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探讨去杠杆这一议题时,我们首先得明晰什么是杠杆,然后再研究怎样去实现去杠杆。
杠杆,从本质上讲,就是信用与负债的体现。
以炒期货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杠杆应用场景。
在期货交易中,不需要拿出标的全部价值的资金,依据交易所的规定,仅需拿出几分之一的保证金,就能进行交易。
假设保证金比例为八分之一,那么投入一万元现金到交易所,就能够持有相当于当下价格八万元的期货。
这一过程,形象地被称作“用 1 万元撬动了 8 万元”,所以称之为“杠杆”。
在当下的其他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比如过去炒房热潮盛行之时,炒房者仅投入一部分资金作为“首付”,剩余款项通过向银行贷款来支付。
这种方式与炒期货者相似,都是以少量的自有资金撬动了价值较大的不动产交易。
此外,在经济活动中,还有众多此类不足额支付、依靠信贷扩张的现象。
自 2008 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贷扩张所增加的需求,真实的经济动力其实相对不足。
像炒房者炒房、炒地皮,以及对其他生产要素的炒作,经济活动过度侧重于信贷扩张这一方面的需求。
然而,过度的信贷扩张一方面加大了风险,另一方面也对价格和资金系统的平衡造成影响,致使经济体失去平衡。
所以,对中国经济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判定,即杠杆率过高,对经济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因此,要降低经济活动中的杠杆率,也就是去杠杆。
去杠杆并非全面禁止信贷或者借贷,而是降低杠杆的倍率,让那些不应再扩大信贷规模或者应当降低信贷扩张规模的经济活动降低杠杆水平。
这样从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角度来看,经济总体的杠杆率也会随之降低。这便是政府所提及的“去杠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68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