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依据一个因子难以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也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多因子策略在此基础上,从更多的选优维度来筛选资产,试图提升策略的胜率和风险回报比。
继续可转债的多因子模型,从因子大类出发:
转债估值类因子:转股溢价率。
正股成长类因子:扣非净利润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相对真实的经营业绩,对正股的影响力更大,对转债收益率预测能力较强也符合逻辑。(财务指标,季度频率)
正股估值类因子:市净率分位数。(原始数据:PB)
其他因子:1年期Beta(Beta_1y)(原始数据:价格,指数据价值做拟合)。
还是把可转债所有的因子都整合到一张表里。
一点思考
大家都渴望财富、成功、自由。
能够比较有尊严,自在地生活着,有时间体验一下大千世界,陪陪家人,体验生活。
过去二十年,沧桑巨变,各种大机会层出不穷。但是,显然努力不必然有结果,努力是必须的,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但机遇,运气,大时代的需求更加重要。而且从“运气动力学”的角度,起步的时候多那么一点点随机的好运,可能后面的努力一样,但经过时间的放大,结果天差地别。
“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感慨。哪有那么多心想事成。很多事情,并非你努力就可以。
我尝试找寻其中的方法论,读了很多书。总结出来道理通俗而质朴,甚至可以说就是显学。 ——简单、专注、持久。
“普通人如何持续迭代找到一个切口击穿,多小都不怕,全力以赴去击穿它,总有一天,你是这个小领域里有王,你会和你的使命、作品合一”——李善友。
普通人,找一个小点,专注,打透,长期主义。就是这么几个词。
这里最难的地方在于“找到一个点”,——有价值、且你自己认同(喜欢且擅长)。
与纳瓦尔对自己的评价一样,我喜欢“广”度超过“深”度,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要“长期”只做一件事情,太难了。所以,纳瓦尔肯定不做科研,但他喜欢科技,他选择科技创投。不停地接触新的项目,永远保持热情。但在投资这个点上,他是专注的。所以,转换一下视角。
昨天读香帅的“金钱永不眠2”,看了投资银行如何崛起,并主导世界发展进程。实业、科技都是做深度,一个行业做十年甚至更久,金融是做资源整合,做广度。而在资源整合这个维度上,它有自己的深度。
对于资本而言,无论你是移动互联网浪潮,O2O,还是元宇宙,还是加密货币,资本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且对于普通人,通过二级市场,本身也在“参与”分享多个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做实业很长时间,你只能做这么一件事,是卖牛奶,还是矿泉水。在投资眼里,就是ROE,PB,EBITDA之类的报表数字。本金大了之后,地产、私募股权,黄金,石油等等。
美国金融立国与科技立国,相辅相成,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
所以,金融与科技,本身就是我最熟的两个领域。如罗胖所说,不要老看诗和远方,多看看“附近”。科技辅助金融决策。
经济视角可能还太泛,容易变成时事点评。金融视角看资源分配,历史兴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变革是一个长期过程,而经济(金融)的逻辑,在主导世界历史进程,这个倒不夸张。更重要的事情,普通人有机会可以参与其中。
普通人,你说要参与提升生产力,科技进步,这个太难了,是科学家的事情。金融是可以参与其中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不动产等等。
另外就是找到了阅读的定位与方向——金融视角看世界,看清大势,指导投资。技术也是辅助如何“认知”这个世界。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417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