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里真正赚钱的人只需要反复做好两件事比什么都重要

富贵势中求,平步取王侯;富贵险中求,梦中亦带忧。

初学者总是试图寻找一种神奇的万能灵药,某种可以赚大钱的秘籍,如果他们可以暂时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将自以为发现了致富的捷径。其实,在交易的路上,哪里会有什么捷径?尼德霍夫说:通向输的途径有很多条,而通往赢的途径却凤毛麟角,这就是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求索的原因。

但有一种赌徒心理的交易者会说:富贵险中求,赢了做王侯。

于是他将他全部的身家一次性赌上,结果他运气好,这一次他真的赢了。

但这能说明什么呢?这种成功具有可复制性、具有可持续性么?如果某一个成功模式没有可复制性,没有可持续性,那么它肯定是靠不住的。如果这位赌徒式的交易者继续按他的这种方式交易,被市场打得鼻青脸肿的日子,肯定会为期不远。假如出现意外,除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幸运之神是他的母亲。

想赢100万就赌上100万,这种思想,是最有害的思想。交易者的成功在于他持续积累财富的能力,而不是一次暴利。

如果总是孤注一掷地交易,你迟早会被交易的车轮辗为齑粉。

当你的投资经历越来越丰富,交易越来越成功,你就会越来越对市场感到敬畏,就会越来越在出手时如履薄冰。

生活的道理告诉我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欲速而不达。幻想一口吃成胖子,幻想一夜暴富,往往是一切灾难之因。

中国股市里真正赚钱的人只需要反复做好两件事比什么都重要

越是复杂的方法越偏离交易的本质

真正的交易者,只关心两件事:

1、我买入后走势证明我对了怎么做;

2、我买入后走势证明我错了又怎么做。

未来的行情谁也无法精准预测,你唯一用到的东西就是规则——一致性的交易规则,它让你站在这场概率游戏的大数一侧。

盈利不是靠你预测行情的胜率来获取的,而是依赖“你做错的时候你尽可能少亏,你做对的时候你尽可能多赚”,这就是实战家和分析师的最大差别。

你买入的目的不是为了亏钱,而是为了获利且尽可能的获利更多:当走势对你有利的时候,必须贪婪、让利润奔跑;当走势对你不利的时候,停止幻想、要截断亏损。

什么时候大盘方向明朗?任何时候都不明朗!任何时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筹码赌出来的,尽管很多朋友从来不认为自己在赌,那也只是认为概率大算不上赌而已。

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走,交易就是下赌注,用确定的代价赌不确定的利润,只不过当致命的风险来临时远离;当风险可控的时候,未来值得一赌。

交易大部分时候都是“计划我的交易,交易我的计划”:盘后去看走势按规则确定怎样做,交易时间做的就只是按规则去交易。如果要在交易时间中的波动里,考虑那些哪里买进或卖出问题,相信很多时候,我同意也会让自己不知所措。

我从来就不认为买进的具体点位在交易中占据多大的作用,只有追求微利的买单才追求具体买入点位,非追求微利波段的交易过于注重具体买入点位,会得不偿失,会损失更多的机会和利润。

买入的具体点位不会是我交易的重点,我每天在盘后看看当天及之前的走势,凭借经验判断一个方向,找一个自以为合适的价格区,然后买入持有。我从来不会花很多精力去研究价格究竟会在几角几分止住,但却有很多股友强调,在他们的交易里具体买入点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精确的买点在你的交易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如果你不是以追求微利波段的操作,那么只能说明你根本不知道交易策略为何物,你甚至不理解行情走势是怎么产生的,更不知道你要操作的是什么。

华尔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拿出几张走势图,然后让几个小学生和几个做了几年交易的人选择后面的方向,结果小学生的胜率压倒性的高于那些做了几年交易的。

你之所以把精确买点看得那么重,无非就是这几个原因:

1、你总是希望买在最低点位上,买进就有盈利,无法忍受价格的正常回调;

2、你认为止损就是灾难,所以你总是把止损设得很小。

只是你忽略了,一个区域买进,高一点或低一点的重要性远远没买不到更重要。但是,多少人因为在大概率的涨势面前,为了追求精确价格而错失机会。

这个世界上最白痴的人,就是那种自以为发现了别人不能发现的真相的人,我从来不奢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很多人之所以在整体上无法实现资金的增加,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无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实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润,也没有人希望利润回撤。因为回撤而损失一些利润,但也会因为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润,这是走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交易中已经很习惯它了。

亏损额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盈利则需要行情的支持。我的买进或卖出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而是让实际走势决定买入还是卖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我也从来不会追求完美的交易。

无论你用任何规则作为交易模式,都要考虑一点,那就是这种规则策略,放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是不是能实现资金权益的增长,而不是拿孤立的几个交易日或某次交易的偶然性,来作为你交易的依据!

我不会为特定的行情调整自己的交易规则,唯一的办法就是坚守自己的规则,管它行情怎么走,守住自己的操作底线,保持交易规则的一致性,并不是所有行情在你交易规则下都应该盈利,这点你必须理解、务必接受。

所谓一致性就是你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做:行情和外界对你毫无干扰,除非出现了规则内大幅度的亏损。事后诸葛的多说一句,一致性的定义就是只要你坚持自己的,不被别人和行情的一时迷惑所左右,市场就迟早会奖励的。


做交易的,尤其是做股票交易的,几乎每个人都会了解一些技术分析。趋势线、支撑压力、各种价格形态、超买超卖、背离、百分比回撤,等等,这些技术手段几乎每个人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使用方法。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总是用不好技术分析的这些工具、方法呢?

我的体会是:根源在于思维模式。普通人最习惯的思维模式就是逻辑推理中的因果律,其表达模式是:“因为A,所以B。”这种思维模式在日常生活里处处可见,深刻的扎根在我们的思维深处。而它的背后的逻辑依据是:确定性。

可是,市场却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确定性的地方。市场里,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只有不确定性!因此,“因为A,所以B。”的思维模式在交易中是第一等有害的、最错误的观念。技术分析的思维模式是逻辑推理中的可能性,是对概率事件的一种推理,它的表达方式是:”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

在技术分析里,永远不能够成立所谓的“因为A,所以B。”。正是因为如此,技术分析可以解释一切的价格现象,因为在技术分析的眼睛里,看到了全部的可能性——价格或者上涨,或者下跌,或者横盘。这三种可能性,在技术分析里,平等看待,只是区别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也正是因为如此,技术分析最适合与市场本身的特性!所以,技术分析的交易者从不抱怨市场,如果市场运动方向与概率吻合,那么,他将继续原来的推理来操作;如果不吻合,那么,他将解读为前期推理的失效,比如假突破,而后他将根据新的事件重新调整方向。

技术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走在市场的前面,只需要追随。所以,技术分析交易者也不需要很多的理由、依据去挖掘价格背后的东西,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眼里所谓的基本面,而是盯住价格波动的本身。要像运用好技术分析,首要的任务,在于调整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是第一等重要的大事!

技术分析是一种理论,因此,要想运用好技术分析,需要对技术分析在哲学上做一些思考,这是有益的。技术分析绝对不是工具而已。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看待市场的角度和方法。如果在这个层面上不解决,而是花功夫去推翻它,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切都是模式!不断亏钱,就出现了亏钱模式,亏钱——懊恼——痛苦——继续亏钱,如此反复。必须从这样的模式中跳出去!赚钱模式是:少量赚钱——快乐——总结进步——继续赚钱——更大的快乐——更进一步的完善交易体系——更好的赚钱。

那么,如何才能够从恶性循环跳到良性循环中去呢?秘诀在于:1、改变;2、坚持。

人要形成自己的操作模式,需要时间和金钱去堆积,也就是高手这中所称的”理念”,所谓一流高手用理念,二流高手凭资金管理,三流高手靠技术,层次是渐进的,如果人能达到用理念去进行操作,那么其人也必定是历经磨炼的。

这就是一个量的堆积的过程,当量堆积到一定程度时,有的需要外力去催化(有人点拨),从而达到质的变化。而仅有很少的人靠自身的内力来消化所堆积的量,从而达到质的飞跃。所以完全赞同靠理念指导交易的人,是达到了质的飞跃。

“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和“因为A,所以B。”,还不是同一回事,没有区别,风险投资家只不过第一句里的”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等于第二句里的B而已,这类推论属同义语反复,永远不会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和因为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拔自己头发上不了天一样。

这说明你的思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最重要的,在于你要了解“因为…所以…”和“如果…那么…”之间的区别。如果是前者,你着眼于寻找根据;如果是后者,你着眼于寻找对策。前者,着眼于要了解背后的原因;后者,着眼于当下的动作。

当我们使用模态命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对A、B本身需要定义,否则,,“因为A,所以B。”、“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就完全可能是一个概念。例如当D=“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时,则完全是一回事。A、B需要定义,这是确定无疑的!!!这个定义的过程,就是所谓的交易法则、交易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交易信号。但是,如果没有背后的理念作为支持,你也就无法做出这样的定义;即便套用了书上的一些常识,你也无法运用自如。

那么,什么才是定义A、B呢?比如:趋势线、价格形态等等。由此,“如果A,那么,B的可能大于C的可能”,用实例来说明,就是:“如果对图表的解读是上升三角形,则后市上升的概率大国下跌。”在这样的基础判断下,选择做多。显然,下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定义上升三角形了。这是属于技巧问题。

实际上交易老手的思维模式都是固定的,极少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如果。。。则”是个基本模式。真正在交易里用的要比这个复杂的多,经常是‘如果A、B、C,则D、E、F‘等等,要在行情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假设,再不断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一个或是两个交易机会。而这个过程有时需一两个钟头,有时仅需十分钟。


股票的投机领域,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深深支配着他的行为,无形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场交易就是简单的一买一卖,但在这一买一卖的背后,隐含着投机者不同的观念、意识、目的、动机,反映出投机者的价值观、市场交易理念、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等。

市场交易的成败,投机者在金融领域的最终命运,固然受一些偶然的、意外的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取决于一个投机者的综合素质,即一个投机者的人生修养和境界。

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对市场的理解,对市场交易中一些重大的原则性问题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是投机者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心理弱点、性格缺陷、思维、行为习惯等主体内在世界的了解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投机者的自我认识越深刻,对市场的理解就越深入;反之也是。

投机之路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投机者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难以想像的困难,大多数人最终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但是,一旦你突破了自我的局限,超越了平庸凡俗,就会有巨大的收获。

在交易中,我们曾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犯着同样的错误。判断失误时不及时止损、逆势交易、孤注一掷、急噪冲动等等,这些现象几乎长期困扰着大多数市场参与者。

我手头保存着20多本过去交易的日记。有时候随便一翻就会发现,虽然隔了很久,各个日记本上记录的交易经过却非常相似。如果不看上面的日期,我很难分清哪一篇写在前面,哪一篇是后来写的。显然,有许多错误我过去几年一直在重复的犯。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不可救药的愚蠢行为痛苦之至,绝望中甚至想彻底放弃股票的投机生意。并不是我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干傻事,有很多问题我在进入市场的初期就已经发觉。但是,几年以后,这些错误却依然频繁的出现在我的交易中。古人云:事不过三。又说:三折肱,成良医。每一次,当我因为犯错而受到市场的惩罚时,我都会清醒的告戒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重复类似的错误已经远远超过三次,应该学得聪明一点。但是,当惩罚的痛楚过去以后,我会立刻忘掉令人不快的经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重新回到老路上。我一次一次下定决心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但一旦进入市场交易,依旧故态复萌,情况似乎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变。

在交易的前几年,我的投机活动一直迷失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仿佛进入了暗无天日的地狱,心灵和精神长时间在痛苦、绝望、懊悔中煎熬,却无法自拔。现在看来,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一个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不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一切就无法避免,许多错误永远无法解决。

数不胜数的所谓错误只有在事过境迁,投机者的思维、认识、境界到了一定层次以后才能恍然大悟。在此以前,尽管你在市场交易中殚精竭虑、苦苦挣扎,努力想避免各种各样的错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的。你注意了这一方面的问题,错误就会从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就像一个新手开车,注意了前面路上的障碍,却忘记了后面和旁边的危险;注意了手上的动作,却忘记了脚下油门和刹车的位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日复一日,像噩梦一样无法摆脱的错误,只能随着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的提高而被超越,被消解,而无法在当前的境况下彻底消灭,不再重犯。例如,投机交易中的止损问题、市场新手冲动性交易的问题,都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投机者整体的交易理念、修养、境界不到一定的高度,这些错误就难以彻底解决。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830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28 日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28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