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投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整个投资的理念会随之变化,交易体系也会慢慢的出现更替。
或许是因为在19-21年,在大白马上赚到的钱太多,让我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最近两年的交易成功并不是特别理想。
因为最近两年是熊市,熊市里本就不存在大的趋势性机会,自然也就跌跌撞撞了。
原本应对熊市的策略,是以空仓为主,因为下跌趋势里不买股票。
但现如今的熊市,和曾经的熊市,走法也不一样,震荡周期被拉的很长,看似给了很多机会,但实则赚钱效应极差。
并且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现如今的熊市,在指数的下跌空间上,也比较狭窄,交易难度更大。
结构性的行情,从2019年开始,已经五年了,还在延续,只不过从白酒、医药,到新能源,现在转向了科技赛道。
市场的变化,还体现在了不断的内卷。
其实早在2021年,就有过一段量化的行情,但在2023年,量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原本的量化是增量资金,薅羊毛问题不大,现如今成了存量市场的收割机。
再加上融券做空的机制,带来的新玩法,让整个市场变得和之前又不一样了。
注册制对于市场的变化影响也不小,让很多垃圾股上市,个股的交易难度也增加了。
这些都会影响未来市场的一个走向和变化,需要在策略上做出一定的调整。
所以,针对这几年的行情,也是再次复盘,同时也是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

1、趋势交易没错,但长周期趋势要减少,中短周期趋势要参与。
我们都希望拿到长周期的大牛股,10倍,20倍,甚至50倍。
但长周期大牛股,需要时间,需要眼光,还需要大势配合。
更重要的是需要一轮大熊市,能彻底把好的股票价格打到比较低的位置上去。
现如今市场资金太多,好的股票,就是便宜不下来。
而那些大幅度下跌的股票,都没有出现长期大牛的征兆。
尤其是那些曾经已经大幅度上涨的股票,即便下跌了50%,70%,未来想再出现5-10倍上涨,都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现在想要买到大周期的大牛股,难度非常高,资金都不敢去炒。
未来或许只有低价股中的乌鸡,有机会变成凤凰,已经高高在天上飞的,都很难有大趋势了。
因此,波段型的中小趋势,目标翻倍的,也是要参与的,不能太贪心了。
2、站在未来看当下,蓝筹是核心,但题材也不要看空。
投资这件事,想要大概率赚钱,那就选蓝筹。
但是想要赚大钱,就不是蓝筹了,而是题材股。
如果你站在未来回看当下,能够有大的发展机会的公司,一定是偏题材,带想象空间的。
十年后,你回看银行、保险、券商、地产、建材、水泥、基建,或许就这么回事了。
但十年后,你如果看科技,看卫星,看虚拟现实,看人工智能,那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所以,在选择蓝筹的时候,也不要去看空那些题材,觉得没有价值。
大部分题材股可能没法变成白马,但就是有一部分的,科技含量高,当下可能盈利能力一般的题材股,未来就是好的机会。
当时集中找白马的逻辑,要稍微改一改了,更多的是寻找有白马潜力的个股。
业绩的成长性要边走边看,一些小的厂商或许当下平平,一旦技术的应用端爆发,那未来可期。
换种角度去选股票,可能更符合未来的方向,因为低估值蓝筹的修复行情,在那一轮炒核心资产的时候,就被透支了。
3、不确定性加强,落袋频率增加,降低总体收益预期,积少成多。
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在当下也是越来越强了。
这个不确定性,是因为内忧外患所导致的,整体的局势肯定没有前些年那么平稳。
所以,现在走出大趋势行情的概率,相较而言会更低一些。
在不确定性增强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免坐电梯。
赚钱的时候,要更多的选择落袋为安,不要害怕错过。
尤其是在偏熊市的行情里,很多股票买入后赚20-30%,到后面利润都一步步侵蚀了。
降低收益预期,在有收益的时候及时落袋,先锁定利润,把钱赚到再说。
未来指望大牛市翻几倍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但积少成多,5%,10%,慢慢让资产增长的机会,就会多一些了。
阶段性把握盈利,是实现稳定盈利的好方法,小周期也要做一做,不能全指望大周期。
4、寻找优质赛道,以及站在风口下的机会,少潜伏,多跟随。
优质的赛道肯定还是要找的,毕竟机会都在好的赛道里。
更多的从行业的角度去选股,而不是从个股的角度去选择。
行业不对,看基本面,看技术图形,再怎么好的股票,也很难走太远。
因为市场的热点永远集中在优质赛道里,风口也在这里。
但是,发现优质赛道,不要急着介入,因为是不是优质并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资金说了算。
减少潜伏的情况,增加跟随的机会,风口起了,再参与。
提前布局的风口,很有可能因为一些特殊情况,风不起来了,潜伏反而风险更高。
5、更加注重控制仓位,利用仓位的变化,去应对市场的波动。
市场长期围绕3000点开展行情,不上不下代表机会很少。
这种行情,要去判断牛熊,其实难度很大,操作起来难度自然也很高。
应对这种猴市的方法,最好的就是不主观判断趋势,通过控制仓位来应对。
风险高的时候,就减少一些仓位,风险低的时候,就增加一些仓位。
因为我们不知道行情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但肯定是低位风险低,高位风险高。
指数如果就是在一个大箱体里运作,那么高低区域的判断会更容易一些。
还有一种仓位管理的方式,是通过成交量来管理仓位。
成交量小的时候,低仓位,成交量大的时候,就选择高仓位。
因为成交量大,代表资金参与的多,赚钱效应会更好一些。
成交量小的话,参与资金比较少,赚钱效应自然也就差了。
股市也是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所以我们自己对于行情的判断和交易的方式,也要不断的随着时代而修正,更多的确保自己的交易策略,在当下的行情中有效。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3701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