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 “五六七法则”?
A:是一种基于市净率(PB)、净资产收益率(ROE)、资产负债率(DR)的极简估值模型,通过三指标联动计算目标 PB、买入 / 卖出 PB,并制定择时策略,适用于股票价值投资的量化分析。
Q:模型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A:核心是 “ROE 决定价值中枢,DR 调整安全边际”。通过 ROE 与基数的比值确定目标 PB,再结合负债率(DR)调整买入阈值,形成 “低负债放大安全边际,高负债收缩安全边际” 的估值框架。
Q:为什么选择 PB、ROE、DR 这三个指标?
A:PB 反映股价与净资产的关系(便宜与否),ROE 衡量盈利能力(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DR 体现财务风险(负债越高风险溢价越高),三者结合兼顾价值、成长与风险。
二、参数计算类
Q:基数 0.05/0.06/0.07 是如何确定的?
A:根据历史数据回测,按负债率(DR)划分风险区间:
DR<50%(低负债):基数取 0.05(安全边际更高,允许 ROE 更低);
50%≤DR≤70%(中负债):基数取 0.06(平衡风险与收益);
DR>70%(高负债):基数取 0.07(风险较高,要求 ROE 更高)。
Q:ROE 应该用加权平均还是摊薄 ROE?
A:优先使用加权平均 ROE(年报披露值),因该指标考虑了净资产的时间权重,更贴近实际盈利效率;若未来预测,需结合行业周期、公司产能扩张等因素调整。
Q:DR 是用合并报表还是母公司报表?
A:统一使用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总负债 / 总资产),反映公司整体负债情况,包括子公司杠杆。
Q:目标 PB 的公式 “ROE / 基数” 有什么含义?
A:本质是 “收益 / 风险比”——ROE 代表单位净资产的回报能力,基数隐含对负债风险的补偿要求。例如,中负债(基数 0.06)下,ROE=18% 对应目标 PB=3(0.18/0.06),即市场愿意为每 1 元净资产支付 3 元溢价。
Q:买入 PB 公式中的 “max (0.4, 1.2-DR)” 是什么意思?
A:设置双重下限避免极端值:
当 1.2-DR<0.4(如 DR>80% 时,1.2-0.8=0.4),取 0.4 作为安全边际底限;
当 1.2-DR≥0.4(如 DR=50% 时,1.2-0.5=0.7),按实际值调整,体现 “负债越低,买入阈值越高(更积极)”。
三、数据应用类
Q:ROE 预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A:需结合历史稳定性(近 3 年 ROE 波动<20% 优先)、行业周期(如周期股取景气中性值)、公司成长性(产能投放、技术壁垒)。例如,制造业关注资本开支转化率,消费股关注毛利率韧性。
Q:PB 数据应该用最新季报还是实时行情?
A:最新收盘价计算的 PB(实时行情),但需验证财报净资产数据是否更新(如季报后净资产可能因增发、分红变动)。建议用 “(最新股价)/(最新财报每股净资产)” 计算。
Q:负债率 DR 用最新季报还是滚动 12 个月数据?
A:用最新季报合并报表 DR,反映当前负债水平。若公司近期有重大资产收购 / 剥离,需调整负债结构(如剔除一次性负债)。
Q:预设值 ROE/DR/PB 的优先级如何?
A:用户有明确设定值时优先使用;无设定则取最新财报数据(ROE 用最新年报,DR/PB 用最新季报 / 行情),未来预测需注明假设条件(如 “假设未来 6 年 DR 维持当前水平”)。
四、策略执行类
Q:为什么买入 / 卖出时先操作 70% 仓位?
A:兼顾 “风险控制” 与 “趋势捕捉”:70% 仓位用于快速响应信号,剩余 30% 应对极端波动(下跌补仓 / 上涨止盈),避免满仓博弈或踏空。
Q:“后续继续下跌继续买 / 上涨继续卖” 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A:无固定比例,建议按 “每下跌 X% 补仓 Y%” 或 “每上涨 X% 减仓 Y%” 自行设定(如每跌 10% 补 10%,每涨 20% 卖 10%),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
Q:标的负债率突然变化(如发债、回购),是否需要重新计算?
A:需动态调整。重大负债变动(DR 变化>5%)时,建议重新计算买入 / 卖出 PB,并评估新负债对 ROE 的影响(如发债可能压低 ROE,需警惕目标 PB 下行)。
Q:周期股(如资源、券商)适合用该模型吗?
A:适合,但 ROE 需取周期中性值(非峰值 / 谷值)。例如,煤炭股在行业景气高点 ROE 达 30%,但预测时应下调至 15%-20%(假设周期回归),避免高估目标 PB。
Q:ST 股、亏损股(ROE 为负)能用该模型吗?
A:不适用。模型依赖 ROE>0,亏损股无正向盈利,PB/ROE 逻辑失效,需改用市销率(PS)等其他指标。
五、风险与局限性类
Q:模型的最大缺陷是什么?
A:未考虑现金流(如 ROE 高但自由现金流差)、商业模式(如轻资产 vs 重资产)、市场情绪(如 PB 短期透支预期)。需结合其他指标(如 PEG、现金流回报率)交叉验证。
Q:负债率 DR 接近 50% 或 70% 临界值时,基数如何处理?
A:严格按 “<50% 取 0.05,≥50% 且≤70% 取 0.06,>70% 取 0.07” 执行,例如 DR=50% 归为中负债(0.06),DR=70% 归为高负债(0.07)。
Q:目标 PB 高于当前市场 PB 时,是否意味着低估?
A:仅为模型信号,需结合行业对比。例如,银行股平均 PB=0.8,若模型计算目标 PB=1.2,可能因行业特性(高杠杆)导致市场长期低 PB,需警惕 “模型合理但市场不认可” 的风险。
Q:卖出 PB 是买入 PB 的 2 倍,依据是什么?
A:基于 “风险收益比” 假设(预期收益覆盖潜在风险),但可自行调整倍数(如 1.5 倍或 2.5 倍),需回测历史数据验证有效性。
六、进阶应用类
Q:如何用该模型对比同行业标的?
A:计算各标的 “买入 PB / 当前 PB” 比值,比值<1 且差距越大,安全边际越高;同时对比 ROE/DR 的性价比(如高 ROE + 中负债标的优先于低 ROE + 低负债)。
Q:分红 / 拆股会影响模型参数吗?
A:PB 计算需用 “除权后股价” 和 “除权后每股净资产”,分红会降低净资产(短期可能抬高 PB),但长期不影响 ROE(盈利能力不变)。
Q:机构持仓比例高的标的,模型有效性会变化吗?
A:机构持仓影响流动性和估值溢价,但模型核心是基本面指标。若机构因短期情绪抛售导致 PB 低于买入阈值,反而是左侧布局机会(需确认基本面未恶化)。
Q:能否将模型参数自动化导入交易软件?
A:可通过 Excel 或编程(Python)实现,输入实时 PB、DR、ROE 后自动计算买卖阈值,结合股价预警功能触发操作。
#五六七法则估值
以上 FAQ 覆盖模型使用的核心问题,可根据实际场景补充行业特例(如金融股 DR 计算差异)或极端情况(如 DR>100% 的处理)。如需进一步细化某类问题,可随时告知!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6717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