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交易者对要不要“盯盘”这件事一直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赞同,说必须得盯盘才能从价格波动中感受到多空力量强弱,例如走到阻力位时,K线是“承压受阻”还是“破位前试探”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没办法一眼就看出来,必须得盯着,看它在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内的表现
好像有很多进场信号是没办法提前确定的,只能盯着价格,说不准它走一个突然性的“假突、吞没、连K”什么的,交易机会就来了,所以必须得盯着并做好临时介入的准备。
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对
反对盯盘的,是因为带着做单欲望,难免盯盘时会“心痒、手痒”很容易把脑子里对走势的幻想,强加到客观走势之上,美化甚至高估图形的可靠性和走势的连续性。
例如,本来是个小级别的突破,可靠性并不高,但由于自己盯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碰见一个机会,做还是不做呢?时间上的沉没成本令人纠结。
或许白天盯盘习惯了交投清淡时间段的盘整行情,到了晚盘开市,波动一下子变的活跃起来,观感上强弱差异可能会让很多人有一种“行情来了”“机会来了”的错觉,进场纪律也因此可能松懈。
两种看法合理还是不合理呢?
就整体而言,其实我个人是反对过度盯盘的,因为对于交易来说,看的根本不是价格波动,而是交易条件是否成熟
也就是说,如果你推演完走势,对要做的目标行情清晰的话,盯盘其实没多大作用,因为进场条件是固定的,信号条件确立的时间点也是确定的
我们只要把握这个“能看懂”的时间点就行了,至于它在酝酿过程中会怎么走,是看不懂,也没意义的。
可能有朋友不理解,我举个例子,上周做的原油多单
在计划阶段,原油走了收敛,当它在震荡时,阶段走势会持续好几个交易日,我们有盯盘的必要吗?没有!

首先,震荡是一个中性的市场状态,你不可能提前看出它将要走的方向,如果它有多/空倾向的话,自然也就没办法保持均衡,也就走不出震荡了
不存在技术性的行情,无法应用技术分析,如果强行压缩周期去看更小级别找方向,不是妄想就是瞎猜
其次,日线多头趋势转向的K线信号只能以相同级别来判定,不能以更小级别来提前预判,例如日线不能用4H来判定,更不能用小时分钟级去瞎猜,不然很容易频繁更易方向,立场混乱。《公(巴赫交易论)号》
那么事前,整体交易基调是确定的:
1、震荡不用盯盘,没有技术性,看不懂
2、多头趋势——4H收敛震荡——下破走空头; 不合理,级别错位,日线趋势不能以4H周期判定
3、多头趋势——4H收敛震荡——上破继续多; 合理,顺向逻辑,小级别突破信号做趋势延续

既然震荡没有盯盘必要、空头不用看、那么还剩什么选项呢?
自然是多头趋势下,等小级别突破了,此时信号条件形成的点位是确定的

也就是88.10以下的行情不用看,如果你能做的信号只有一种的话,盯盘还有什么意义呢?
挂一个价格预警就行了,市场不用因为你在关注就可劲儿表现,反而我们自己则很容易在盯盘时,因为焦虑感和患得患失的紧张心理干一些情绪化的事情
进场位置,就是一个“观察窗口” 走势运行至附近是你能看懂的,除外看不懂,看多了容易胡思乱想。
从“观察窗口”的概念引申下去:
1、 时间节点能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比如某些信号是以小时级别K线收线为准,每个1小时都是一段走势的“切片”, 实体收破还是不破,代表有没有完成事实意义上的破位
(毕竟破位并不是点位的刷新,而是突破以后,多头能不能在阻力之上持续运行,改变多空格局)
2、震荡——破位,也是有发展过程的,从不规律到规律,再到尾部收敛,它的演变过程很容易观测,也就清楚到它未来走到什么程度应该重点关注了
3、处于尾部收敛时,高点二次突破可以用挂单进场的方式来实现,不一定非得坐电脑前等肉眼看到切实的信号,做突破就是做概率,只看震荡结构是否清晰,不用看具体的突破表现,因为我们不可能临盘看出真突还是假突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回到原来“要不要盯盘”的话题,我们就会发现
如果你心理没有交易立场,没有对目标行情的理解,那么盯盘是没什么积极意义的,因为我们很容易被市场影响,看见什么才能想起什么,后知后觉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要是我们内心有清晰的交易条件和目标信号的话,盯盘还是没什么意义
因为它们出现的环境和时间是相对确定的,甚至大部分时间你做好计划挂个价格预警不用看,等警报来了,每隔半小时一小时扫一眼就行了,除了“满足条件”的走势,其他都是不满足。
因此,我们的时间应该投入到哪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课题
我认为是不断的优化自己的交易流程(推演、计划、信号、执行,让它变的更加有针对性,减少交易动作,变的更加高效。而不是百无聊赖把时间都用来盯盘了,脑子空空,钱包空空,压力却沉甸甸的…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3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