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是如何诱多出货对倒拉高

这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用“利润”作为诱饵。下面我们详细拆解主力这么做的动机、手法和逻辑。
主力是如何诱多出货对倒拉高

主力在底部收集了大量廉价筹码后,通过拉升G价脱离了成本区。但如果不把筹码换成真金白银,账面上的浮动盈利就毫无意义。如何把大量筹码在高位卖给别人,同时不把G价砸穿呢?这就需要制造一个“市场繁荣,后市可期”的假象。

二、 “对倒拉高”的具体手法与动机

1. 什么是“对倒”?

对倒:是指主力利用自己控制的不同G票账户(通常是大量散户账H),自己买入,自己卖出,自买自卖,人为地制造出巨大的成交量。

  • 具体操作:Z户A挂高价卖单,Z户B同时用高价买入这笔卖单。从市场看来,这是一笔真实的大额成交,G价被推高,成交量放大,显得非常“活跃”和“强势”。

2. 为什么要这么做?(四大动机)

动机一:制造“放量突破”的技术假象,吸引技术派散户。

  • 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技术派)信奉“量价齐升”,认为放量上涨是健康的突破信号,是买入时机。
  • 主力通过对倒,精准地制造出这种技术形态,吸引这些信奉技术的投资者跟风买入。他们一买入,就为主力提供了宝贵的接盘资J

动机二:激活G性,吸引市场关注。

  • 一只长期低迷、成交量稀少的G票,很难吸引散户的目光。通过巨量对倒,该G会瞬间出现在成交量排名榜、涨幅榜上,成为市场焦点。
  • 这种“眼球效应”会吸引大量不明真相的短线客和跟风盘,他们看到G价“强势”拉升,害怕错过(FOMO),就会冲动追高。这为主力创造了完美的出货环境。

动机三:减少真实拉升的成本和风险。

  • 如果完全靠主力用自己的资J真实买入来拉升价,成本极高,而且越往上拉,风险越大,因为全是自己的筹码。
  • 而对倒则不同。虽然对倒本身会产生一些手续费(印HS、佣J),但这笔费用远低于真实拉升的成本。主力通过“左手倒右手”,用较小的成本就达到了推动G价、制造繁荣的效果,引诱市场的“免费”资J(散户的资J)来帮他们推高G价。

动机四:测试市场的抛压和跟风情况。

  • 在主力的拉升和出货计划中,需要知道市场的真实反应。
  • 通过对倒拉高到一个价位,主力可以观察:
    • 有没有大量的原生卖盘(非主力自己的)出现? 如果有,说明这个位置抛压重,可能需要洗盘或调整出货策略。
    • 跟风买入的资J是否踊跃? 如果非常踊跃,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被点燃,可以放心地在这个位置开始派发筹码。

三、 完整的“陷阱”流程

让我们把整个过程串联起来,看得更清晰:

  1. 建仓期:主力在底部区域悄无声息地买入,收集筹码。
  2. 对倒拉高期:筹码收集完毕,主力开始通过对倒制造量价齐升的假象,使G票成为市场明星,吸引大量技术派和跟风盘涌入。
  3. 出货期(真正的目的)
  4. 在散户疯狂追涨买入时,主力开始悄悄地、分批地将自己底部收集的廉价筹码卖给这些接盘者。
  5. 为了不引起恐慌,主力会维持G价在高位震荡,时而对倒拉一下,给人一种“跌不下去,每次下跌都是买入机会”的错觉。
  6. 这个阶段的盘面特征往往是:成交量持续巨大,但G价上涨乏力(滞涨),形成“顶部堆量”。
  7. 下跌期:当主力筹码派发得差不多时,他们就不再护盘,甚至开始剩余筹码的甩卖。G价失去支撑,开始破位下跌。前一天还“放量上涨”的G票,第二天就可能因为主力停止买入而“低开低走”,套牢所有追高者。

四、 案例解释

我们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说明(数字仅为举例):

1:建立底仓(吸筹)

  • 主力在 10元 价位附近,缓慢买入1000万G(底仓)。
  • 总投入:10元 * 1000万G = 1亿元。

2:对倒拉高(制造趋势与吸引关注)

  • 主力开始行动。他用自己控制的账户A挂出10.5元的卖单,同时用账户B去买入这个卖单。G价被推高到10.5元,成交量放大。
  • 他持续进行这个操作,把G价一路对倒拉升至 15元
  • 在这个对倒过程中:
    • 他确实在 “高价” 买入自己另一部分的G票,这部分交易是亏损的(比如15元买的,之前可能是10元卖的)。
    • 但是! 他成功地做成了两件事:
    • 把整个G价的“台子”搭高了。现在市场公认这只G票的价值是15元附近。
    • 制造了强烈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散户的目光和跟风盘。

3:高位派发(真正盈利)

  • 现在,G价在15元的高位震荡。由于前期的对倒拉高,大量散户相信这只G票很强,还会继续上涨,于是纷纷在15元附近买入。
  • 此时,主力开始悄悄地、分批地卖出他成本仅10元的【底仓】
  • 他卖出1000万G的底仓,每G盈利5元。
  • 总盈利:5元 * 1000万G = 5000W元。

5:核算成本与净收益

  • 对倒成本: 在对倒拉高过程中,由于高买低卖(相对于对倒仓自身)、手续费和印花税等,假设总共损耗了500万元。
  • 最终净利润 = 派发底仓盈利 – 对倒成本 = 5000W – 500W = 4500W元。

您看,虽然对倒过程本身是亏钱的,但它就像广告营销费用。一家公司花1000万做广告,虽然这1000万直接花掉了,但广告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客户流量,能让公司卖出1个亿的产品,最终净赚9000万。对倒就是主力的“广告费”。

五:核心总结: 为什么必须要有“对倒”这个步骤?

主力可以直接在15元卖出吗?理论上可以,但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成功:

  1. 没有流动性:如果主力直接在15元巨量卖出,没有前期的拉升吸引跟风盘,市场根本无法承接这么大的抛压,G价会瞬间被打回10元原形,他连一G都卖不掉。
  2. 引起恐慌:巨大的卖单会吓跑所有潜在买家,形成踩踏。
  3. 对倒的作用就是“创造流动性”:它通过制造繁荣假象,主动把买家吸引过来,为主力巨大的底仓出货提供了一个隐蔽、顺畅且高价的出口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6984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47分钟前
下一篇 39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