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真正的敌人往往不是变幻莫测的市场,而是我们投资者自己内心深处的贪婪、恐惧与偏执。试问问自己,我们在A股中散户平均持仓周期是不是不足30天,而频繁交易的背后,是情绪主导的决策链断裂。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股市中亏钱的速度永远比赚钱快,因为人类天性擅长放大痛苦。”这场与人性对抗的修炼,也只有真正悟道的人才算破局。
股市不仅仅是数字与图表的游戏 ,更是一场心理与情绪的较量。当大盘大涨收出一根大阳线,市场90%的个股大涨时,我们是否有深深的踏空感。有篇短文曾说,个人投资者情绪的反馈,亏损虽然也焦虑,但踏空感比亏损还更加的焦虑。别人都赚钱,而自己却小阴小阳的裹步不前,那种贪婪的情绪会被放大,股市的投资是逆人性的,同时也放大了人性的贪婪 与恐惧。讲到底还是认知的问题,为何市场普遍都在讲悟道,而更多时候我们今天悟了一个道,却发现过几天这个道却失灵了,于是我才有了一山还有一山拦的感触,似是悟道而非道。
首先,我们需要正视情绪在投资中的双重作用。情绪这个我们人类情感的反应体制,是投资操作的驱动力,也是我们最大的绊脚石。
当我们的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身上会产生出一种正面情绪,如乐观,自信能积极的推动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反面是我们的认知缺陷,却产生出情绪恐慌,贪婪,焦虑则常常导致我们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过度交易而一再错失良机,没能抓住一段时间的主升浪。
行情软件里的自选股列表,恰似一面照妖镜。当贵州茅台突破千元大关时,心底的贪婪之魔在耳畔低语;当创业板指数腰斩时,恐惧的阴影爬上交易界面。每个交易日的集合竞价,都是与心魔的短兵相接。价值投资者在估值模型中参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趋势交易者用移动平均线印证”诸行无常”的佛理。
财经新闻的瀑布流里,充斥着大师们的必胜心法。
但真正的觉悟者知道,那些研报里的EPS预测不过是镜花水月。就像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说的”心外无物”,成熟的投资者终将明白:所有的技术指标,最终指向的都是自己的认知边界。当北向资金持续流出时,能否像苏格拉底般追问”我真正知道什么”?
经历过三轮牛熊轮回的老股民,往往会在某天突然参透:真正的投资圣杯不在F10资料里,而在清晨看盘前的那杯清茶中。当你能平静地看着持仓股票跌停,就像禅僧凝视飘落的樱花;当暴涨的账户余额不再扰动呼吸的节奏,这场持续二十年的修行,才真正结出了舍利子。这时你会发现,K线图原来是自己心电图的镜像,而所谓的价值投资,不过是与内心和解的艺术。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97010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