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找潜力股真不用这么费劲,今天分享一套我自己用了大半年的“5分钟实操筛选法”——不用懂那些绕人的财报,不用盯盘到半夜,手机APP上点几下就完事儿,从5000只股里快速锁定5只以内的靠谱股,咱们普通股民跟着做就行。

先说明白:为啥5分钟能搞定?不是瞎蒙,是抓重点
很多人觉得“选股得花几小时研究”,其实是把简单事儿搞复杂了。潜力股就看三样:不踩雷、真赚钱、有人买。咱们这套方法就是盯着这三点,先把不符合的全踢出去,最后剩下的自然是优质股。
就像筛沙子似的,先把大石子(坑股、雷股)筛掉,再把细土(没业绩、没人买的股)筛掉,最后剩下的粗沙就是潜力股。整个过程不用纠结细节,只抓关键指标,5分钟绝对够。
而且现在的股票软件(像同花顺、东方财富、通达信)都有“条件筛选”功能,不用你手动一个个看,把指标输进去,软件自动帮你挑,省了90%的时间。下面就一步一步说咋操作,用手机APP举例,电脑端逻辑一样,很简单。
第一步:先筛“坑股”,5000只变500只(1分钟)
选股先避坑!要是不小心买到ST股、连续亏钱的股,就算行情再好,也可能被套到退市。这一步就是把有明显风险的股全排除,只留“安全股”。
打开任意股票APP(以同花顺为例),步骤超简单:
1. 点底部“行情”,再点右上角那个像漏斗一样的“筛选”按钮;
2. 找“风险排除”相关的条件,把这些全勾上:
– 排除ST股(ST股就是连续亏的,有退市风险,直接pass);
– 排除近1年净利润为负的(公司连一年都没赚到钱,哪来的潜力?);
– 排除近30天每天成交平均不到5000万的(成交太冷清,就算涨了也卖不出去,容易被卡住);
– 排除股价低于2块的(别觉得低价股便宜就想买,大多是业绩差的,偶尔有妖股也不是咱们能抓的,风险太高)。
设置完点“确认筛选”,你会发现5000多只股瞬间剩500只左右。这一步就1分钟,却能帮你避开90%的坑——想想看,要是不筛这些,你可能翻半天,最后选的还是个雷,这一步相当于给选股加了道“安全锁”。
这儿得说一句:不同APP的条件名可能不一样,比如东方财富里“近1年净利润为负”可能叫“近四个季度净利润总和为负”,但意思都一样,找不到就搜关键词,比如搜“净利润”“成交额”,几秒钟就找到了。
第二步:业绩“体检”,500只变100只(1分钟)
排除了坑股,接下来要选“真有本事”的——也就是业绩靠谱的。不是说净利润高就好,得看“能持续赚钱、还能长大”的股,这样才有可能成潜力股。
还是在刚才的筛选界面,找“财务指标”分类,设置3个关键条件:
1. 扣非净利润连续2年正增长(“扣非净利润”就是公司靠正经做生意赚的钱,不是卖房子、拿政府补贴这种偶然的钱,连续2年增长,说明主营业务是真行,不是靠运气);
2. 近1年营收增长率至少10%(“营收”就是公司卖东西/服务的收入,营收涨了说明业务在扩张,有成长空间,低于10%就太慢了,没潜力);
3. 近1年ROE至少10%(“ROE”简单说就是公司用股东的钱赚钱的能力,ROE≥10%说明赚钱能力不错,低于这个还不如把钱存银行吃利息)。
这三个条件一设,再点“确认筛选”,500只股大概剩100只左右。这一步也1分钟,核心是帮你选出“真赚钱、能成长”的股——好多股民选股只看净利润,不看扣非和ROE,结果选到靠卖资产赚钱的股,第二年就亏,这种肯定不是潜力股。
比如有只股去年净利润1亿,但扣非净利润是-5000万,说明它靠卖房子赚了1.5亿,正经生意是亏的,这种股就算第一步没被筛掉,这一步也会被踢出去,帮你避坑。
第三步:看资金“愿不愿意买”,100只变20只(2分钟)
业绩好的股不一定涨,关键得有资金愿意买——没人买的股,业绩再好也趴那儿不动;有资金炒的股,就算短期波动,长期也容易涨。这一步就是筛“有资金盯上”的股。
还是在筛选界面,找“资金指标”分类,设置3个条件:
1. 近3天主力资金净流入(“主力资金”就是机构、游资这些大资金,他们连续3天买,说明是真看好;要是连续3天卖,就算业绩好也别碰);
2. 北向资金持仓比例至少0.5%(“北向资金”就是外资,虽然不能全信,但外资长期看好的股,基本面大多没问题,持仓≥0.5%说明外资看得上,不是冷门股);
3. 近3天换手率平均在5%-15%之间(“换手率”就是股票买卖的热闹程度,低于5%太冷清,资金没兴趣;高于15%炒得太疯,容易回调,5%-15%是最健康的区间)。
设置完筛选,100只股大概剩20只左右。这一步稍微花2分钟,因为有些APP的“北向资金持仓”得在“更多指标”里找,不过也简单,搜“北向资金”就能定位到。
这儿要注意:主力资金别只看一天的,看近3天的才靠谱——一天的可能是主力骗你(比如先买一天吸引散户,再卖),连续3天买才是真看好。比如某只股今天主力流入1亿,但昨天和前天各流出2亿,近3天总共流出3亿,这种就会被筛掉,避免你被单日数据坑了。
第四步:看趋势“有没有劲”,20只变5只(1分钟)
有业绩、有资金的股,还得看趋势对不对——要是股价一直在跌,就算再好也可能套你几个月;趋势向上的股,买进去赚钱的概率大得多。这一步就是筛“正在涨、还能涨”的股,最后锁定5只以内。
在筛选界面找“技术指标”分类,设置2个简单条件:
1. 股价站在20日均线上方(“20日均线”就是最近20天的平均股价,股价在上面,说明短期趋势是向上的,就像人在爬山,一直在半山腰以上走;要是在下面,就是在下山,别碰);
2. MACD指标是红柱(“MACD”看的是上涨的劲儿,红柱说明涨的劲儿还在,绿柱就是跌的劲儿大,红柱的股短期更容易接着涨)。
这两个条件一设,最后剩下来的股大概就5只左右。这一步1分钟,核心是帮你选“买进去容易赚”的股——好多人买了业绩好、有资金的股,但没看趋势,结果买在回调的时候,套半个月才解套,看趋势就是为了避免这个。
比如某只股业绩好、主力也在买,但股价一直在20日均线下面,MACD还是绿柱,说明主力还在慢慢吸筹,没开始拉,这种可以加自选观察,不用急着买;而股价站在20日均线上、MACD红柱的股,主力已经开始拉了,买进去更容易跟着赚。
筛选完别着急买!3个“最后检查”,1分钟更稳妥
虽然5分钟筛出5只潜力股,但买之前再花1分钟做3个简单检查,能更放心,避免踩最后的小坑:
1. 看行业有没有奔头:打开个股详情页,看它属于啥行业,比如现在新能源、半导体、AI算力这些是国家在推的,长期有前景;而像传统造纸、落后化工这种夕阳行业,就算短期涨,长期也容易跌,筛出来也别买;
2. 看近期有没有坏消息:在个股详情页往下翻,看“新闻”栏,要是最近有“高管减持”“被监管罚了”“业绩预告突然变脸”这些坏消息,就算符合所有条件也别碰,比如某只股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业绩再好也可能跌;
3. 看估值贵不贵:简单看“PE(市盈率)”,PE超过50倍的话,就算再好也可能回调(除非是AI这种高成长行业,PE可以放宽到80倍),20-50倍之间最合理,太贵的别追。
这3个检查不用复杂分析,1分钟就能搞定:看行业10秒,看新闻10秒,看PE10秒,剩下30秒再确认下指标,确保没选错。
总结:这套方法的关键,学会了能举一反三
其实这套方法没那么复杂,核心就是“先排除再聚焦”:先把有风险的踢出去,再踢掉没业绩的,接着踢掉没资金的,最后踢掉趋势差的,一步步缩小范围,最后剩下的自然是优质股。
再回顾下整个流程,刚好5分钟:
1. 筛坑股(1分钟):排除ST、亏损、成交少、低价股,剩500只;
2. 筛业绩(1分钟):扣非连续2年涨、营收≥10%、ROE≥10%,剩100只;
3. 筛资金(2分钟):主力3天流入、北向持仓≥0.5%、换手率5%-15%,剩20只;
4. 筛趋势(1分钟):股价站20日线、MACD红柱,剩5只;
5. 最后检查(1分钟):看行业、坏消息、PE,确认买入。
好多股民觉得“选股得复杂才专业”,其实不是——市场上5000只股里,真正的潜力股本来就不多,用这套方法能快速抓住核心,不用在没用的股票上浪费时间。
最后说句实在的:没有100%赚钱的方法,这套方法是帮你提高选对股的概率,买进去后也得设止损(比如跌破20日均线就卖),别贪心也别慌。每天开盘前花5分钟筛一遍,把选出来的5只加自选,跟踪几天再买,比你瞎翻5000只股靠谱多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48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