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没太往心里去,随手把这句话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后来行情不好的时候翻出来看,翻来覆去读了十遍,越读越沉——原来咱在交易里亏的钱,根本不是因为“不懂K线”,是没熬过那些反人性的坎;原来能活下来的人,靠的不是“赚得多猛”,是“能扛到最后不倒下”。今天就用大白话唠唠,能在交易市场活下来的,到底是些啥人,没那么多虚头巴脑的理论,全是老陈和身边活下来的交易者,用真金白银撞出来的实在教训。

第一类:能管住手,不瞎折腾的人——90%的人栽在“手贱”上
老陈说,他见过的散户里,八成亏损都跟“手痒”有关——打开交易软件,就跟有瘾似的想点买卖,今天追这个题材,明天割那个票,有的甚至一天交易三四次,美其名曰“波段操作”,最后算下来,手续费吃了小半,本金还亏了一大截。
能活下来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不瞎动,甚至有点“懒”。比如老陈自己,现在一个月最多交易两三次,行情差的时候,能半个月不碰仓位。他总说:“交易不是‘做得多赚得多’,是‘做得对才赚得多’。你想啊,每次点买卖都有手续费,就算你不赚不亏,天天操作,本金也会被手续费啃得越来越少;更别说你不可能每次都对,操作越频繁,错的次数越多,亏的概率就越大。”
我之前认识个做股票的朋友,去年上半年天天盯着盘面,一只票拿不到半天就卖,有时候早上买下午割,到年中一算,账户里的钱没涨多少,光手续费就交了两万多,还不算亏的本金。后来他跟着老陈学“管住手”,只等自己熟悉的信号——比如股价突破20日均线+成交量放大30%——才进场,一个月就交易一两次,年底反而赚了15%。
其实“管住手”不是不交易,是不瞎交易。能活下来的人,都有自己的“死规矩”:没到自己定的进场点,就算别人说某个票要翻倍,就算盘面看着再热闹,也能把软件关了去遛狗;到了进场点才出手,出手后也不瞎动,等目标价到了再卖。这种“不折腾”,看着慢,实则避开了大多数坑。
第二类:能认错止损,不扛单的人——本金在,才有资格等行情
老陈最惨的那次亏光本金,就是因为“扛单”。当时他买了只周期股,进场没两天就跌了5%,他跟自己说“这是洗盘,再等等就反弹”,没止损;后来跌到10%,他又找各种利好消息骗自己“都跌这么多了,肯定要涨”,还是没割;最后跌到30%,账户里的钱快腰斩了,他才慌了神,割肉的时候,屏幕上的亏损数字晃得他眼睛疼,本金只剩不到20万。
“从那以后我才明白,止损不是认输,是保住命。”老陈现在聊起这事还叹气,“交易里没人能每次都对,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硬扛,把小亏拖成大亏,把本金亏没了——本金没了,就算后面有翻倍的行情,你也只能看着,没资格玩了。”
能活下来的人,都把“止损”当成铁律,比上班打卡还认真。比如有的人进场前就定好止损线,买了票后,只要跌到止损线(大多是5%或8%),不管多心疼,手指一点就割肉;有的人更干脆,要是发现趋势判断错了,哪怕只亏2%,也立马离场。他们不跟市场“较劲”,不觉得“我能熬到反弹”,因为他们知道,市场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想法改变,跟市场硬刚,最后输的肯定是自己。
之前认识个做期货的大哥,他每次进场前,都会在笔记本上写清楚“止损位”,进场后就把笔记本放旁边,跌到止损位就卖,哪怕卖了之后价格又涨了,也不后悔。他说:“后悔没用,保住本金,下次还有机会;本金没了,啥机会都没了。”
第三类:不贪,懂“见好就收”的人——别让“赚的变亏的”
“很多人不是赚不到钱,是赚到了又吐回去,甚至还倒贴。”老陈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人买了票涨了10%,觉得还能涨,死活不卖;结果没几天回调,不仅10%的利润没了,还亏了5%,最后只能割肉,白忙活一场。
能活下来的人,都懂“见好就收”,不贪那点“额外的利润”。比如老陈现在买了票,只要涨到他定的止盈线(一般是10%到15%),就会先卖一半,把本金和一部分利润拿到手;剩下的一半,会把止损线提到进场价以上,就算后面回调,也不会亏本金。要是行情不稳定,哪怕只涨了5%,他也会落袋为安,不追求“卖到最高点”。
他们不跟利润“较劲”,知道没人能精准卖到最高点。就像老陈说的:“交易就像种地,到了收割的时候就割,别等着庄稼烂在地里。你能吃到中间一段利润,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强了;要是贪多等最高点,很可能错过收割时机,最后啥都得不到。”
我邻居王哥之前就犯过贪的错,买了只新能源票涨了12%,他媳妇让他卖,他说“再等等,说不定能涨20%”,结果没三天就回调,不仅利润没了,还亏了8%。后来他学老陈“见好就收”,上次买的消费票涨了9%,他就卖了一半,剩下的设了保本止损,最后就算回调,也保住了7%的利润。
第四类:能扛住寂寞,不追热点的人——热点是糖,也是坑
打开交易软件,每天都有热点蹦出来:今天这个概念涨停潮,明天那个板块领涨,很多人看到热点就像看到糖的小孩,忍不住追进去,结果追的时候热点已经快凉了,最后被套在高位,割肉的时候本金又少了一块。
“热点这东西,看着甜,其实是坑。”老陈最不待见追热点,“大多数热点都是机构炒起来的,等散户看到的时候,机构已经赚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散户接盘;散户一追,机构就出货,热点一凉,散户就被套。”
能活下来的人,都不追热点,能扛住寂寞,守着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比如有的人只做消费板块,因为他们摸透了消费股的脾气——业绩稳、估值低,知道什么时候该买(估值跌到历史低位),什么时候该卖(估值涨到合理区间);就算其他板块炒得再火,他们也不跟风,就守着消费票做。还有的人更“死心眼”,只做自己熟悉的三五只票,把这几只票的基本面、波动规律摸得透透的,只在这几只票上交易,不碰其他陌生的票。
前两个月AI炒得火的时候,小区里的张姐跟着追进去,买的时候还涨了5%,结果第二天就跌了8%,她舍不得割,最后套了20%。而那段时间老陈就守着他的白酒票,虽然没怎么涨,但也没亏,后来AI凉了,张姐割肉的时候,老陈的白酒票反而涨了7%。老陈说:“我赚我能看懂的钱,看不懂的钱,再香也不碰。”
越想越沉:能活下来的人,都赢了自己
现在再读老陈那句“活下来的是能憋住、敢认错、不贪的人”,越想越觉得扎心——这些特质看着比吃饭还简单,比如“管住手”“止损”“见好就收”“不追热点”,谁都懂,但真做起来,比戒烟还难。
因为人性就是这样:想动、想赚快钱、想扛着等反弹、想贪多、想跟风追热点。可交易市场偏偏要反着来:要憋住不动、要认错止损、要不贪多、要扛住寂寞不跟风。所以能活下来的人,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不是比别人懂多少技术,是比别人更能管住自己,更能赢过自己的人性弱点。
如果你现在还在交易市场里挣扎,别先想着“怎么赚大钱”,先想想“怎么活下来”。比如先从设止损线开始,每次进场前写清楚止损位,到了就割;再比如从管住手开始,别天天盯着盘面交易,只等自己熟悉的信号出现才出手。
交易不是短跑,是马拉松。能活下来的人,不是跑得最快的,是跑得最稳的。别着急,慢慢来,先保住本金活下来,后面才有机会吃到真正的利润。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49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