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股市中,不带套的操作一定不是好操作,特别对于资金量大的!带套有两种,一种是主动、一种是被动。何谓被动带套?就是介入时根本不知道为何介入,在一种盲目的状态下被套了,然后还有一种很错误的理论,认为亏损多少就要止损,按这种方法来操作,最终都不可能大成功的。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是这种被动带套的,这种人,都是被套所套。
其实,从来不存在真正的止损问题,只存在股票是否依然在能搞的范围内的问题,只有这种意义下才存在止损:一只股票的走势从能搞变成不能搞。请注意,站在盈亏的角度,这时并不意味着操作是失败了,可能已经大大盈利了,唯一退出的原因只是股票的走势已经不能搞了。在股市中一个最坏的毛病就是根据盈亏进出,而盈亏不能预测的,是根据当下的走势当下决定的,是被动的,根据盈亏进出,就是根据被动的因数进出,这不是被动带套是什么?
何谓主动带套?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介入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特别对于大资金来说,如果不采取主动带套的方法,怎么可能买到足够的货?那种号称从来不带套的,肯定从来没操作过大资金。但更重要的是,任何的介入,都有一个主动的防护加入其中,这个防护就是一旦变为不能搞了,就立刻从买入程序中此退出,这个防护的启动是和任何盈亏无关的,只和当下的走势有关。
例如,在之前所说的买入程序里,对于第一个买点,一旦上涨时依然出现“长压短”的缠绕,那么一定要退出,为什么?因为第一个买点买入的基础在于“长压短”最后一个缠绕后出现背驰,而现在又出现“长压短”的缠绕,意味着前面引导买入程序启动的缠绕并不是最后一个缠绕,也就是程序判断上出现问题,因此必须退出。一般情况下,这种退出一定是盈利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退出的理由。甚至不排除这种情况,就是退出后,缠绕经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折腾慢慢变成“短压长”,最后还大幅上涨了(这种情况即使出现,也可以根据第二个买点的原则重新介入,所以真正的机会并不会丢失),但即使这样,也绝对不能因为这种可能的情况有侥幸心理。因为还有更大的可能是缠绕后出现加速下跌。对于走势,可能是无规律的,而实现是有规律的,而任何的操作,只能建立在有规律的基础上。
而对于之前所说的第二个买点,一旦该缠绕中出现跌破前面“长压短”的最低位,就意味着买入程序出现问题,必须在任何一个反弹中把股票出清,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后面出现上涨,但理由如上,任何操作,没有百分百准确的,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一定要先退出来,这是在投资生涯中能长期存活的最重要一点。当然,有经验的人,即使退出,也会按部就班,很有秩序,这和打仗是一个道理,一发现战机不对,就要撤,不能硬抗,否则不给灭了才怪了。
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别抱着赌博的心态企图一次成功,只要有这种心态,最终的结局一定悲惨,这已经被无数事例所验证。为什么要研究符合自己的买卖程序?就是因为这是市场风浪中唯一安全的港湾,港湾有时候也会有台风,但不能因为有时候有台风就不要港湾了。还有一点,就是买入程序的成功率和市场的强度有关,在强的市场里,买入程序的成功率基本都在90%以上,但在弱的市场里,这成功率就要低多了。
任何根据均线等技术系统构成的买卖程序,都只是一个综合判断的一个子判断,并不是说这一招就可以了。至少有一点是任何技术的买卖程序不能解决的,就是相同程序选出来的股票,为什么有些涨得多、有些涨的少,能不能就此而选出最有力度的,这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很有意义的问题。用一个庸俗的比喻,技术系统是“海选”,而其后需要的是“复赛”、“PK”,这才能选出真正可以介入的股票。
先复习一下相关定义:
- 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 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 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
- 短压长: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 长压短: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 第一类买点: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长压短”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 第二类买点:“短压长”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前面说了很多理论上的东西,两条均线间“吻”的三种方式,其中的湿吻是最明显的缠绕例子,而飞吻和唇吻是缠绕的特殊例子,在均线操作系统中所指的缠绕,包括这三种吻。而从实际的比例看,湿吻出现的几率是最大的,但在长期均线系统中,例如周线、月线等,唇吻的例子比例也很大。现在用一个实际的股票来说明一下具体的用法。
在该股票快6年的周线图上,用5周与10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只有第一类和第二类买点各一个,可见,在周线图上,按均线系统构成的买点并不常见,一旦出现必须珍惜。仔细分析:2002年4月19日那周,该股票进入“长压短”,其后在2002年7月9日那周进入“长压短”的第一吻,前面已经说过,这第一吻后的下跌一般不会构成买点,必须是至少第二吻以后。其第二吻出现在2003年2月14日那周,是典型的湿吻,其后在下跌并没构成背驰,不符合第一类买入点的原则。然后在2003年6月27日那周构成第三吻,是一个不太强烈的湿吻,其后的下跌就出现了明显的背驰走势,在MACD图上,绿柱子比上一次的明显缩短,而低位却低于上次绿柱子出现时的低位。如何判断背驰走势结束,最简单的就是当绿柱子缩短,而股价继续创新低,这次,明显地发生在2003年9月26日这一周,意味着底部出现,第一类买点构造完成,可以大举介入了。如下图:

第一类买点出现后,该股票也正常地改变体位,进入“短压长”,一直到2004年6月4日那周出现“短压长”后的第一吻,其后的下跌构成周线上的第二类买点。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第二类买点如何精确地把握,由于在周线“短压长”后第一吻的调整不构成明显的下跌走势,因此对于第一类买点的背驰走法就无法出现,这时候就要降低K线级别,从日线图上寻找最佳买点,这里给出一个缠中说禅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例如,周线上的第二类买点由日线上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有了这个买点定律,所有的买点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类买点。
对于该股票,2004年6月4日那周出现“短压长”后第一吻,对应在日线图上是明显的“长压短”走势,该走势其中出现三次吻,分别在2004年4月29日、5月18日、6月1日,都是典型的湿吻,但前两次其后的下跌都没有出现背驰,只有第三次,出现明显的背驰性走势,6月18日创下低点后,MACD的绿柱子明显比前面的要缩短,这就构成了日线上的第一类买点,而这个买点,在周线上就是第二类买点。
站在周线角度,该股票的买点就这两个了,而其后的卖点至今没出现,如果当时根据这两个买点介入的,目前应该继续持有,直到卖点出现。但是,这是一种针对特别大资金的玩法,例如50亿以上,对于资金量一般的,例如10亿以下的,有一种增加资金流动性的玩法,就是充分利用日线的卖点回避大的调整,虽然这种调整站在周线的角度不一定要参与。缠中说禅短差程序就是: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对于周线买点介入的,就应该利用日线的第一类卖点减仓,其后在第一类买点回补。对于该股票,分析如下:
在周线2003年9月26日这一周根据第一类买点介入的,其后的“短压长”出现九次吻,前八次都没构成背驰走势,而第九次出现在2004年3月26日,其后的上涨出现明显背驰,4月8日的高位对应的MACD红柱子并没有相应创出新高,这就构成日线上的第一类卖点。其后的第一类买点出现在6月18日,然后的第一类卖点出现在10月27日,然后第一类买点出现在12月22日,下一个第一类卖点出现在2005年4月26日,接着的第一类买点出现在2005年12月13日,下面的第一类卖点至今没出现,也就是说,即使是站在日线的角度,2005年12月13日介入该股票,根本就没有出现卖点,唯一正确的就是坚决持有。当然,如果资金量小,不是按周线的,第一类、第二类买点都是最多按日线的,就可以相应在30分钟等更小的级别内找到第一类卖点而弄出短差来,那就太细了,各位自己研究去。
要把握好这个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必须深刻理解缠中说缠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如果资金量不特别巨大,就要熟练缠中说禅短差程序: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各位要多看图,根据相应的资金量以及性格去定自己的操作级别,然后具体是熟练,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0420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