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涨跌向来难以预测,但有一点几乎是确凿无疑的,那便是股票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
倘若能够寻觅到一种依托波动来盈利的策略,必然能显著提升赚钱的概率,网格交易策略便是其中之一!

网格交易的原理易于理解,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平安银行数年来的价格在 7 元至 15 元左右的区间内震荡。
若我们以 5 毛钱作为网格大小,在 11 块钱时买入一定数量的股票作为母仓,价格上涨 5 毛就卖出一部分,下降 5 毛则买入一部分,无需在意母仓的得失,而是致力于在股价的波动中获取利润,这就是网格交易。
假设 2009 年平安银行的股价是 11 块,到了 2019 年其价格依旧是 11 块,运用普通的投资方法意味着 10年时间不赚不赔。

然而,若采用网格交易,定然会有颇为可观的收益。
所以,网格交易是一种通俗易用,适合新手和散户的投资交易策略。
听起来这般美好,可为何当下并未出现网格交易遍地开花的景象呢?
世间不存在完美无缺的策略,网格交易更是如此。
据笔者所知,网格交易存在两大缺陷:
其一,资金使用率较低。例如,您拥有 50 万资金,若采用网格交易,可能需要 20 万作为母仓,剩余的资金用作下跌时的加仓。
倘若股价上涨,还需卖出,所以通常情况下资金利用率仅在一半左右,资金利用率低也就意味着收益率的降低!
其二,更为严峻的是,网格交易容易出现极端状况,即在大涨时早早地全部卖出,或者在大跌时早早地满仓。
过早卖出会致使盈利大幅下降,过早满仓则会因抄底过早而损失惨重。
对于第一个缺点,即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暂且搁置不论,仅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介绍一下运用何种策略来缓解这一问题的。
第二个缺点归根结底,是网格大小未能随着股价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所致。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网格的大小能够自适应地改变,在波动较为剧烈时,增大网格,让策略能够应对大的波浪,从而避免过早满仓或者空仓的情况。
而在股价波动较小时,可以缩小网格,使得小的股价起伏也能实现盈利。
如此一来,便能显著改善网格交易的赚钱效率,降低回撤风险。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自动调整网格大小:
一、网格的大小与近一段时期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的标准差挂钩。

基于标准差原理的布林线指标,能够清晰地看到布林带宽度会随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二、对买入网格和卖出网格实行差异化,即卖出网格与买入网格大小并不相同,这样能够实现母仓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价格上下浮动,避免爆仓和空仓的出现。
买入和卖出网格的大小与股价的 RSV 值挂钩,此处的 RSV 正是在大名鼎鼎的 KDJ 指标计算中所用到的 RSV 值。
RSV =(收盘价 – 最低价)/(最高价 – 最低价)
那么 RSV 有何规律呢?
显而易见,在股价上涨趋势中,往往收盘价接近最高价,此时 RSV 值接近于 1。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多买少卖,也就是说买入网格变小,卖出网格变大!

从 RSV 值与股价趋势的关系来看,上涨时 RSV 趋向于 1,下跌时趋向于 0。
举例来讲,假设通过第一步计算得出的网格大小为 0.5 元,则买入和卖出网格之和应当为 1 元。
假设当前 RSV 值为 0.85,由于 RSV 值接近于 1,表明处于上涨趋势,应当采取易买难卖的策略,所以买入网格为 1×(1 – 0.85)= 0.15,而卖出网格的大小为 1×0.85 = 0.85。
在实际运用中,会建议您在股价降落一毛五的时候买入部分股票,在股价上涨八毛五的时候卖出一部分。
这便是所使用的网格自动调整的大致思路。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69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