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一.背驰定义

背驰是力量衰竭的表现,而衰竭与否需要比较而得,所以掌握背驰,需要先解决谁和谁比的问题。

二.中枢的引力

中枢对进入段和离开段具有相同的引力;构筑中枢的组件越多,其能量越大,能量越大的中枢引力越大,脱离中枢需要的能量就越大。

中枢在构筑过程中会产生势能,即中枢随着重叠区域而积的不断增加,会产生一种类似于地球引力的引力场(质量)。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星体的构建,能量逐渐会转换成质量,而这种质量对它的进入段和离开段就形成了一种吸引力。构筑中枢的组件越多,这种吸引力的能量也就越大。能量越大的中枢,脱离它的时候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大,我们通过比较中枢的离开段和进人段就可以知道,离开段是否可以真正离开。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中枢越大,其引力越大,一旦真正离开,所需动能越大,而越大的动能,其导致的运动时空越大。

三.背驰判断方法

在缠论的体系下,背驰也可分为两种:趋势背驰(缠论原⽂中仅记为背驰,其实还可区分盘整背驰)

1.缠论原文中判断背驰的方法。

缠论原文中是用MACD红绿柱的面积来判断背驰的。MACD是一种常用的判断背离的指标,但是在缠论中没有用“背离”表达,而是用“背驰”表达。

背离和背驰的本质区别:MACD指标通常用的是红绿柱的高度,而在缠论中用的是红绿柱的面积。

在传统理论里可以找到背离的概念:当走势出了新高,但是MACD红绿柱高度没有出新高,就发生了背离。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但在缠论中用的是进入段和离开段的MACD红绿柱的面积(面积代表运动能量)。如图所示,当离开段2一3的所有红柱子面积比进人段0一1的所有红柱子面积小时,就代表0一3这个走势发生了背驰。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在离开段2一3运行的当下,一般采用:在MACD红柱子变小的当下,用它当下红柱子的面积× 2,而后再跟进人段0一1的所有红柱子面积比,如果2一3 当下的面积× 2还是没有进人段0一1的面积大、可以暂定它可能已经发生背驰了。

2.其他判断背驰方式

比较中枢进入段和离开段的高度来判断背驰(离开段需确认完成)。

如果把中枢当成是一个地球的话,它是有引力场存在的。进入段a是回到地球的表面,离开段b是离开地球的表面,当离开段的运行高度>进人段的高度,走势就没有发生背驰;当离开段的运行高度h2 < 进人段圬的高度,走势就发生了背驰。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判断背弛,也可同时使用。一般离开段的运行时间比进人段长,或离开段的运行速率比进人段快,离开段的MACD红(绿)一柱面积就会比进人段大。

3.第三种判断背驰的方法。

一段走势的动能:运动空间/走势的级别。例如,假设进人段用5分钟走势运动了2元空间,离开段用1分钟走势运动了2元空间,则离开段的动能大于进入段的动能,此时没有背驰,这个离开极可能是真正的离开。

例如,假设进人段用5分钟走势运动了2元空间,离开段用5分钟走势运动了1元空间,则离开段的动能小于进人段的动能,出现背弛现象。

背驰是比较而得的,有中枢的走势,比较的是进人段和离开段。而有了这个公式的逻辑、就能判断没有中枢的线段走势是否出现背驰现象。比较时,一般采用同性质间进行比较。

如下图所示:a段与b段也是可以比较的(性质都是与中枢引力的对抗)。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线段的比较一般是a段与c段的比较(性质都是向上运动)。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关于趋势背驰我们⾸先得记住,没有趋势,没有背驰。

四.盘整背驰

在第⼀个中枢就出现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技术含义是⼀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 由于⼒度有限,被阻⽌⽽出现回到中枢内。判断盘整背驰的关键在于选取可以⽐较的两段⾛势。

缠论笔记常用判断背驰的方法

如上图,c段的MACD柱⼦⾯积⽐b⼩,且B中出现了MACD⻩⽩线回拉0轴的过程,这就是⼀个 盘整背驰。通常⽐较的是同向的相邻两段,并且不需要考虑是否创新⾼或者新低。

我们在讲走势的时候说过,c段是可以被定义为背驰段的。因为大多数的走势,尤其是大级别走势、一般都是两个同级别、同方向的中枢,那么这段就称为背驰段。

这里需要注意:背驰段不意味着必然背驰。c段只是可能背驰,C段无论背驰与否,仍可生成中枢C和d段

想要准确地判断背驰,就需要用到多级别联立。而要做到多级别联立就需要理解和掌握区间套,真正意义上的背驰是区间套下的结构完成,单一级别下的动能比较只能是辅助手段。

五.区间套

1.缠论的区间套定理

缠中说禅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换言之,确定某大级别的转折点,要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

2.区间套原理

利用走势的自同构性,对走势组件进行拆分,锁定观察段(背驰段),此观察段在次级别级图上必然存在对应的走势,对这个锁定的次级别走势继续分解,可以锁定次级别走势的观察段《背驰段),继续在次次级别上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找到需要观察的最低级别,当这个最低级别走势完成,也就意味着闭区间的走势全部完成。这是缠论在观察走势结束时,从高级别向低级别逐级寻找背驰点的方法。

3.区间套的运用要求

先要有一个闭区间,确定要观察的是哪一个走势,而后不断锁定区间、缩小级别观察下去。换个说法,就是在离开段中,从大级别往小级别逐级地找到各级的离开段,最终找到背驰点的方法。例如30分钟走势的完成,必是最后的1分钟走势完成引发最后的5分钟走势完成,从而导致30分钟走势完成。区间套贯穿整个缠论的运用。

区间套之所以能在缠论中体现和运用,依据的是走势的自同构性。

5.缠论把走势分成趋势走势类型和盘整走势类型,而这两种走势类型都是非线性结构的模型,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级别下都能看到相似的结构特证,这就是走势的自同构性。所以运用区间套这个原理就可以逐级把走势拆分开,逐渐找到走势的终结位置。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5449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