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其实,交易中产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1、知识面太窄

很多朋友一年到头也看不了几本书,遇见了问题只能从脑子里调出过往经验去解释和分析,当复杂的问题超出他的经验认知时,大脑就“宕机”了,以他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层次,不足以站上更高的视角去看问题,自然就也没有【破局】的能力。

2、思维力太差

没有拆解问题,细化出原因的逻辑能力,只会笼统地把所有“毛病”归结到一个宽泛的大难题上,然后试图找到一个方法改善所有弊端,就像某些朋友想的:这个策略既要盈亏比高,胜率还不能太差,必须保证策略稳定,还得什么市况下都能找到交易机会,永不衰败。

找到了,就成圣杯了……

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但实际上,交易中一旦发生重大亏损,那么大概率不是单一原因,往往是多个因素作用之下复合结果, 如果你抓不住其中重点的话,很容易被带偏方向。

就像为了高盈亏比,用了“小止损”,但因为止损太小,扛不住颠簸,导致自己经常在行情里赚一笔之后要损好几笔来“试错”,盈利不够日常小亏的。

一般散户是直觉思维:头疼我就医头,既然止损原因是“止损太小” ,那么我就放大止损,让震荡扫不到我就赢了。

但再往下思考一层呢? 新的原因会是: 胜率太差,易损只是表象现象,其中有很多单子是靠感觉做的,心态不好所以才追涨杀跌,所以要培养好心态,保持耐心。

但你要问他: “什么标准才能算心态好” “ 用什么方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他就回答不上来了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不缺乏制定目标的能力,他们真正缺乏的是一种“细化”问题的思维方式——把目标拆分成可以完成的阶段任务,明白每个阶段中从何处下手的切入点。

真正的高手会如何想? 他们会想: 高胜率是一个总目标,需要市场背景、趋势结构分析、针对性策略、反复训练形成执行力等环节配合才能实现,意识到交易是个复杂的决策系统。

市场背景: 市场波动性活跃才能提高趋势出现的概率,而动量效应显著则会强化顺势类策略的可靠性。

在一系列的“背景条件”加持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趋势指标/裸K图形构成的进场策略,在这种市场状态下胜率提高了,怎么做怎么赚,让人以为自己找到了圣杯。

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等到市场波动疲软时,走势转折频发,高低点模糊混杂,以裸K图形为主的顺势策略就容易抓瞎了,为什么呢?

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因为走势频繁遇阻,导致支撑阻力非常模糊, 趋势交易因为动量效应减弱,会出现被假突频繁止损的问题,可靠性降低;

而趋势指标类的策略,又会因为价格波动率降低变得敏感,信号频繁出现,频繁失效。

所以很多人动不动就以为自己系统失灵了,着急去推翻改进,实际上并非是策略失效,而是没有足够耐心等市场状态切换,在不利于自己系统的市场背景下强行去交易。

既而得出了前提一: 设定系统的启用条件/停用条件,确定市况合适后回归市场交易,反之放假休息。

趋势结构:很多趋势并不是均速前进的,而是脉冲式发展;

在突破重阻时,市场参与者集中跟随进场产生动量效应,推动价格快速脱离,形成爆发性的单边走势,就像嗑药了一样。

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等到了单边价格走到一定程度,买盘情绪不足以推动价格继续走高时,短线交易者持有的获利仓位就会形成反向的卖压,大量的交易者获利了结会压制价格回落,回调到下一个能吸引人进场的“优势点位”区域。

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趋势结构的划分,在于我们通过重要阻力建立一个衡量走势的“网状框架” 为趋势划分阶段,并理解它局部的强弱节奏, 远端需要主动减仓,释放回调风险。 而近端要趁机吸筹,维持持仓价格的优势。

很多人说“回调介入”只是一个理念, 把理念转变为实际的策略,需要你解决三个难题:1、回调何时会发生;2、回调会在哪个重阻前出现;3、回调终点会什么位置;对走势路径的理解越细腻,大局观也就越强。

然后得出了前提二: 价格风险区域和价格优势区,只做优势区的介入,避免在风险区进场。

针对性策略:只知道什么区域适合进场还不够,就像我们理解回调的深度却不能随意抄底左侧进场一样,需要你再次细化出一个进场信号来为其加上最后一块“拼图”

交易中发生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为两个原因

从回调可能性——回调深度——信号证明回调完毕——挂损进场,这个序列不能变

因为回调它可能持续个几天几夜,其中很多小转折会给你一种“可以进场”的错觉,所以你需要通过进场信号设定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就如同4H收线形成倒V图形一样,时间节点是最客观的刻度,不会受主观情绪影响。

之后得出了前提三:胜率不是追求确定性,而是通过规则尽可能降低无效交易的概率,通过“交叉验证”的原则,让自己的决策变的合理可控。

反复训练形成执行力:市场中最多的就是“空想家”他们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对理念的探索上,慢慢的失去了对自身情绪和走势细节的掌控力。

很多人认为理念>方法>执行,找到完美的理论就能向下兼容,解决市场的终极难题:不确定性。

但实际上是执行>方法>理念,很多技术概念,需要实践经验来支撑,一旦经历不足就很难体会走势演变中的细节变化。

毕竟每种策略必然都包含了几种典型走法和非典型走法,会有很多变化脱离常规但依然符合逻辑的走势,你想要通过它盈利,但你真正的了解它的全貌吗?

所以有些朋友试图从一个常常发生变化的领域中,找一个恒定不变的策略,是很难的。

没有经历过复盘训练的人,他们总是会有一个美好的幻想:某个固定图形会反复出现,某个线段会一直有效。

最后是前提四:最初的系统/策略只是一个原始骨架,有大量细节需要填充,在复盘回测中对系统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执行力的高低,而执行力和策略的理想胜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某种程度上来说,思维力强的交易者更能意识到市场的复杂性,以适应多变的环境,而思维力较差的则会执着于“低级勤奋”走一条直线,一条道走到黑。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多多阅读和思考,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打破认知的局限。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2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2)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5 月 31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