勇敢是要死的,光是聪明是做不大的。
但是如何调这三色呢?
有三个工具恰是三把有用的刷子:基本分析对付“交易什么”、“交易方向”,用基本分析来寻找好标的;技术分析对付“交易时机”,资金管理对付“交易数量”,简单可以称为:双层过滤、双重保护。这要求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交易,不受自己情绪影响,就我们的经历看,做到这点相当不容易。
我们曾戏言,投机是泯灭人性的活动,因为投机市场能够充分暴露和放大我们人性中贪、怕、懒三个最大弱点,而不能克服这三个弱点几乎是不可能成功。
先申明,任何交易体系都有弱点和盲点,十全十美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幻想追求完美的圣杯是不可能的。
使用综合了投机三原则的交易系统的投机者需要的前提是:我们会犯错误,所以在我们错的情况下怎么控制损失就是交易系统的问题。
无论是选择股票的错(或分析出错)、还是交易时机不当的错误,我们都会犯,但一定要知道如果错了,我们怎么办,必以策略应对之。采取了专业投机策略的人,不会在最低点满仓赚取这波利润,但可以做到在风险水平可控制的情况下获取满意回报,长期坚持下去,几乎想不赚大钱都难。
在投机三原色中,发挥任何一个方面到极致的都可以成为大赢家,当然如果能综合成一体,大概可以成为更大的赢家。先看几个例子:
基本分析的顶级人物:巴菲特,以最简单原则分析最容易看清楚的企业,并等到合适价格出手,成为投机首富。但不忙定论就是基本分析好,巴爷成功有其有利因素,不是普通投机者可享受的。秘诀就是大量的保险无息、低息浮存资金不断流入,可以做到即使短期买入股票后价格继续下跌,他可以不断以更低价格买入,这相当于他不用考虑资金管理问题,不会担心其持仓价格波动风险。如果剔除了保险的特殊浮存资金作用,他的年复合增长率大概是12%,远不是传说中的20%。他买入的品种经常出现继续下跌50%的情况,一般投机者是无法承受如此损失的。
技术分析的顶级人物:李伏魔,20世纪初的宗师级交易者。三次破产,三次起伏,创造了无数辉煌,可惜最终死于破产。结果不能否定其辉煌成就,在那个时代,李伏魔是个符号性人物,仅凭信用就可以筹集足够资金,是人们对其交易能力的极度信任的结果。他的成功来自其独特的盘感和市场价格波动敏感性,其失败恰恰来自于其犯了几乎所有技术交易者的共同问题:资金管理。传奇交易大师斯坦利·克罗十分推崇李伏魔,称其为未谋面的老师,有趣的是,克罗一样在资金管理上不擅长。
资金管理往往是作为辅助工具出现,但就像菜里的盐一样,缺了它是不行的,什么时候放、放多少更是一道菜好坏的关键之一。
成功交易者大多有完善的资金管理方法,这也是其秘而不宣的核心优势之一。没有单独靠资金管理成功的,毕竟资金管理是控制风险的手段,本身不会带来利润,只能避免大失败,和在有利情况下获取更大的利润。
三原色的交易系统最大好处是:在风险可控制水平下获取最大利润。如果我们选股出错,交易体系部分可以屏蔽我们无限坚持错误的情况发生;如果我们选股没有错,交易时机出错或不理想,资金管理可以使得我们尽量短期少赔或小赚,在有利情况下再大赚,不会出现愚蠢的冲动交易;如果我们选股、选时都正确,资金管理不是很恰当,往往不会出现致命问题,毕竟正确的情况下,差别只是小赚和大赚之别。
重要的不是你看对还是看错,重要的是看对时,你赚多少,看错时你亏多少。投机之道尽在此。
交易技术分析的适用性在于它是建立在对过往数据追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可推测性的理论,在历史会重演的假设前提条件下,这种由过去推导未来的方式有合理性的存在,但是从交易实践的角度来看,这远远不够。
交易中每一个交易者都会面临看得到行情却做不到的情况,这比看不出来更让人失落,这是一个重理论还是重实践的问题,相对于理论对具体行情的刻画,交易的实践更像是一个让人可以脱胎换股的过程。
交易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每一个交易者都要么在准备进场,要么在准备离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不仅仅是枯燥和无味,更多的是对心理的摧残,由此形成的各种类似于想赢怕输的交易障碍才是交易中最难的,交易的过程最怕的就是决策的过程没有依据可以遵循,这也是对交易产生恐惧的根源。
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的依靠技术分析的可推测性(当然这种正确率是要打折扣的)形成一些偏向于程式化和公式化的交易依据(可以视作交易系统的雏形),这样最大好处是可以把交易决策过程中那种不安的心理状态变成一种数量化的选择过程。
当然这也还不是交易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自己能想明白,你依据的是一种概率论的角度是审视这个市场并且决定交易策略,而是主观预判,你所使用的技术分析真正的意义是是丈量,而不是决策。
决定行情性质的内部要素
1.趋势
趋势是股价运行的方向,它在股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第一要素。趋势决定思维方式和操作策略,它主要分为: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分析趋势时要注意以下4点。
(1)要综合主要趋势、次要趋势、短暂趋势之间的关系。操作要以主要趋势为主,主要趋势决定操作的策略,次要趋势决定操作的战术,短暂趋势决定下单的时机。
(2)在一个运行方向中的趋势线不是一条,要随股价的变动及时修正趋势线。
(3)上升趋势的形成和保持要有合理的量价做保证,上升趋势破坏时,总有量价不合理的表现,下降趋势的扭转不仅要有技术面的要求,还要有基本面的配合。
(4)上涨或下跌趋势一旦形成,趋势本身有自我加强的力量,若自身的力量不充分释放,外力很难转变该趋势。
记住:如果你看错了趋势,必须使用最古老而又可靠的保护伞–止损。这就是趋势和利润的关系。

2.成交量
成交量是某一运行方向的能量状况,也是趋势形成和延续的动力。成交量表现为:缩量和放量、区域缩量和区域放量、单日缩量和单日放量、温和放量和突然放量、温和缩量和突然缩量等。
分析成交量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同趋势下成交量的意义不同。
上升趋势中放量上涨是上升趋势加强,是进入新一轮上涨的信号;上升趋势中缩量是进入短期调整或调整即将结束的信号;上升趋势中放量下跌是进入短期调整的信号;下降趋势中放量上涨只是短期反弹的信号;下降趋势中放量下跌是下降趋势加强和进入新一轮下跌的信号;下降趋势中缩量是下降中继,是即将进入新一轮下跌或短期反弹的信号。

(2)分析成交量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不要进行过程与过程的比较,要在一个过程中进行阶段与阶段的比较。
要研判该阶段上涨或下跌幅度能否大于前一阶段,要与前一阶段上涨或下跌的成交量比较。
要研判是否结束调整而进入反弹或上涨,成交量放量要与最近一波调整时的量能相比较。
3.形态
形态是股价运行方向中的轨迹,可预测行情进行到哪个过程、哪个阶段以及突破方向。
形态分为:突破性形态(包括底部和顶部突破性形态)、中继性形态(包括上升和下降中继形态)。
分析形态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先有形态,再有趋势。若形态不突破,则趋势不形成,即使形成可靠性较小。

(2)上升趋势中整理形态大都向上突破,下降趋势中整理形态大都向下突破,有反向突破时,假突破较多。

(3)向上突破形态要有量能配合,向下突破形态不需量能配合。
(4)形态突破时有”欲上破先下破、欲下破先上破”的规律,但突破时量能较小。
(5)整理过程中有单一形态或复合形态,复合形态就是两个以上形态的组成。
(6)形态的过程分为初、中、末期,初期为向下,中期为反弹,末期为小幅震荡,形态初期量能大,中期量能温和,末期量能较小。
(7)底部形态和顶部形态的量能和时间,一般大于和长于中继形态。
(8)压力位和相对高位处形成的顶部形态可靠,支撑位和相对低位处形成的底部形态可靠。
4.指标
指标是根据股价和量等原始数据,利用数学公式从定量的角度对股市进行预测的方法,指标说明趋势所处阶段的状况。指标分为:趋势类指标、量价类指标、强弱类指标、超买/超卖指标、停损指标、支撑压力类指标、大势类指标。分析技术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类技术指标在分析时的意义是不同的,要用不同类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同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没有意义。
(2)趋势类指标反映趋势的方向,分析时要以趋势类指标为主。
(3)超买/超卖类指标反映该趋势中某个阶段的状态。
(4)量价类指标反映该趋势的能量状况,并反映出该趋势的延续和变化的可能。
(5)支撑压力类指标反映股价运行过程中的可能压力和支撑位。
(6)强弱类指标主要反映股价相对于某个时期的强弱程度。
(7)停损指标主要反映转势的信号。
(8)大势类指标主要反映大盘的状况。
(9)不同趋势下、不同运行过程中、不同市场背景下、不同运行规律的个股、不同性质的行情指标发出的信号意义是不同的。
记住:应用技术指标时不仅要综合各类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还要辩证大盘热点以及其他技术要素才能过滤掉技术指标的虚假信号。
世间的一切问题,在某种角度上都可以归于不确定性的成因。人在迷茫的情况下特别容易焦虑,市场烟幕太多,人心自乱者无数,所面临的烦恼与精神压力往往可能在一天之内加于心头,容易让人忘记常识,情绪也似一条线牵引着人把负面情绪向一个方向集中,市场每天都充斥着多与空的争论,争论的内容无非是每天指数的涨跌,但不要忘记影响市场涨跌的因素太多了。最重要的还是冷静分析,即使对上述种种因素分析颇深,但人的心态一乱,一切都失去了客观基础。即使各方面因素都有比较深刻的剖析,还是要面临自己心性的干扰,因为人性是比较脆弱的。股市门槛太低,博弈又太激烈,人性的弱点在这个市场中暴露无遗,表现得淋漓尽致,冷静、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是操作成功的前提。
5.支撑压力
支撑压力是抵抗和阻力位,支撑和压力可能是进入整理和趋势变化的位置。支撑压力可分为实质性支撑压力和心理性支撑压力。其中,实质性支撑或压力是指成交密集区形成的支撑或压力,心理性支撑或压力是指技术指标支撑或压力。
分析支撑压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支撑压力的力度主要由股票持有成本、心理因素决定。
(2)支撑被跌破将变成压力,压力被突破将变成支撑。
(3)压力位突破要有量能配合,支撑被跌破不一定有量能配合。
(4)实质性压力或支撑的力度要比心理性支撑或压力的力度大,两者的重合力度最大。
(5)支撑和压力的力度与大盘和热点有密切关系,大盘强势或个股符合热点时,个股压力的力度会减轻,支撑的力度会加大,否则相反。
(6)支撑和压力的力度与个股当时所处的趋势有密切关系,个股处于上升趋势时,个股压力的力度会减轻,支撑的力度会加大,否则相反。
6.波浪
波浪要素的作用是揭示股价的基本运行结构。
波浪可预测行情进行到哪个过程(如上升过程、整理过程、下降过程、反弹过程、做底过程)、区域(如安全区域、风险区域)和行情性质的哪个阶段(如初期、中期、末期)。
分析波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波浪只能用于预测,不能用于操作下单。
(2)波浪只解决区域问题,而不能解决点位问题。
(3)数浪时要注意主浪与子浪的关系。起点不同,结果也不同,但都符合波浪的基本理论,下一浪出现时才能正确数清上一浪的浪形。
(4)不是所有的股票都符合波浪理论,股票要基本符合以下标准才是按波浪理论运行的:二浪不能破一浪的低点;三浪不是最小的一浪;四浪不能破一浪的顶。
(5)上涨浪和下跌浪末端的突破大多是假突破。
以上介绍的是建立交易系统和应用交易系统时应考虑的内部技术要素,这些要素不能单独应用,要综合考虑才能建立和应用好交易系统。
最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自己选择一套适合的系统,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利弊权衡的取舍过程。
根据一次特定的行情来改变自己的参数是愚蠢的,必须建立一种长期观念来解决参数的问题。我不能像“学习效应”中所说的那样在敏感与迟钝的两极间摆来摆去,而应该给我的跟踪尺度找一个固定的“家”。
当资金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技术分析基本上就不再有用武之地。靠止损来防范风险的策略,基本上也没有任何的可行性。
我们从来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只不过是靠失去另一些东西而换回来的。交易同样不可能存在不劳而获,更不可能存在无本万利。到底我们用什么换来了真实的利润呢?我们告诉你,交易的利润只不过是来自于对心灵折磨的补偿。你可以做一个获利丰厚的交易者,也可以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交易者,但你绝对无法做一个既随心所欲又获利丰厚的交易者。
套利思维与交易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同时点上的盈亏对冲;一个是不同时点上的盈亏对冲。
对于一个交易系统而言,稳定性是比期望收益、操作周期等更为重要的一个参数。而稳定性越好的系统就越依赖于理念,稳定性越差的系统就越依赖于参数的优化。
参数的分散化:能够让敏感系统左右挨打的行情,的确可以被迟钝系统所包容;而能够让迟钝系统左右挨打的行情,的确可以使得敏感系统获利,这就是多参数系统的分散价值。
预测者更讲究天天有观点(必然是注重短线),而(趋势跟踪)交易者更希望天天没事做。
如果一个交易者不能战胜自己的心灵,那么他的行为可能更注重确定性而不是利润。人的一生总是在追逐确定性,认为只有得到确定性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事实上,确定性是不可能追求得到的。而只有意识到确定性并不存在时,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焦虑原理最为主要的一个提示就是,建议交易者放弃对不真实的确定性的追求。
获利率是由正确率、赔率、操作周期,三个因素所决定的。绝对不是高正确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恰恰相反的是正确率越高的方法越容易死人。
市场是值得敬畏的,奢望找到市场的逻辑是愚蠢的。只要你能够形成观点,那么市场就会打败你的观点,除非——你根本就没有观点!
如果说,交易方法是基于概率下的产物,那么有效的时候就是收入、无效的时候就是成本。请注意,我们在将不同交易方法进行叠加的同时,不但叠加了收入,同时也叠加了成本。
所有的交易方法都是基于概率(统计学)的产物。交易者靠人性的不对称性建立起来的概率优势实现长期的必然盈利。
对于大盘而言,下跌能够成为未来上涨的理由,所以指数没有不可逾越的顶部。
现在回想曾经的底部策略,不过是一种选择弱势股的策略。这就注定了我由于贪低的误区,而使得我曾经的持股成为弱势股的集中营。在我看来,大多数股民的本能中,都存在着选择弱势股的天赋!
巴菲特说:“在市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要贪婪”。由此可见,并非贪婪与恐惧的错误,而是人们在最不恰当的时候出现这两种心理现象。如果说,某交易者当亏损超过50%以上时才会出现恐惧,那么他的恐惧尺度绝对有问题!既然我们永远无法消除恐惧、甚至恐惧根本就不应该被消除,那么就客观的量化恐惧吧。事实上,止损行为就是一种恐惧的表现。他在潜在的风险面前,选择了逃跑。孙子说过善败者不亡,那么勇往直前的匹夫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交易获利的关键就是,在顺境中赚取足够逆境中亏损的金钱。即使从事后来看,你的某笔交易是获利的。那么站在事先的角度来说,你这笔交易也是可能出现亏损的。
初学者赚来的钱,通常都是市场借给你的,等到市场讨账的时候会更加的凶狠。似乎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能教,但唯独两件事情只能靠自己去感受。一个是恋爱、另一个就是做交易。
能说出来的东西,初学者不会理解,就算是理解也不会相信,就算是相信也不会去实施,就算是实施也不会坚持,就算是坚持也绝对不可能在没有经历过惨重亏损以前,就能心甘情愿的坚持到底!
许多时候,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却常常挑战人的耐受力极限。
在牛市的顶部出现以前,你能做对N-1次,然而决定命运的往往是这最后一次。在熊市结束前,每一次卖出都是正确的,然而在市场出现明确的转势讯号时,一定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卖出。
如果一位交易者学不会如何正确区分“对与错”,那么他将永远原地转圈而毫无进展。
对于一笔获利的交易而言,你必须把各个环节都做正确;但对于一笔亏损的交易而言,并不需要你把各个环节都做错,只要做错一个环节就足够了!
股市的上涨与其说是经济的好转,不如说是交易者更乐意于看到好的一面。
价值投资比拼的并不是股票的价值,而是参与者的价值观。如果你无法获得大众无法得知的信息,同时又没有与众不同的价值观,那么基本分析对于你来说将永远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骗局。
对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趋势跟踪是一种最好的策略。如果你采用趋势跟踪策略。那么基本上就等于告别了高正确率。
在叠加交易方法的过程中,不但是将全部方法的优势进行叠加,同时也会将全部方法的劣势进行叠加。
如果你能够交易足够长的时间,并且从整体的宏观上来考察的话,那么所有的趋向指标最终的操作结果应该是趋同的。这说明没有最好的指标,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指标。
趋势不是看出来的,而是赌出来的,我现在的思维方式是“大众用潜在的好位置换取钞票,而我用钞票换取潜在的好位置。
成本观念以及盈亏同源的观念,这是进入系统交易的门槛,迈不过这个门槛的话,系统交易就是天方夜谭。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48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