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盘前制定交易计划这个环节,很多人难以长期坚持,最大的原因就是,忍受不了计划和实际走势的差距
走势经常会脱离计划,感觉自己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去观察推演走势,最后是浪费时间做了一大堆无用功
“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是非常难受的,就好像是市场压根不按套路出牌一样,久而久之积极性就没了,一个简单的盘前计划,就成为交易中最难贯彻的习惯之一。
为什么实际走势总是和计划不相符?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他们的“交易计划”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模糊的看法,按感觉来假定走势的运动路径,其中既没有确定的“节点”作为参照,对点位的考量也非常随意。
举个例子,某个朋友问的原油,原图就不截了大意是这样

他认为价格跳空之后涨不动了,遭遇了极强的空头压力,再结合“横久必跌”和“缺口必补”的技术原则,给我画了一张图,认为短线在跌破80时可以空一单,目标看到76…
问我怎么看,我还能怎么看呢,很典型的先入为主,顺着自己的立场找依据为自己的交易冲动赋予“正当性”
空头去看 :“涨不动,压强很大,横久必跌”
多头去看 :“整理代替回补,跌不动还要涨”
但问题在于,交易计划不是这个样子,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或者说它是我们辩证性认知盘面的一个环节:
客观上看,无论会不会回补缺口,客观上当前走势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阶段震荡意味的短期走势进入一个中性的区域,它既不偏多,也不偏空,因为但凡有一点倾向的话,盘面早就失衡了。
也就是说震荡本身只意味着多空分歧的存在,它只代表一种“大概率事件”,就是在你看到之后,持续的接着震荡下去
走势无序整理的时间会比我们所预期的要长,试图预测走势何时启动和反转在我看来都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那么处于当前这个状态,有任何提前交易的价值吗?没有,因为任何看法的有效性都得不到走势验证,可靠性无法保证,所以提前进场就是赌。
所以市场状态明确,交易的前提是价格脱离这个区域,脱离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种:上破、下破,向上假突折返、向下假突折返。

1.上破,涨势延续,短线单边有可能扩大为日周级的多头趋势,产生中线机会

2.下破,涨势衰竭,价格承压下跌,回补缺口,从80看到76,产生短线机会
如果顺着市场状态上去理解交易价值,依次为:1.上破,趋势信号,高价值;2.下破,短线机会,低价值;3.保持震荡,小空间,无价值。
当然,系统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主要是阐述一个辩证性分析走势的思维方式(公(巴赫交易论)号)
计划的最开始,我们应该充分的认清下一步市场会产生什么级别的机会,各类信号交易价值如何认定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制定计划时,对走势的理解都不全面,这样就容易被小级别的“波动机会”扰乱了最初的目标
3.趋势的启动一定会这么顺利吗?并不会 ,同样有向上假突破的可能性。

前面下破追单,吃回补缺口机会为什么是低价值?因为:
第一,短线利润空间不大,等收线确定突破时,执行会有点位的损耗,这会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第二,震荡有延长的可能性,它会伴随高低点的偏移出现虚破毛刺,这会导致假信号误判、胜率不高
所以接着想,下破追单于情于理并不适合作为短线空单的介入点,只有价格上破假突时,扩大了利润空间(81.5-76)又具有极强的辨识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线做空”利润空间不足,容易误判的缺陷
交易计划的意义,就在于消除我们临盘时可能出现的执行误差,尽可能的瞄准辨识性和利润空间较高的走势图形,而不是给一些模糊性的思路,在临盘时还要备受考验
4. 同样也有向下假突的可能性,缺口这么大,谁能预测它是部分回补还是完全回补呢

“缺口必补”的技术理念,并是图形本身,更多的是描述价格跳空原因是大量仓位在竞价时集中涌入,其中的投机性仓位有可能在阻力前了结,促使价格回落完成回补。
从这个理解出发,跳空的有效性不在缺口本身,而是跳空后的走势位置,直接越过重阻的断层跳空不容易回补,没能成功越过重阻的尾部跳空则回补的可能性更大。
顺着这个角度去想:
第一,原油遇阻前,短线已经涨了1500个点了,经常做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波幅是什么概念,没有明显的回调意味着价格本身蕴含极高的“风险溢价”大量获利仓还没出清,所以存在完全回补的可能性。
第二,消息面(集体减产)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供应端收紧导致市场整体买入意愿增强,所以价格回调深度可能不会太大,这也可能会走个部分回补就结束了。
从这个思路出发,多头最好的介入点位是上破吗?并不是
而是价格经过回调(下破假突)挤出了“风险溢价”并且补完了缺席的回补回调动作的时候,这能避免自己承担过高的追单风险。
而且,做中期趋势并不是顺方向交易就行了,同样考验我们的持仓点位,价格不够优势容易后续被短线回抽打掉或者草木皆兵拿不稳是正常现象
也就是说,真正的持仓信心不是什么抽象的技术理念,而是我们真正相信自己拿到了中期“大底”
或者说,规律化的震荡结构出现毛刺虚破也是常见的事情,但它却不经常出现V反的假突图形,所以出现频率的差异,延伸出交易价值并不相等。
当然,我再写下去,原油走势可以推演出七八种“剧本”,本意并不是教大家试图周密的推演走势,画好网格等走势匹配我们的思路,这又干成了预测市场的事情,做到头也是个纸上谈兵。

实际上我是想通过文字描述这个“辩证性”分析走势的思维过程,因为走势存在很多可能性,但我们所依据的“市场节点”却是不变的,具有客观性的东西。
分析工作就是推演然后放弃,不断的对比明确心中最值得参与的理想走势:上破和下破的对比,上破走趋势的价值高;突破和假突的对比,假突的点位优势好
先有理想走势的“轮廓”再等市场走势的匹配,然后按预计的节点完成介入,万事大吉。
其实最忌讳的就是形式主义,用什么表格什么盘前xx问,把自己的看法用文字叙述一遍,做到头还是市场怎么走,自己怎么顺着分析,一点预见性都没有。
预见性代表我们在筛选品种时就得重点关注那些走入“重要节点”的品种,然后去推演有必要参与的几种走势路径,再区分交易价值的高低,没必要做的全部排除掉。
总结性的说,交易计划应该遵循这几个前提
(1)当前品种走势处于是什么状态,未来会有哪些变化,
(2)有无趋势方向,走势最有可能延续那些节点运行?
(3)几种走势类型哪种值得参与,其中较好的进场位在哪?
当然,也些朋友说:“市场走势经常不按理想计划来怎么办?”
不做呗还能怎么办,总不可能为了满足交易冲动而放松自己的进场纪律
也有朋友说:“我坚持做了很久的交易计划了,但是还是改不掉看到大K,脑子一热的问题,是不是我做的交易计划有问题?”
是也不是,首先情绪化的交易冲动能通过计划去避免一部分,但不可能绝对的消除掉,交易计划还没这么神
它只是一个梳理思路用逻辑思考来保持决策合理的环节,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但并不能帮你解决情绪化的问题。
就像你经常刷某一类题一样,你刷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大脑会被锻炼的更加善于解决这方面的难题,慢慢的会形成一个认知问题——抽象归纳——思考解决,这样一个推理步骤较为固定的思维链
好处是自律性会越来越强,但坏处是自律的作用永远是相对的,它可以在内心刚泛起一丝冲动的时候让人保持克制,但是不能让我们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依然保持冷静,心性上的事,其实只能慢慢磨炼,没捷径!
而且交易计划本身代表的是我们对市场的认知,无论是技术原理也好,还是细节也罢,只有真正进行了深度全面的思考,才能做足心理铺垫
很多朋友他们本身对市场认知不足,那么做出的计划往往是把心里的念头用文字叙述了一遍,这样就没有意义了,最好是向我们文章所讲的那样,学会辩证性的理解走势,真正做到用逻辑去推演合适的进场方式…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7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