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贵曾这样评价任正非:任正非太“奸”了,不但让你吃亏,还都是些哑巴亏。
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为何会这么评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呢?故事要从2000年,中兴和华为发起的“抢人大战”说起。
2000年左右的时候,任正非就意识到,未来科技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人才”,所以在那一年的南开大学招聘会上,华为承诺“月薪不低于4500元”。
即便放到现在,本科毕业能拿到4500元的月薪已经相当不错,而在2000年的时候,上海的平均工资不过1285元,由此可见,任正非为招揽人才可谓下了“血本”。
另外,华为还有更详细的阶梯薪资标准:
双学位本科生月薪不低于7700元;
硕士月薪不低于8000元;
博士月薪不低于10000万。
与此同时,中兴的侯为贵也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准备当年11月在清华大学进行校招,但没有想到的是,华为得知消息后,在10月份提前招聘了,而且薪资还比中兴的高。
而更让侯为贵头疼的是,很多原本已经准备入职中兴的毕业生,看到华为的高薪纷纷倒戈。
在这场“抢人”大战中,中兴通讯惨败。当然败给华为并非中兴一家,当年参与科技人才招聘的公司都对华为心有余悸。
那个时候的任正非推崇:商业竞争从来都不能手软,对对手狠,对自己更要狠,要有“狼性”。
二、44岁被公司开除,任正非创立华为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因工作失误,导致所在公司南油集团亏损了200万,任正非的人生瞬间被打入谷底。
被公司除名、妻子离婚。带着6个弟弟妹妹和父母,9个人挤在破旧的屋子里。为了生存,任正非和朋友凑了2万元,在深圳成立了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华为。
索尼CEO吉田宪一郎曾问任正非:你创立华为的时候,就是为了它能成为伟大的科技公司么?
任正非尴尬地笑了笑:为了活下去。
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华为销售的第一款产品和科技完全不沾边,而是一款养生保健的减肥药。可即便是减肥药任正非也没卖好。后续又陆陆续续代理过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甚至墓碑都卖过,但都不见起色。
后来任正非自己感慨:华为不到成立一年,就有10次差点倒闭。
但任正非骨子里“狼性”的特点——灵敏的嗅觉,发挥了作用。
在上世纪90年代,拥有一个“大哥大”手机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是由于国外的技术限制,我国的电信运营部门只能将购买来的零件组装后再用于销售。
国内市场的需求大,靠组装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任正非敏锐的把握住了这个商机。
很快,任正非申请到了香港康力公司HAX模拟交换机代理商的这个身份,开始在国内做代销。
任正非还给销售人员“打鸡血”:大家努力干,以后咱们挣到钱了,都买大房子,要有阳台的那种,因为到时候你需要用阳台来晒钱。
靠着这种“打鸡血”的方式,任正非带领终于捉到创业以来第一条“大鱼”,通过代理交换机赚了一大笔,华为也借此度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期。
三、老员工论资排辈,任正非可没惯着
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
随着华为营业收入、利润逐年增加,员工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但是在这个时候公司却出现了诸如:老员工论资排辈、占山头、不干活吃空饷。
一时间,华为内部乌烟瘴气。
发现问题的任正非可没惯着这些老员工,在1996年初,联合华为市场部负责人孙亚芳发起了一次“7000人离职再上岗”行动,矛头直指那些不作为的老员工。
这次“突然袭击”给华为的干部团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就连华为的元老级人物毛生江都未能幸免,从此华为将“以奋斗者为本”写入了《华为基本法》。
“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千里马”真正跑起来,是在这次残酷的“洗牌”后,任正非给华为定下的准则。
任正非多次强调:很多人30多岁,就想躺在“功劳簿”上过一辈子,华为不答应,华为人需要的是“狼性”。
四、结语
任正非归纳了狼的3个特点:
1、敏锐的嗅觉;
2、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
3、分工清晰,团队合作。
虽说如今华为对外更倾向讲华为文化为“以奋斗者为本”,但华为人骨子里还是流淌着一股“狼性”,这是从1987年华为创立以来,任正非一次次外部竞争中逼出来的;也是内部管理“杀伐果断”中磨练出来的。
商场如战场,不厮杀就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任正非说:不奋斗、不付出、不拼搏,华为就会衰落。
也正是因为任正非、因为更多的华为人愿意“去奋斗、去付出、去拼搏”,华为在国际市场上,才有了一线生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55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