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的世界里,存在一个反常规的认知:
若一个交易者将所有分析工作都押在“盯盘读K”环节,那他大概率并非高手。
盯盘的目的应是对照,看走势是否与计划相符,匹配则行动,不匹配则另作安排。
若盯盘过于主动,试图从走势中挖掘机会,老手丰富的技术概念和历史案例可能会让其产生错觉,导致频繁交易。
这并非真正的交易瘾,而是错误地认为任何走势都似曾相识,都能赚钱。
真正的高手懂得脱离盘面的感官干扰,将前期准备工作置于盘外。
例如,预期某个品种将出现趋势破位信号,就不应仅期待突破,而要提前规划破位后的趋势运行结构、重要节点、进场减仓位置以及回调回补仓位的范围。
一个大趋势的契机来临,不能仅着眼当下,必须制定后续计划以应对各种可能。
若无明确的未来规划,在行情变化中就易失去立场,沦为追涨杀跌。
从宏观角度看,K线本身并无神奇的研究价值,它只是展现历史价格信息和价格波动痕迹的方式,无法绝对确定未来走势。
K线的变化规律才有意义,若近期波动规律符合交易思路和对未来走势的假设,便是机会。
但未来能否延续无法预测,只能进场后让持仓盈亏验证。

交易充满不确定性,止损是不可避免的“过滤器”,不合预期的走势必然导致止损。
虽然有些期待已久的品种刚进场就被扫损令人无奈,但市场品种众多,机会不断。
在空仓阶段,应依据计划交易,游离于盘面之外,等待理想走势出现再行动,过程可能枯燥无聊。
持仓阶段,则依据浮盈浮亏进行调整。统计品种的日均波幅,据此判断趋势,保本、中线持有或剔除品种。
若单子始终在保本线徘徊或连续损单,应果断处理。
在交易中,不应过分看重持仓的盈亏,而应关注应对程序是否合理,将自己视为规则的执行者,摒弃主动性。
回到最初的话题,真正的高手从K线中看到的并非盈利机会,而是自身的无知与危险,从而克制交易冲动。
总之,交易需要冷静规划、严格执行和坦然接受不确定性,如此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稳健前行。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40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