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十大思维误区!你是否也掉坑了?

以下 10 个“思维误区”,是我们日常交流中常常碰到、却又不知如何应对的错误观念,了解这些套路,你能够避开许多“陷阱”。

用局部的现象来推断整体的情况。

比如说,有几次乘坐公交车遇到司机态度不好,就断言所有公交车司机都服务差。

这仅仅是基于几次有限的经历,就对整个公交司机群体做出了片面的判断。

再比如说,因为在某家餐厅有过一次不愉快的用餐体验,就认定这家餐厅的所有菜品都不好吃。

思维误区之二:循环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把论点当作论据,论据又当作论点。

比如有人说:“他是个好人,因为他心地善良;他心地善良,所以他是个好人。”这样的论证并没有提供新的证据来支持观点。

再比如,“这本书很有价值,因为它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内容;它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内容,所以这本书很有价值。”这其实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理由来证明这本书的价值。

思维误区之三:错误类比

将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不恰当的对比。

比如有人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战斗与现实中的战争相提并论,认为玩游戏能培养战争能力。然而,网络游戏是虚拟的,没有真实战争中的生死后果和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

思维误区之四:过度简化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

你知道老师最无奈的问题是什么吗?“这道数学题这么难,是不是老师没教好?”

数学题的难度涉及到知识点的深度、学生的理解能力、练习的程度等多个因素,而不是仅仅取决于老师的教学。

思维误区之五:强加关联

把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事情硬说成有关系。

比如有人说:“我今天穿了红色的衣服,所以股票涨了。”

再比如:“我早上吃了面包,结果考试考得很好。”

思维误区之六:偷换概念

在讨论中悄悄地改变关键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有一次,我和朋友讨论健康饮食,我说:“少吃油腻食物对身体好。”

朋友回应:“那偶尔吃一次油条也没关系,油条又不是一直油腻。”

这里朋友把“少吃油腻食物”中的“少”的概念偷换成了“偶尔”。

思维误区之七:恶意揣测

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恶意猜测他人的意图。

比如:“他这么积极帮忙,肯定是有所图谋。”

比如:“她穿得这么漂亮,肯定是想吸引别人的注意。”

思维误区之八:极端假设

这种思维误区是过度夸大假设的情况,把可能性极小的极端情况当作必然。

你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父母说,你这次要是考不好,以后就只能去要饭;要饭都没人要,最后只能饿死街头。

思维误区之九:非此即彼

最让人无奈的问题,比如“你要么支持我,要么就是反对我。”

不知道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但可以确定的是:

要么这个人思维狭隘,要么是故意刁难。

因为,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是“非此即彼”,忽略了其他可能存在的中间立场和复杂情况。

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十大思维误区!你是否也掉坑了?

思维误区之十:盲目从众

最常见的思维误区是“盲目从众”,也就是不假思索地跟随大多数人的观点。

比如广告宣传“大家都在用这款手机,你还在等什么?”

然后你会发现,大家使用这款手机可能只是因为广告宣传,而并非它真的适合每个人。

但很多人会被“大家都在用”这样的话语影响。

以上我简要介绍了一下,日常思维中最容易出现的十大误区。

我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诡辩;

而是在日常交流中,更好地识别一些思维套路、让自己的思考更加严谨。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37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