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8艘运输船,王传福要组建“海上舰队”?
前段时间,比亚迪订造8艘双燃料CEU运输船的消息不胫而走。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已经和多家中国船厂进行了接洽,每艘运输船的承载量达7700个车位,预计将从2025年开始陆续交付运输船。运输船的交付,无疑会大大助力比亚迪“出海”,拓展海外市场。
回望今年前3个季度,比亚迪累计销量达118万辆,不但超越了特斯拉的90.86万辆,更是摘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桂冠。
遥想2017年,当年王传福的那句“2025年要做世界第一”,如今是否真的能实现呢?
随着国产汽车制造业的崛起,中国早已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汽车“出海”大国。2021年,中国汽车生产量高达近2140万辆,占据了全球汽车总产量的近三成。而其中出口量达到了201.5万辆,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
再看今年的销售数据,中国车企“走出去”的脚步更加坚定。
据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9月份,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11.7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8月份单月首次突破30万辆,创历史新高。在出口数量上,上汽、奇瑞等中国车企的出口量位居前列,但大多数还是以燃油汽车为主。而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当属“王者”。
据悉,9月底,比亚迪已经进入了欧洲市场,旗下3款新能源车型在德国销售,标价直逼奔驰、宝马等豪车品牌,甚至已经和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签订了10万辆新能源汽车订单。而在更早之前,比亚迪就已在拉美、日本等地区进行了布局。
而随着海外订单的加大,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突然发现,一个重要瓶颈限制了比亚迪的海外销量,这便是“海上运力”。
二、为何要增加海上运力?
伴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全面“出海”,首当其冲的便是汽车航运市场,如今全球航运市场已经从低迷中走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据了解,自2021年起,滚装船的订单量不断攀升,租金也是水涨船高,打破了以往的历史记录。
今年8月,日本一家汽车企业租下海运巨头EPS旗下一艘名为Lake Geneva的纯汽车卡车运输船PCTC,被曝日租金高达10万美元。而在此之前,现代Glovis公司租下此船,月租金才只有4万美元。
租金上涨,意味着航运市场运力的紧缺。有航运分析师就指出,相比较缓慢发展的航运业,全球电动汽车出口增长太快了。据数据显示,今年截止到9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共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100%。其中8月份达到了8.3万,创下新高。
形势虽好,但对于比亚迪而言,一次订购8艘双燃料CEU运输船,是否有些太激进了?
三、比亚迪的产能有多足?
其实在航运问题出现前,摆在王传福面前更严重的问题是——产能不足。对此,比亚迪的解决方案是:买地建厂、合资建厂、扩大产能。
早在2021年8月,比亚迪计划投资50亿元用于建设比亚迪深汕汽车产业园,今年初又宣布追加200亿投资。根据规划,比亚迪深汕汽车产业园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达到60万辆,最快2023年10月项目投产。再看看比亚迪深汕汽车产业园的地理位置,距离小漠港的直线距离大约在10公里左右,这布局无疑是为了方便运输,减少物流成本。
据比亚迪官方信息,比亚迪不少车型就是通过小漠港转运出口国外。另外为了满足出口需要,比亚迪对于小漠港也有规划,要增加建设泊位以及码头年吞吐量。
今年7月份,比亚迪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广西东盟弗迪电公司。业务主要面向东盟市场。电池厂先行,比亚迪在东盟要有大动作。而另据报道,比亚迪还有计划在泰国当地合资建厂,一来可以扩大产能,二来借当地汽车企业资源开拓市场。
既然产能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剩一个——买船。
四、结语
纵观海外市场,在燃油汽车赛道上,德国、日本的汽车具有绝对优势。但在电动汽车产业链薄弱:缺电池、少芯片,这无疑给比亚迪留出了机会。据了解,待2025年8艘双燃料CEU运输船到位后,比亚迪的年海外运输规模将达到50万辆,是现在1.5万辆的33倍之多。
王传福曾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快鱼吃慢鱼。只要速度够快,在德国、日本的还未能完善电动汽车产业链之前,迅速打开突破口,占据市场。那么比亚迪的出海计划就算是成功了,而离王传福“世界第一”的梦想也不会远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33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