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有净值,市值。我认为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实值”。
净值是确定的,没什么好说。市值是个随价格波动的数字,有高估有低估,有泡沫。实值,我的定义是“经过交易而积淀的资金”,相当于持股实际成本。
比如,1月1日,某全流通股总股本1亿,股价10元,以此为基准,市值和实值都是10亿元。到7月1日,股价6元,是半年来的低点,则此时市值6亿。
在这半年中,成交价在下降,换手的筹码对应的资金(成本)在减少,一直没有换手的筹码其成本则不变。那么,此时的实值是大幅高于市值的。
到12月底,股价8元,是下半年的高点,则此时市值8亿。实值呢?6元到8元这一段,卖出的筹码其原成本有高于8元的,也有低于8元的——其各自的占比影响实值的变化。
如果能够量化这个变化,对判断后市应有所帮助。
波动中市值与实值的变化
在股本固定的前提下,市值单一的与股价挂钩,波动一致。实值则通常滞后股价波动。
从高位开始下行时,实值>市值,且差距越来越大。
在底部,主力控盘长时间区间波动,逼迫大部分在中高位不动的筹码在低位换手(割肉),让大部分筹码的成本趋向于一个小区间。此阶段实值也逐渐降下来,当实值与市值接近某个比例时,可能就是变盘点了。
进入上升阶段,市值的增加大大超过实值。
拉升中的洗盘(缩量),是促进中低位筹码在中途换手,资金接力。市值稍降,实值略增。
如此若干次“拉-洗-拉”之后,当放量滞涨或高位区间波动而不怎么缩量时,可能就是低位筹码入场供应了。此时实值大增,一个轮回圆满。
判断市值(筹码成本)的尝试
有的是看筹码峰。筹码峰的原理我没搞明白,不知道软件如何判断卖出筹码的原成本。不同软件显示的筹码分布好像也是有差异的。
有个cost函数,也不知道其结果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使用中有灵有不灵。
某信的DMA线,比简单均线多考虑了成交量因素,可以作为一个平均成本的参考,但不唯,不能见路就走。
主力应该至少有一套自己的模式来量化吧。
认识实值的意义
实际情况当然比上述例子复杂万倍,本身这个巨系统就是无法完全认知的,主力虚虚实实千方百计收割,市场状况也会影响主力的运作,而有的筹码其成本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等等。
但无论如何,走出底部后的上涨,必然平均成本是同步上升的,沉积的资金(实值)也在持续增加。此过程市值的增加远超实值,从而产生泡沫;当大量资金高位接盘,实值大增,帮主力挤掉泡沫,酒杯斟满时,主力已端走杯子庆功宴去了。
一点思考,个人记录。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21734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