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指期货的起源
股指期货的诞生并不顺利,也是经历了很多曲折。
第一个开发股指期货的交易所即不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也不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这些著名的期货交易所,而是一家小交易所——美国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它多年来只有一个期货品种——冬小麦,规模小的不能再小。但这家交易所雄心壮志,聘请罗雷杰博士研究股指作为期货交易标的的可行性,经历几个月的艰辛研究,罗雷杰博士得到结论:股指期货完全可行,并且一旦开发成功,必定财源滚滚。
至此,KCBT立刻行动,先后找到道.琼斯公司和标准.普尔指数公司,想要达成合作,但都被拒绝。最后,KCBT找到一家小公司——阿诺德伯纳德公司,以它的“价值线指数”作为标的物开发股指期货。当时价值线指数没有名气,这家公司当然愿意合作。

在1977年10月,KCBT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交股指期货交易的报告。一开始,刻板的CFTC认为股指期货将是一场“疯狂的DB”而拒绝申请,但在大力游说下,CFTC终于认识到股指期货的重要性和商机。
而此时,新的争议却出现了,让股指期货的诞生整整推迟了5年。
二、股指期货的曲折发展
上面说到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认识到股指期货的重要性和商机,但此时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也想要股指期货的管辖权,两者相互竞争想要夺下这块“大蛋糕”,这一折腾就是5年。
5年后的1982年2月,新任总统里根分别任命飞利浦.约翰逊和约翰.夏德为两大委员会主席,并且达成了“夏德——约翰逊协议”,明确规定股指期货的管辖权归属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8天后的2月24日,KCBT趁热打铁,正式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标志着股指期货的诞生。股指期货一上市就很活跃,于是乎KCBT打起来“垄断”的歪主意,要求期货委员会暂时停止其他交易所上市股指期货的申请要求,但被否决。

此时,芝加哥交易所与标准.普尔公司迅速达成合作协议,在4月21日推出S&P500股指期货,当天交易量就超过了KCBT,再次夺回期货老大的地位。
不久后,纽约期货交易所(NYFE)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也推出了各自股指期货交易。在1983-1984年间,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先后推出不同的股指期货。
而此时,道.琼斯公司才如梦方醒,影响力一落千丈,直到10多年后的1997年10月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推出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DJIA)。
股指期货的诞生史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会给大家讲解国内股指期货的诞生。
三、国内股指期货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股票市场刚刚诞生不久,国内也尝试了股指期货交易。
海南经济特区是当时国内的金融改革试验区,在1993年3月10日,海南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深圳股指期货,海南期货交易所也在1993年4月推出该品种。
由于大多数股民初次接触股指期货,没有控制风险的意识,再加上证券市场也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导致大部分股民在参与过程中损失惨重。

特别在1993年9月初,深市收盘前15分钟出现了大户联手出货,打压股指期货的行为,这让监管机构认为,股指期货加大了市场投机性,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于是先后关闭2个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交易。
但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2006年9月8日,中金所成立,这次交易所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准备了近4年,于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挂牌上市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又经历四年平稳发展,2014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指期货合约。
2015年4月16日,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同时挂牌上市。
至此,国内股指期货市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形成了我们目前熟悉的三大股指期货。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1184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