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摘要之三(心理周期&风险态度周期)

心理周期
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阶段也往往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和情绪钟摆摆动过度所造成的结果。因此,理解和警惕市场心理和情绪走过头,是对投资人的入门级要求。
投资市场形成了类似钟摆一样的摆动:从兴奋到沮丧;从为利好事件欢呼庆祝到为利空事件忧虑不安;从价格过高到价格过低。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摆动现象,是投资世界最确定的特征。
其他类似的钟摆:从贪婪到恐惧;从乐观到悲观;从风险忍受到风险规避;从信任到怀疑;从相信未来的价值,到坚持现在要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从急于购买到恐慌卖出。
经济周期、企业周期、信贷周期、市场周期向上摆动或者向下摆动会走过头,主要因为(也代表着)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走过头了。
股票市场表现符合正常水平绝对不是正常现象,所谓的常态其实是非常态。股票市场如此大幅度波动,根本不能用企业、行业、经济这些基本面变化来解释。股票市场经常大幅偏离正常收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像钟摆一样大幅摆动。【霍华德.马克思做投资47年,竟然只有3个年度的股市收益率处于正常水平(平均10%),平均16年才遇到1年股市是正常的,而有14个年头是大幅偏离正常水平的(上涨30%或下跌超10%)】
贪婪与恐惧是一个明显的心理和情绪的连续统一体,一个极端是恐惧,另一个极端是贪婪,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在二者之间连续不断地来回摆动,这清楚地解释了很多投资方面的问题。
卓越投资人的特征是成熟、理性、善于分析、客观、不受情绪左右,因此他们能够彻底地深入分析投资基本面和投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个潜在投资资产的内在价值。当这个资产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内在价值被打了很大折扣,或者内在价值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时,卓越投资人觉得以现在的市场价格买入是一个好主意,就会出手买入。卓越投资人会努力在恐惧和贪婪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恐惧的同义词其实是风险规避、厌恶损失、关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贪婪的同义词是野心、进取、贪得无厌。所有人都会感觉到这些情绪,但是卓越投资人会让这些相互矛盾的情绪保持平衡。两股对抗的力量相互抵消,形成一股合力,引导卓越投资人的行为变得更加负责任,更加明智,更加平和。
常识是:1)很少有人总能够做到心情平和,不被情绪所困。2)因为这个原因,只有少数投资人能够树立标杆,界定中心点的位置,而且能够一直处于贪婪与恐惧平衡的中心点上,不管未来如何发展变化,他们都能一直保持平衡,既不太贪婪,也不太恐惧。3)大多数投资人都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大幅摆动,在情绪乐观时变得过于贪婪,在情绪悲观时变得过于恐惧。也就是说,大多数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是在错误的时候摆动到错误的位置。
投资人之所以不能得到恰当的结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他们评估世界往往利用情绪主义,而不是利用客观主义。投资人的错误主要有两种形式:选择性感觉,歪曲性解读。也就是说,投资人对事件的感觉和解读极少是平衡、不偏不倚的。
投资人在心理上对待好消息和坏消息极少能一碗水端平。同样,投资人解读事件也常常是有偏见的,因为他们都是跟着感觉走,看到消息时的情绪好,就往乐观的方面解读,看到消息时的情绪不好,就往悲观的方面解读。大多数的发展变化,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但是投资人通常过度纠结于好的一面,或者过度纠结于坏的一面,而不是同时考虑好坏两个方面。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对事物的评价会在两个极端非常好不是那么好之间摆动。但是在投资界,我们的情绪钟摆所摆动的两个极端是好到完美无缺坏到无可救药。钟摆从一个极端摆到另一个极端,在摆动弧线上幸福的中心点几乎不做停留,只是一晃而过,即使是在中心点附近的合理区间内,摆动的时间也相当短。人们的情绪首先是完全否定,后来是彻底投降,之后又变成完全肯定。
偏见性解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投资人对生活感觉良好(这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这时不管发生什么,投资人都会往好的方向上想。当然,同样的事件我们也可以都往坏的方向上想。如果投资人的心理和情绪是负面的(这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跌了一段时间),那么每个事件都会有负面的解读。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数据,重要的也不是事件,重要的是人对数据或事件如何解读,而做何种解读会随着人的心理和情绪的摆动而摆动。
投资高手能够抵抗得住外部的影响,保持情绪上的平衡,理性地采取行动,既看到有利的事件,又看到不利的事件,在考虑这些事件的时候保持冷静客观,在分析这些事件的时候不带感情色彩。但是真相是有时候,兴奋和乐观的心理和情绪会导致大多数投资人看待事物过于积极。有时候投资人心情抑郁,情绪悲观,会让他们只看到坏事件,解读这些事件的时候也只会往坏的方面想,做消极悲观的解读。拒绝跟着感觉走,不过于情绪化,是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让市场进入大牛市,整个市场的环境都要具备以下特点:贪婪、乐观、极度兴奋、自信、信任、胆大、风险忍受、进攻性。但是这些特点并不能永远统治市场。最终,这些积极情绪会把地盘让给消极情绪:恐惧、悲观、不确定性、怀疑、谨慎、风险规避、沉默寡言……失败是成功之母,熊市是牛市之母。往往更加正确的分析是,把大熊市归因于前面那一波大牛市涨得太过头了,而不是归因于某具体事件引发了市场修正。
在亿万投资大众之中,极少有投资人是客观的。就像在说每个人都知道市场涨得太高了一样。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认识到了市场涨得太高,那么市场就根本不会涨得那么高了。
风险态度周期
理性的投资人勤勉分析,合理怀疑,适当规避风险,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但是也在寻找投资机会,以期获得较高的潜在收益,这样在弥补风险损失后,他们还有更多的剩余收益。
投资的风险起源于两点:第一,投资本身包括应对未来;第二,未来是不可知的。投资必须应对不可知的未来,所以风险是必然的。
风险就是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出现坏结果的可能性。投资人必须学会理解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
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投资人总体看待风险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行动,对于塑造整个投资环境来说极其重要,而我们会发现自己身处于这个投资环境之中。在这个时间点,看清楚整个投资环境的状况非常关键,决定了在这个时间点我们自己应该如何看待风险,以及如何据此采取行动来应对风险。
大多数投资人是规避风险的,所以: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在处理投资时谨慎小心;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在考虑投资,特别是那些风险大的投资时,会认真仔细地研究分析;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在投资分析中,纳入保守的假设和适当的怀疑主义;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对有风险的投资,要求更大的安全边际作为保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分析错误和令人不愉快的意外事件;风险规避型投资人坚持要有相当大的风险溢价,即预期会有更高的递增收益,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做有风险的投资;风险规避型投资人拒绝做那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投资交易。
只有风险规避型投资人都能严格执行每条纪律,投资才会成为理性之所,才能提供合情合理的赚钱机会。简单地说,风险规避是让市场既安全又正常的主要因素。
顺风顺水的好日子,让投资人变得更加乐观,放松警惕,就算只有微薄的风险溢价,也愿意做出有风险的投资。也就是说,在好日子里,人们会比在糟糕的日子里做出更多不理智的投资。
我们会在现实中看到如下过程:利好事件导致乐观主义程度提高;乐观程度提高,导致人们提高风险容忍度;风险容忍度提高,导致投资人降低风险溢价要求;要求的风险溢价降低,相当于对风险资产要求的收益率降低;对风险资产的收益率要求降低,导致其价格上涨;资产价格更高,导致资产风险水平更高(但是这也吸引了那些追涨杀跌的动能交易者追涨买入更多股票)。基于以上分析,你会明白投资人都觉得风险低的时候,风险其实是高的。风险最大的时候,风险补偿恰恰是最低的。
凡事皆有两面,一面是过度风险规避,另一面是过度风险容忍。很明显,过度风险容忍的后果很严重;而当风险态度周期波动向下走,投资人变得更加风险规避时,会发生以下现象:惨亏让投资人对未来的一切都持负面态度,他们变得倍加谨慎小心;因为投资人现在把投资和亏损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投资和盈利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的投资过程更加强调规避更大损失,而不关注抓住投资机会;投资人想要确保自己的假设足够保守,能够排除任何会带来失望的可能,他们现在开始运用极端的怀疑主义;他们发现,要识别,甚至想象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觉得到处都有风险,所以即使对于现在已经是高得离谱的风险溢价,他们也还是觉得它不够高;他们变得毫无安全感。过去的过度风险容忍,让他们成了在牛市高点以过高价格买入资产的冤大头。现在他们高喊着要风险规避,这让他们在市场底部割肉卖出。即使不卖,他们也绝对不会买入。
随着风险态度从高到低来回摆动,投资机会也从盈利到亏损来回摆动。市场顺风顺水的时候,资产价格就会飙升,投资人往往以为未来一片光明,风险是朋友,赚钱很容易,每个人都感觉良好。这意味着,只有极少的风险规避包含在定价之中,因此这样的市场价格充满了危险。投资人变得过度风险容忍,而此时反而是他们最应该提高风险规避意识的时候。
正如风险容忍在市场顶部会高到无限高一样,风险容忍在市场底部会低到无法再低,人们简直不允许存在任何风险。这样极端的负面看法,导致市场价格跌到底部,以至投资人在这么低的价格水平买入,亏损是完全不可能的,而盈利却是十拿九稳的,而且收益率极高。但是之前市场下跌的刺痛感仍在隐隐作痛,让投资人只想提高风险规避,只愿意坐在一边观望,尽管价格处于最低水平(风险自然也是处于最低水平),他们却碰都不愿意碰。
总体上,投资人在过于风险容忍的时候,证券价格水平所孕育的风险会超过收益。投资人过于风险规避的时候,证券价格水平提供的收益会超过风险。
希望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能够成为我们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绝佳机会”——亲眼见证两个周期的巨大反转,心理和情绪钟摆非理性地从完全正面摆到完全负面,风险态度周期从过度风险容忍反转为过度风险规避。2005—2007年,过度风险容忍引发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像在蒙眼狂奔,结果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和损失。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卖家成群结队地抛售,量大,价低,急于卖出,可是买家都站在一边,不敢出手。资产价格崩盘了,市场流动性降到了零。所有这些事件都产生于高风险容忍退位和高风险规避取而代之。所有这些事件都在火上浇油,助长了更大的恐惧,更高的风险规避,让大家更加害怕会有更多同样的坏事发生。
在市场跌到谷底的时候,投资人采取行动继续投资极其困难,需要巨大的信心和勇气。负面环境导致投资人过度风险规避,他们对投资仔细检查到无比苛刻的地步,他们的负面假设比十八层地狱还深不见底。反过来,在牛市里,投资人心理冲动,头脑发热,做投资之前很少检查,甚至根本不做检查,而且对未来的假设是一片光明的。在恐慌的时候,人们用百分之百的时间确定不会有任何损失……其实在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担心的反而是,可能会错失极佳的投资机会。
极端的否定态度加上夸大的风险规避,可能导致价格已经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了,再亏损,看起来是高度不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这个时候亏钱的风险反而是最小的。用同样的说法,最安全(也是报酬最丰厚)的买入时机,通常是在每个人都相信根本没有赚钱希望的时候。每个人都失去赚钱希望的时候,反而是最有赚钱希望的时机。
投资人过度风险容忍会助推市场大涨,形成风险,而投资人摆动到过度风险规避,则会压抑市场,创造出一些最伟大的买入机会。
可能人的心理和情绪天生就是容易走极端,在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人的心理和情绪容易变得过于乐观和过于风险容忍,而当情形掉头向下的时候,人们又容易变得过于担心和风险规避。这意味着人们最想买入的时候,反而是最应该小心谨慎的时候,人们最不愿意买入的时候,反而是最应该激进买入的时候。卓越投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地做到反众人之道,进行逆向投资。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764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