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系统化精确化完备化总结


  1. 市场本质
  2. 价格完全有效市场假说(所有信息反映在走势中),通过多空合力形成自相似的分形结构。
  3. 技术分析三核心:形态、动力、级别。
  4. 三大公理
  5. 唯一性公理:任何走势都能被唯一分解为不同级别的走势类型组合。
  6. 自相似性公理:走势在不同时间周期下呈现相似结构(分形)。
  7. 递归性公理:任何走势的完成必须满足其自身级别定义的边界条件。

二、形态学:走势的结构化分解

1. 基础构件

  • K线包含关系处理
    • 定义:相邻两根K线存在包含关系时,按向上处理(高点取高、低点取高)或向下处理(高点取低、低点取低),方向由当前趋势决定。
    • 非包含K线:构成分型的基础单元。
  • 分型(Fractal)
    • 顶分型:中间K线高点最高、低点最高。
    • 底分型:中间K线低点最低、高点最低。
    • 有效性条件:分型后需突破颈线(第三根K线收盘价超越第一根极值)。
  • 笔(Stroke)
    • 定义:连接相邻顶底分型的线段,需满足:
    • 至少5根非包含K线;
    • 顶底分型不共用K线;
    • 笔的方向由底分型到顶分型(上升笔)或反之(下降笔)。
  • 线段(Segment)
    • 由至少3笔构成,且相邻笔方向相反。
    • 线段破坏:后一线段反向突破前一线段终点。

2. 中枢(Central Pivot)

  • 定义:某级别走势中,至少连续3笔重叠的价格区间,构成多空平衡区域。
    • 中枢方向:由进入笔方向决定(向上中枢/向下中枢)。
    • 中枢级别:递归定义(如1分钟中枢、5分钟中枢等)。
  • 中枢构造规则
  • 初始中枢:由连续3笔重叠形成;
  • 扩展中枢:中枢内波动产生新笔并重叠,级别升级。

3. 走势类型(Trend Pattern)

  • 趋势:包含至少两个同向、不重叠的中枢。
    • 上涨趋势:依次抬高的中枢;
    • 下跌趋势:依次降低的中枢。
  • 盘整:仅含一个中枢,或中枢级别未升级的震荡。

三、动力学:走势的驱动与转折

1. 背驰(Divergence)

  • 定义:趋势末端,价格创新高/新低,但动能(如MACD红绿柱面积、斜率)减弱。
  • 分类
    • 趋势背驰:同向两中枢后的背驰,预示趋势反转;
    • 盘整背驰:中枢内单笔背驰,可能引发中枢扩展或反向运动。
  • 验证方法
  • 比较相邻两段走势的MACD面积或斜率;
  • 观察成交量与价格背离。

2. 买卖点系统

  • 三类买卖点
  • 一类买点:趋势背驰后的反转点(底部第一买点);
  • 二类买点:一类买点后的次级别回踩不破前低;
  • 三类买点:中枢突破后回踩不破中枢上沿。
    • 卖点定义对称(一类卖点为趋势顶背驰点等)。
  • 区间套定理
    通过多级别联立(如日线背驰+小时线结构确认)精确定位买卖点。

四、递归与级别

  1. 级别定义
  2. 以最小时间单位(如1分钟)为起点,通过中枢扩展递归定义更高级别。
  3. 例:1分钟走势→5分钟中枢→30分钟走势。
  4. 递归规则
  5. 高级别走势由低级别走势组合而成,遵循“走势终完美”(任何走势必完成其自身结构)。

五、操作体系与风控

  1. 完全分类与应对
  2. 对走势进行唯一分解,预设所有可能情况的操作策略(如中枢延伸、扩展、新生)。
  3. 仓位管理
  4. 一类买点试仓,二类买点加仓,三类买点确认后重仓;
  5. 止损设置:一类买点破前低/高三类卖点破中枢。
  6. 动态调整
  7. 根据中枢级别升级或降级调整操作周期。

六、缠论公理化体系

公理/定理

描述

走势分解定理

任何走势可唯一分解为趋势与盘整的组合。

走势终完美定理

任何级别走势必完成其自身定义的结构(如趋势必含两中枢)。

背驰-转折定理

趋势背驰必然导致该级别走势的反转或更大级别盘整。

中枢震荡定理

中枢内操作以短差为主,突破中枢需验证是否有效。


七、完备性补充

  1. 边界条件
  2. 分型有效性需结合前后笔验证,避免“孤岛分型”;
  3. 线段破坏需满足至少1笔反向突破前线段极值。
  4. 特殊情况处理
  5. 小转大(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反转):需通过高级别结构确认;
  6. 中枢扩张与新生:严格按递归定义区分。
  7. 量化验证工具
  8. MACD面积比较、成交量分布分析、分型笔段自动化识别算法。

八、示例与实战推演

(注:需结合具体K线图例说明以下场景)

  1. 标准趋势背驰反转:日线下跌趋势背驰→周线底分型确认→小时线二类买点介入。
  2. 中枢扩展应对:5分钟中枢扩展为30分钟中枢后,调整操作周期至30分钟级别。

九、常见问题与解答

  1. 如何避免“笔、线段划分主观性”?
  2. 严格按包含关系处理规则和非共用K线条件执行,使用标准化工具辅助划分。
  3. 背驰判断失效怎么办?
  4. 结合多指标验证(如MACD+RSI),并确认是否发生小转大。

十、总结

缠论通过形态结构唯一分解动力背驰验证,构建了“完全分类→动态应对”的交易体系。其完备性依赖于:

  1. 严格递归定义的级别体系;
  2. 买卖点与风控的量化规则;
  3. 对自相似分形市场的哲学认知。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99504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分钟前
下一篇 10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