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说结论,然后慢慢讲道理。
2023年的下半年,A股依旧会非常精彩,之前预判下半年的“人造牛市”,会如约而至。
但这种熊市里的反弹牛,本就不算真正的牛市。
A股真正的牛市,将在完成整个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之后出现,预计上涨的始点在2025年。

接下来,是对于牛市的一些观点和分析。(通篇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其实,A股的牛市熊市周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判断。
1999-2000,2006-2007,2014-2015,2019-2020,基本上就是5-7年一个轮回。
之所以是5-7年,对应的是不同经济情况下的产业结构转型。
而从政策面上,也是同样都有牛市的踪影。
1999-2000,六项建议的大牛市。
很多人可能没有经历过,那一轮牛市,是奠定中国股市真正发展方向的牛市。
著名的519行情,也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
1999.5.16,“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得到批复。
其中提出六点,分别是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机构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允许部分 B 股及 H 股公司回购股票。
从制度上直接规范了这个市场,并且引入了资金,直接催生了牛市的到来。
1999年和2023年,其实很像,98年亚洲金融危机,99年的CPI负增长,98年还发大洪水,内忧外患特别严重。
96-99年,连续七次降息,都没能提振经济,直到99年对于股市的政策引导。
当时,独霸一方的是微软、雅虎这类的科技企业,直接带动国内上涨的,也是一批科技企业,互联网开始萌芽,信息设备、信息服务、电子产业等迅速升温。
第一次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在第一轮牛市里来临。
2006-2007,国九条的大牛市。
国九条其实是在2004年提出的,而牛市足足晚了一年半。
2004年前后,我国社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这样的直接融资占比在仅4%,其中股权融资2.4%。
解决不了企业融资的问题,经济的发展就会严重的停滞,国九条应运而生。
2005年是改革之年,股权分置改革、汇率改革、股票市场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内容加速了市场出清和见底。
改革使得股票市场融资环境大大改善,也带来了新增机构投资者资金,基本制度改革也使得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上市公司基本面也得到了改善。
市场在2005年中,才正式见底,然后迅速摆脱了“经济强,股市弱”的局面。
2023的经济环境和2004也有相似之处,GDP不断走强,但市场却看不到希望,产业结构转型,上冷下热特别明显,市场在政策刺激下,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正式修复行情。
2006-2007年,前一段是市场的估值修复,后一段是疯狂的炒作。
一开始上涨的,是当时经济转型的代表,有色金属,以资源作为经济上涨的主力军。
紧接着,是就是整个市场的支柱,证券和银行以及保险,三驾马车开始大幅度拉升。
中间一度炒过一段时间的垃圾股,但没有业绩支撑只是昙花一现。
后期资金再度回到了蓝筹股,开始了一路飙升,最后是石油石化接棒,炒出了泡沫。
可以这么说,2006-2007年的大牛市,是大金融、大资源带来的牛市,是新一轮经济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
2014-2015年,新国九条的杠杆牛。
和老国九条不同,老国九条后,还有将近一年的熊市洗礼。
而新国九条的出台,直接踩在了牛市的初期。
当时的市场,经过了2008-2014年6年的洗礼,已经是饥渴难耐了。
新国九条的出台,刚好是拉动了指数的上涨。
新国九条的出台,开通了沪港通,引入了保险资金入市,提到了私募投资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
大量的新资金入市,直接带动了市场的上涨。
同时,大量的开放并购产业,完成产业升级,2014年,1.2万亿,2015年,1.7万亿,这个数据在2013年,仅有4000多亿。
虽说配资入市,带来了杠杆牛市,再度炒出了泡沫,但资金之所以入市,是因为市场的周期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给到了炒作的空间。
2014-2015的大牛市里,并购是关键,也是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点。
所以和并购相关的中车,搞生态链的乐视,成为了那一轮牛市里最靓的仔。
2019-2021年,科创板和注册制的牛市。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第一次意识到了大国之间已经到了要开战的阶段。
2018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占总社融规模的比例再次降到了2%以下。
恰好类似于2004、2009、2014年的信贷增速大幅回升情况,再次验证了牛市启动的基础。
而彼时的政策,主要倾斜到了科创板,以及将要推行的注册制。
可以这么说,科创板需要一轮牛市去带动其上正轨,科创板的企业也需要一轮牛市来上战场。
不难发现,科创板的前几批次企业,大部分都围绕着芯片、高端生物制药等领域。
这些都是贸易战的核心,也是必须解决的卡脖子问题。
医药和白酒涨的不少,但远比半导体芯片的大牛市差了一截。
19-20年的大牛市,被誉为结构性牛市,而21年,恰逢是新能源的成长期,又再次带火了一批新能源的上市公司接力上涨。
这本质上又是一轮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方面市场对于核心资产热捧,重新定义价值。
另一方面,创业板的成长型企业,引领了这一轮牛市的上涨,整个板块涨幅超过3倍。
不难发现,所有的牛市,都是在经济转型的当口,产业需要升级,政策需要扶持,市场需要升级。
可以这么说,牛市的雏形,其实是在一个糟糕的市场环境下,多方位的变革而来的。
而股市的融资作用,是解决市场变革的关键性因素。

很多人问,现如今是在牛市还是熊市。
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市场正在2021年开始的熊市路上,远还没有确认底部。
但是,但是,但是。
牛市的基础,也就是政策,其实在2023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密集发布了。
现如今的情况,和2004年的国九条,周期有点像。
问题已经暴露,解决方案也在路上,但是市场的反应,远远还没到位。
市场底和政策底,不一定是同频的,因为很多黑天鹅的事件还没爆发,资金还不愿意大幅度入场。
所以,大级别的牛市,肯定不会在2023年启动,大概率在2024年,而且是下半年出现低点,而启动大概率要到2025年了。
现如今的阶段,也就是2023年下半年,只是政策带来一批资金入市,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
这也是为什么始终强调是“人造牛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力度非常有限。
而熊市周期有个3-4年,再开启牛市,也符合整个牛熊周期的交替。
这一轮牛市的基础,是产业结构中的科技转型,能否在最近3年完成。
市场能够提供的,就是基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不断融资带来的弹药。
如果说19年的牛市,是芯片半导体主线,那么下一轮牛市,一定是信创、AI、芯片、创新药等多方面的科技领域里的突破,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部分资金来源,就是股票市场的融资,也就是IPO。
而政策,也会配合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资金进入市场,去解决融资大量抽血的问题,以确保正向循环的闭环。
科技路上的问题,需要的是破和立,要真的实现内需循环,需要一个新的周期。
这个周期,其实有两轮,2019年是第一轮,到2025年左右,才是第二轮。
也就是最近两年密集上市的科技类企业,要孵化出像宁德这样的才行,而且一家还不够,需要很多家。
这个大周期,是一定需要度过的。
如果一个周期内,完成不了科技的突破,就还需要一个5-7年,再历经一轮经济转型升级,也就要到2035年附近。

希望和绝望,背后是智慧,熊和牛,背后是预期。
这个市场很有意思,它不会随散户的意志改变。
市场的作用,本身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做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动机。
市场的背后,其实有一只大手控制着,而牛熊周期,都是符合市场需要的。
一句话,就是一切在掌控之中。
市场的目标,并不是上涨,而是孕育更多的上市公司,解决实体经济转型的烦恼。
也就是说,A股本身,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股市,完全不是一回事。
股市对于不同国家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因为社会环境完全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A股很多时间下,都能走出熊冠全球走势的主要原因。
但是,A股的牛熊规律和中国的经济周期,却有着独特的规律,也是经济产业升级的必然。
我们国家的经济,之所以能在过去几个周期里,不断往前走,也是因为A股的作用。
兜兜转转,我们又进入了下一个挑战更大的周期里,这个周期刚开始2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市场的规律里,就隐藏着牛熊的规律,有着很大的投资机会。
作为投资者,看懂周期的更迭,才是把握投资机会的关键,而不是每天受市场情绪的影响。
真正的牛市,会随着周期而来的,这是必然的规律导致的。
看清周期和当下的环境,耐心等待就行了。
最后,结论在文章的最上方,已经有点忘记的,可以回头再温习一下。
我们不仅需要知道答案,更需要知道答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3707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