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科类的最高学府,2021年清华大学超越北京大学,世界排名第22位。清华曾诞生出过如:竺可桢、钱学森、华罗庚等为祖国基础科研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宝级专家。
但近些年来,除了金融公司对清华学生当“香饽饽”以外,很多科技公司对清华学生并不感冒。
2021年7月,第三批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迎来新的成员,但没有1个来自清华大学。历数华为这三次招募的“天才少年”,我们看到更多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中科大、西安交大等第二梯队的名校,而作为“工科之王”的清华大学却只有1人入选,而且也是“天才少年”计划中薪资最低的一档。
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是由任正非在2019年签发的一个项目,目的是在用“顶尖薪资,招募顶级人才”。可以说“天才少年”计划是任正非为华为未来20年储备的研发力量,可以为华为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从2019年开展至今,“天才少年”计划已经来到了第3个年头了。今年7月,华为的天才少年迎来新的血液,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生武敏颜和博士生廖明辉,共同入选了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其中武敏颜的年薪超过100万元,廖明辉更是达到最高档的201万元。
参与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很简单,自己到华为官网投简历就可以。但想达到入选标准却非常严苛的。
首先经过简历筛选之后才会机会进行笔试,笔试通过后就是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初面——主管面试——若干部长面试——总裁面试、HR面试等一共7个环节,而且任何一个表现不佳或者出现问题都会被淘汰。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原因是,很多高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刚步入社会便可以拿到绝大多数成年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百万年薪。
从2019年华为开展天才少年计划至今,一共有17人入选,其中有6名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今年入选的2个人则全部被华科包揽。也难怪在网上有很多人说华中科技大学是华为的“娘家”,而华为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东家。”
但也同时让人产生疑问,尽管华中科技大学的实力很强,但比起全国最顶尖的“工科之王”清华大学,还是有很明显的差距的。每年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和各种竞赛的优等生,都挤破头想要进入清华,但为何任正非和华为似乎对清华学生不感冒呢?
二、为何任正非“不待见”清华大学?
有一次,华为海思半导体的负责人何庭波问任正非:“我们研发芯片需要的是顶级人才,为什么不选清华的学生呢?”任正非反驳:“刚培养好,人就跑到国外去了,这个责任你能负得起吗?”
之所以任正非“不待见”清华大学,主要有3点原因:
1、过分注重学术、缺乏实践
19世纪初,美国拿到庚子赔款后,将一部分资金在中国成立了清华园,吸纳中国学生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所以一直以来,清华大学侧重于参照国际大学评分标准进行办学。
比如一年发表了多少论文,有多少的教授级以上的学者,这些都导致清华的教学氛围太看重学术,在专业技能方面颇为吃力。空有理论但不懂实践,无疑是纸上谈兵,而华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求的是员工“上手就能干”的实操能力。对于头衔、荣誉等虚名并不在意。
2、恃才傲物,不踏实
清华内部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半数英才聚清华,清华半英在姚班。
曾经华为开过百万的年薪招揽清华计算机“姚班”的学生,但没人接受。头顶着中国最高学府的光环,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所膨胀。
和清华学生类似,曾有位北大的学生,刚入职华为不到一个月便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字论文”,从公司战略到管理制度,从人才培养到企业文化,将华为优势利弊谈了一个遍,自以为必定会像在大学里一样,得到老师的“好评”,但他想错了。
任正非看后批复道:有病就送去医院看病,没病建议把他辞退。都没有听过炮火声,能指挥战斗?
3、人才流失严重
清华每年留学深造比例较高,据统计,自1978年到2015年,光在美国硅谷一个地方便吸引了近2万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且几乎都是从事高科技行业的研发或是管理岗位。很多清华北大的学子在出国深造之后,会选择在国外就业,甚至是定居,获得外国的绿卡。
任何一家企业培养人才都非常注重人才输出价值的可持续性,华为也不例外。华为通过百万年薪培养人才也期望能与华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把华为当作一个跳板。
任正非曾经一针见血地说:当年华为花大价钱去美国学习经验,引入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结果发现开发的工程师很多就是华人。比如如今的芯片领域,在TRI公布的《2020年全球10大芯片设计厂商》排名中,有8家芯片公司的创始人和CEO都是华人。
中国的鸡跑到外国去下蛋。我们还要交关税,出高价才能得到,那为什么不能让中国鸡回到自己的地方下蛋?任正非开启“天才少年”计划就是要让中国优秀的人才,留在国内。
三、结语
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任正非曾提出过条件说:采访我可以,但是我必须要谈教育。因为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当年任正非从美国考察归国后感慨:越重视教育,越是人才辈出;越是人才辈出,科技就越发展;科技越发展,经济就越繁荣。美国已经走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近些年来,很多国内的毕业生以公费的形式出国留学,公费的目的是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待到学成归来后为国效力。如果我们出了钱,果实却接在了国外,那这样的留学资助一点意义都没有。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49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