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 好奇心(意义感)*刻意练习*长期主义。

人生三件事: 健康,财富和幸福。

01 财富篇

在农村,多数人关心怎么赚钱——说得好像城市不是这样似的。不要误会,这里说的钱,与事业无关,就是想着一亩三分地,或者多做一份工,赚的钱。

前十年,机会遍地的时候,没有学历的年轻人,不少胆子大的,也赚到很多钱。但现在这样的事情很少听说了。社会运行规则越来越规范,越发成熟,游走于规则边缘的机会少了。

农村和小镇,也开始卷教育。

普通人,高考和学历,仍然是为数不多,清晰且公平的一条路。

但,关于财富,学校不教,家长不会。

只是期望提升学历,把时间卖个好价钱。35岁的互联网人,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赚钱其实涉及个人商业模式的问题。赚钱能力取决你于参与生产的程度。

投资于生产,组织别人生产,管理生产,还是自己生产,或者被组织生产,获取的回报依次背叛。

就现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而言,多数普通人,走“一人企业”的路线是最优的,如果没有技术,就生产内容,自媒体也好,短视频也罢。当然这背后也需要很多技能,这就需要自己积累这些能力。

成功 =  成长 * 运气。

成长 =  好奇心(意义感)*刻意练习*长期主义。

《终身成长》里提及的“成长型思维”,让我想清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所谓的“喜欢,擅长”。——从动态的角度,这些都是可以变化的。

图片

你需要对一个领域有足够的理解,才谈得上喜欢,否则最多称为好奇。

所以,喜欢意味着你擅长。而擅长,本身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这里的擅长,当然不是指你可以成为牛顿或者达尔文,而是领域前25%的水平。

多一个成长的维度,你成功的概率会提升1%。而一个领域做到前25%,并不需要什么天份,刻意练习就好了。

因此,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而言,理论上讲,你可以做成任何一件你想做成,或者改变的事情——只要你想——找到其中的“意义感“。

或者为一件事,赋予强大的意义。

这个意义可以是赚钱,可以是自我实现,可以是身份健康,反正你自己高度认可就好。

我做AI+量化的意义感:

比缘起的角度这两个领域我擅长,20几年的互联网开发,写代码是最熟悉的技能之一,15年开始用python做AI,现在搞大模型等;另外金融,CFA证书在手。

AI量化当然能赚钱,不过如果只是这么说,仍然意义感不足。AI量化只能用用来投机嘛?还是之前大家传的”都是量化的锅“。

这里探讨几件事情之根本。数字时代,咱们就是能数字化的,都给数字化了,信息化带来了自动化,数字化,可以带来智能化。

金融本质就是信息处理+决策。离钱最近而且高度数字化,这是技术基础。

AI处理信息量大,全天候,没有情绪,可以处理非线性高维信息,领域之间可以迁移。

加之大模型生成式的崛起,金融投资领域,被颠覆是早晚的事情。

当然,有意思的事情是,存在“稳赢”策略这样的圣杯嘛?肯定没有,如果有,也轮不到我们。

AI量化+人工主观可能是最好的结合模式,机器收集和处理信息,人工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风险偏好做出最终决策。

决策都应该以量化为基础,因此,量化不是必不必须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只是涉及一些不好量化的部分,可以加上人工的判断。

AI对于文本处理能力的加强,对于投研意义重大。

小结一下:关于财富,需要找到你自己的商业模式——这个时代,打工可能是很难一辈子打工的。。。好消息是,“一个企业”的基础已成,加快你自己的成长,构建自己的“被动收入管道”,以备不时之需。

02  健康篇

农村很少人谈健康,通常都是生病后的状况。

比如老年人的中风和尿毒症相对多。

现代医疗已经可以控制病情,只是对于普通家庭,着实是不小的负担。

不可忽视的是,心理健康这个更为隐秘的领域。——为未来焦虑,可能是灵长类独有的技能,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体内的能量,以应对不确定性。但如果持续焦虑反应,可能就需要关注心理健康了。

03  幸福篇

健康,时间,财富,说白了,有钱,有闲有身体(心理还得健康)。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353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26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29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