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摘要: 在上涨趋势的早期,往往是位置相对低,后续上涨的空间相对最丰厚,因此,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抄底的好处所在!
对于趋势性抄底,尤其是中长期的底,基础条件第一就是:
深跌!跌透!第二个基础要求:磨底!上拐!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一)

趋势的一大特征:
那就是趋势的周期性或者说是趋势的三个阶段:趋势早期、趋势中期、趋势的晚期。我们以上升趋势的阶段为例(如下图):
上升趋势的早期,持续的下跌趋势后,经过筑底,上涨趋势新近形成的阶段。
上升趋势的中期,股价已经进入到上涨趋势,往往经历过阶段性的上涨,而后出现回调或休整,之后重回原先的上涨趋势,期间往往出现上升趋势的主升阶段。
上升趋势的晚期,股价处于整体上涨趋势,相对而言,股价经历过不止一波的上涨,已经积累较大的涨幅,往往是处于最后一段的上涨表现。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现在,我们就来聊聊趋势上的抄底,也就是整体上涨趋势形成的早期阶段。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上涨趋势的早期,往往是位置相对低,后续上涨的空间相对最丰厚,因此抄底往往很受投资者的欢迎。
不过,喜不喜欢是一码事,能不能抄到底可是另外一码事了,很多时候往往抄底不成而抄在半山腰。
如何才能让抄底离成功更近一步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趋势性的底,是经由之前的下跌趋势而演变出现的,也就是说:底是跌出来的!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弹簧,想必是大家所熟知的,如果我们用手把弹簧压得尽可能低,然后放手,此时弹簧会很快发生回弹,最终恢复到初始的状态。如果用不同的力去压弹簧,不难发现,往下压的力越大,弹簧被压得越低,而后回弹也越厉害,反之力越小,弹簧的回弹也就越小。
其实,股价涨跌趋势的转变,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基本面和不可抗力影响等因素),如果前期下跌的幅度越大,那么一旦止跌见底之后,其向上反弹的空间往往也越大。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跌出来的空间”,说明白些,也就是说跌出来的是未来的反弹空间。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由此,对于趋势性抄底,尤其是中长期的底,基础条件之一就是:深跌!跌透!
深跌,也就是下跌幅度要够大、够深,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往往参照的是下跌趋势之前的前一波的上涨空间,从技术角度,相对跌幅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1、从上涨趋势的高点往下下跌的价差幅度:
股价从20元开始下跌,跌到18元的时候,相对下跌10%,跌到14元的时候,相对下跌30%,跌到10元的时候,相对下跌50%……以此类推。从这个角度上看,当然是股价跌得越低,其相对跌幅越大。那么,
从股价的落差对比角度,什么样的跌幅算得上是深跌呢?通常而言,30%乃至50%以上,才算得上是深跌了。
2、相对前一波上涨空间的跌幅:
相对前一波上涨空间的跌幅,往往是基于该上涨空间的低点和高点(或者最低收盘价和最高收盘价)之间的价格落差空间为参照的,这个相对跌幅,就是相当于该上涨波段空间被反向吞没的比例(如下图)。
比如,原先股价从10元上涨至20元,期间价格落差区间是10。如果股价从20元往下跌,当下跌到17元时,也就是价格落差被跌去了3,其相对上涨波段的跌幅比例30%;如果跌到15元,价格落差减少了5元,其相对上涨波段的跌幅比例就是50%……以此类推。
如果基于之前上涨波段落差空间的相对跌幅,技术上通常有这么几个重要的位置:1/3、1/2、2/3。而从深跌的角度,相对上涨波段落差空间的回吐幅度,当然最好是1/2及以上了。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单纯的技术分析角度,对于不同的个股,其走势上出现深跌之后,其后面的反弹空间和力度,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政策面、基本面方面的因素。如果那些业绩不好,经常亏损的公司,或者那些基本面业绩出现负面变脸的,以及一些有说不清道不明故事的企业(比如扇贝跑了),即使其股价出现足够深的跌幅,也不见得能有不错的反弹空间预期,甚至深跌之后还有深跌。
因此,对于趋势性的抄底,除了技术上的充分下跌之外,选择那些基本面业绩好的,或者基本面综合星级高的个股,往往能提高抄底的安全性。
简而言之:基本面内在价值打底,技术面充分下跌后的反弹回升!

(二)

底部,是一个空方逐步衰减和多方逐步累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多空双方力量拉锯的过程

跌久必涨,涨久必跌,说的是股价趋势性涨跌波动之间的规律。
抄底,首先需要具备充分的下跌,这也就是上一次我们所说的“深跌”!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了足够深的跌幅,位置足够的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进行抄底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是。
趋势性的抄底,还需要具备第二个基础要求:
磨底!上拐!
首先,当股价经历趋势性的充分下跌,该过程中势必产生有较多的套牢盘,而这些必然是未来股价反弹上涨的压力(套牢盘的抛压),让上涨和反弹受到制约。
其次,持续的下跌,意味着该过程中空方占据主导,也意味着做多买入意愿的缺乏。而趋势性的上涨,是多方占据主导的过程,从趋势性下跌到趋势性上涨的转变,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底部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离不开看好股价而买入做多意愿的出现,而这往往不会突然一下子集中显现,除非受到一些实质性的利好刺激。
因此,
底部,是一个空方逐步衰减和多方逐步累积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多空双方力量拉锯的过程。
就相当于两方军队拉开阵势对打,谁都不服谁,谁都不怕谁,但是为了争夺话语权和地盘,双方必须斗出个输赢结果,于是你来我往,直到决出最终的胜负为止。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所以,底部往往是磨出来的!
磨底,实质上就是一个套牢筹码消化和多空双方筹码交换堆积的过程,所以,短期下跌的筑底,磨底时间和过程就相对偏短,而中长期下跌后的筑底,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横向反复震荡磨底的过程。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磨底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筹码交换越充分,当技术上经历较长时间和幅度的充分下跌,再经由中长期的磨底,往往后续的反弹空间也越大,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横有多长竖有多高”的道理。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趋势性抄底要素深跌与跌透磨底与上拐

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看看及回复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切勿作为实盘交易的依据。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4959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57分钟前
下一篇 56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