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最直观的表现无疑是价格的波动。
在传统经济学范畴中,供求关系、经济状况、政治环境等被视作决定市场价格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股票投机领域,视角需转变,资金实力以及对手的多寡才是牵动价格起伏的主导力量,恰似战场上兵力决定胜负。
在这里,供求、经济、政治等消息常常被利用甚至编造,以此诱导对手陷入陷阱。
无论买入还是卖出,一旦参与,最终命运便由利益最大化原则裁定,先让多方受损还是空方出局需视情况而定。

比如,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中国股市,在杠杆资金的推动下,形成了一轮“杠杆牛”。
很多投资者借助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大量买入股票,市场情绪极度亢奋。
在此期间,很多股票的价格大幅上涨,然而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以一些中小盘股票为例,它们的业绩增长并不突出,但在杠杆资金的涌入和市场的狂热氛围下,股价却被炒上了天。
随着监管层开始清理场外配资等杠杆资金,股市泡沫迅速破裂,股价大幅下跌,很多股票甚至跌回了上涨前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情绪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市场乐观时,大家纷纷借助杠杆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当市场悲观时,恐慌性抛售导致股价暴跌。而公司的基本面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回顾往昔股市风云,从风平浪静到狂风暴雨,再至波澜不兴,价格的暴涨暴跌背后,并非生产与消费的失衡,而是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异常膨胀,致使无数投资者深陷困境,甚至财富化为乌有。这一切的背后,那只“无形的手”在悄然操纵。
实际上,在股市中,消息仅仅是幕后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人们对消息的反应。
市场的涨跌并非由消息本身决定,而是由买卖双方的博弈所左右。
再震撼的利好消息,若无法激发投资者热情,也难以推动股价上扬;
再重大的利空消息,若未转化为实际卖压,也无法使股价一落千丈。
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通过股价涨跌幅度清晰呈现。
许多投资者常常困惑,为何自己割肉离场后股价却时常反转。
这是因为在恐惧的驱使下,投资者往往同时选择卖出,当恐慌性抛售结束,股价自然失去继续下跌动力,反转也就成为必然。
而当市场再度被乐观情绪笼罩时,贪婪又会引发新的买入热潮。
作为散户,必须明白自己参与的这场博弈是一场底牌已被对手知晓的游戏。
只有深刻认识市场的残酷性,才能更接近市场真相,迈向成功彼岸。
在这个市场上,交易并非一门可精确计算的科学,而是充满变数的博弈。
在投资中投机,在投机中投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行情趋势。
当趋势改变,即使公司基本面再好,也无法阻挡股价下跌。
在这个市场中,每个人都很聪明,他们谈论的成长性、估值、国际接轨、核心价值等,皆是为顺应趋势而制造的说法。
那些先知先觉者,正是掌握了顺应趋势的策略,方能在市场中如鱼得水。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只要市场运行,就总会有趋势出现。
只不过,在趋势背后,往往隐藏着广大散户的追涨杀跌和割肉之痛。
要想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就必须深刻理解市场本质和运行规律。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5949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