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种:高股息+低估值的“安全垫”股票
先跟大伙儿说清楚“高股息”“低估值”是啥,别被这俩词儿唬住。股息率其实特简单,就是公司每年给你分的红,除以当前股价算出来的数——比如股价10块,每年分5毛,股息率就是5%。低估值主要看“市盈率(PE)”,说白了就是股价除以公司每年赚的钱,PE越低,说明这股相对于它的赚钱能力越便宜,比如行业平均PE是20倍,这股才10倍,那就算低估值。
为啥这种股能少被套?核心就一个:“有底线,跌不动”。能持续高分红的公司,大多是盈利稳得一批的“老大哥”,比如水电、燃气这类公用事业股,还有牛奶、酱油这种消费龙头——不管市场怎么跌,老百姓该用水用水、该吃饭吃饭,公司业绩不会大起大落。而且这类股里机构多,像社保、保险资金,它们不会像散户一样追涨杀跌,抛压小,就算大盘跌,它也跌不了多少,相当于给你的投资加了层“安全垫”。
2023年那行情大伙儿都记得吧?A股晃悠了一整年,创业板指跌了快20%,不少人手里的热点股直接腰斩,天天在群里骂街。但高股息的公用事业股,平均跌幅才5%,有的甚至还涨了。我当时有个朋友慌得不行,把手里的水电股卖了去追新能源,结果新能源又跌了,回头看水电股还稳在那儿,悔得拍大腿。
但选这种股有3个硬标准,少一个都不行,不然容易踩坑:
1. 股息率得“稳”,不能只看一年。至少连续3年股息率都在5%以上,而且每年分红金额不能大起大落。有的公司今年突然高分红,明年就不分红了,这叫“股息陷阱”,专门坑新手;
2. 市盈率得“低”,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比如选消费股,行业平均PE是18倍,你选的股最好在12倍以下,要是PE比行业还高,那跟“低估值”就没关系了;
3. 资产负债率别太高,最好低于60%。高负债的公司就算现在分红高,万一后续资金链断了,分红续不上不说,还可能爆雷。之前有些地产股就是这样,股息率看着挺高,结果公司出问题,股价直接腰斩,套住一大帮人。
还有个小技巧,大伙儿可以记着:看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得连续3年都是正的,而且能覆盖分红。简单说就是公司赚的得是“真钱”,不是账面上的数字——只有真金白银进账,分红才靠谱,不然都是虚的。
第二种:强现金流+高ROE的“成长型”股票
如果说第一种是“防守型”,那这种就是“攻守兼备”——既能抗跌,长期还能涨得不错。同样先解释俩词儿:“强现金流”就是公司靠正经经营能赚来真钱,不是靠借钱或者卖资产;“高ROE”是“净资产收益率”,说白了就是公司用股东的钱赚钱的能力——比如股东投100万,公司一年能赚20万,ROE就是20%,这个数越高,说明公司赚钱能力越强。
为啥这种股能盈利?因为它的核心是“基本面硬,有护城河”。现金流强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强,就算遇到行业低谷,也有钱扛过去,不用靠裁员、减薪过日子;高ROE的公司,说明它在行业里有优势,比如有独家技术、品牌够硬,别人想抢生意不容易。就像新能源里的电池龙头、医药里的创新药公司,长期下来业绩能稳步增长,股价自然跟着涨。
我之前跟一个老股民聊,他说自己近5年就盯着这类股买,选的都是连续3年ROE在15%以上、经营现金流逐年增长的公司,平均年化收益能到18%,比那些天天追热点的人赚得多太多。而且这类股就算短期跌了,只要基本面没坏,后期也能涨回来,很少会出现“套牢几年解不了套”的情况。
选这种股,同样有3个筛选标准,比第一种更要注重“持续性”:
1. 经营现金流净额必须连续3年为正,而且每年都得比上一年多。比如今年10亿,明年12亿,后年15亿,这才叫“强”;要是今年正、明年负,说明公司赚钱不稳定,别碰;
2. ROE得连续3年≥15%,而且不能靠“借债”堆出来。有些公司靠借很多钱拉高ROE,看似赚钱能力强,其实风险大得很。大伙儿得看“扣非ROE”(去掉非经常性收益的ROE),这个数才真实;
3. 毛利率得≥20%。毛利率高说明公司有“定价权”,比如同样卖一件产品,别人赚10块,它能赚20块——这就是护城河,能抵御行业竞争,不至于被同行压得没利润。
这儿必须提醒一句:别选夕阳行业的高ROE公司。比如有些传统制造业,虽然现在ROE高,但行业一直在萎缩,未来业绩肯定下滑。就像以前的功能机公司,再怎么赚钱,也抵不过智能手机的冲击。咱得选在“朝阳赛道”里的,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些,行业有增长空间,公司才能跟着长大。
想靠这两种股票盈利,还得记住3个操作细节
光选对股还不够,操作上出错,照样会被套。这3个细节是我跟不少老股民聊出来的经验,比选股还重要:
第一,千万别追高,得等它“掉下来点”再买。就算是好股,涨多了也会跌。比如高股息股涨到市盈率超过行业均值,或者高ROE股涨了50%以上,就别往上冲了,等它回调到20日均线附近再买。我见过太多人,一看到股票涨就忍不住冲进去,结果买在最高点,一被套就慌,最后割在低点——就是因为没等回调。
第二,别贪多,分散但别乱分散。每种股选3-5只就行,比如高股息选3只(水电、消费、煤炭各一只),高ROE选3只(新能源、医药、科技各一只),加起来6-10只。太多了看不过来,容易顾此失彼;太少了又没分散风险,万一踩雷就惨了。比如之前有个朋友,把所有钱都投了一只消费龙头,结果那公司出了质量问题,股价跌了30%,他直接亏懵了。
第三,会止损,别跟股票“谈恋爱”。就算选对了股,也可能因为行业政策变了、公司基本面恶化被套。比如高股息的地产股,遇到政策收紧,就算股息率再高,也得止损。止损线不用太复杂,就看年线(250日均线)——要是股价跌破年线,再一看公司分红、现金流也出问题了,别磨叽,赶紧卖。别想着“等反弹再卖”,越等套得越深,最后想割都下不去手。
最后再泼盆冷水:避开这两个坑,别白忙活
很多人用这两种方法没赚到钱,不是方法错了,是走进了坑:
第一个坑,总想着靠这两种股“快进快出赚大钱”,比如一个月翻一倍。其实它们的优势是“稳健”,年化收益大概10%-20%,想靠它们短期赚大钱,根本不现实。炒股最忌讳“急功近利”,总想着快速赚钱,结果追热点、赌题材,最后亏得比赚的多。这两种股适合拿半年以上,甚至1-2年,越拿越赚钱;要是只拿几天、几周,根本看不出效果,还容易被短期波动晃下车。
第二个坑,只看数据,不看行业政策。比如高股息的煤炭股,要是遇到“双碳”政策收紧,煤炭价格下跌,公司盈利会下滑,股息率也会跟着降;之前的教培股,就是因为政策变了,整个行业都没了,再高的ROE也没用。所以选股的时候,得看看行业政策,避开那些受政策打压的行业,多关注政策支持的赛道,比如现在提的“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这些行业里的好股,长期更有潜力。
其实炒股真的没那么复杂,不用学一堆花里胡哨的技术指标,也不用听太多“小道消息”。把“高股息+低估值”和“强现金流+高ROE”这两种股搞懂,再做好操作和止损,就能少被套、多盈利。记住,炒股不是赌大小,是选一家好公司,跟它一起成长——你赚的钱,本质上是公司盈利增长的钱,这样赚来的钱,才踏实、长久。
这儿必须多说一句: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保证100%盈利,就算是好股,也可能因为大盘暴跌、黑天鹅事件下跌。所以一定要用“闲钱”炒股,千万别把养老钱、看病钱往里面投——心态稳了,才能在市场里熬得住,才能赚到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53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