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朋友来问我:普通人能通过炒股达到财富自由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滚蛋吧,股市不适合你。”这就如同一位征战多年的老兵回到老家,见到十几年没见面的儿子,儿子见面第一句话居然是:“父亲,我要学你,上战场杀敌建功立业。”父亲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你在说什么胡话,活着不好吗,干嘛急着去死?”但是股市就像毒品,是能够成瘾的。
我身边许多朋友都有股票账户,当初他们来找我咨询,我都是好言相劝,叫他们别玩。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能被我劝退。所以我并不指望我能凭借一纸空文就劝退任何一个试图跑步进场的新人。
既然无法劝退,我再多说危言耸听的话就没意思了。就如同儿子坚决要当兵,做父亲的除了教他一些生存技巧,也别无他法。因此本文的主基调是基于以下假设:假设新股民坚决要进场,我拦都拦不住,那么能不能用简短的几条建议,来大幅提高新股民的生存概率?

1、世界上没有舒服赚钱的方法
如果你是3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你应该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活从来就没有“容易”二字。很多人以为股市只是一个投机场所,不管什么人只要狗屎运来了,都能在股市里捞一把。但是非常遗憾,那些靠狗屎运捞一把的人,其实从来就没能把财富带出赌场,最后连本带利全亏回去了。只是他们后来不好意思跟你说,以至于你以为他们当初是赚钱跑了的。真正能把钱从股市提取走的,往往都是那些把股票投资当成一份事业来看待的人。
炒股就是一个职业,炒股就是上班。你干其他工作,同时炒股,就是干了两份工作。赚钱,是你在正确的时间,干了正确的事情,做了有用功。亏钱,是你把工作搞砸了,肯定赔钱。炒股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和高空走钢丝,大海冲浪,高空跳伞,体操,跳水,跳高,是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大部分是一样的,需要极强的个人素质。还有财运,只有极少数人拥有,上市原始股大股东,拥有消息的人,比如主力的亲朋好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个人素质不提高,就是非常难的工作。股市是小部分人操盘赚大部分人的钱,必然是大部分人不赚钱的。赚钱的都是行业精英。
但是很遗憾,在座各位,90%的人都是奔着投机取巧而来,并没有真正地打算把股票投资当成终身事业来对待。你们只是想舒舒服服地躺着赚钱,只想敲一下键盘,钱就自动地进了自己的账户。这也是我为什么劝你们赶紧滚蛋的原因。虽然我知道劝不住,而你们也不会因为我上面的几句话就改变投机的初衷,把投资当成事业来做。

2、第一本书、第一个老师非常重要,必须慎重选择
人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第一时间就想到向前辈学习,找书学习。但是我劝你在决定看第一本书时,在选择第一个老师时,一定要非常慎重。为什么?因为新人就像一张白纸,完全没有分辨真伪的能力,老师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如果第一个老师三观不正,那么你的价值取向就被深深打上烙印,要去掉这个烙印是非常难的,因为它是一种无意识的东西,你甚至都察觉不到自己已经受到老师价值取向的影响。同理,对于第一本书的建议,新手往往也会照单全收,所以也必须慎重选择。
一本好的启蒙书,不在于它的学术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的价值取向是否有利于你今后的进一步深化学习,就像中国古代的《三字经》。在股市领域,我推荐第一启蒙书最好选格雷厄姆的《证券投资分析》。不要指望看完这本书你就学会赚钱了,那还差得远。这本书的作用是让他的三观在你脑海里打上烙印。今后当你遇到骗子时,身体就会本能地排斥,这样可以让你少走几年弯路,人生没有几个十年,误入歧途再回头,五年光阴不见了。
为什么我首选的是价值投资的书籍,而不是技术分析、量化投资、基金定投?因为新手股民通常都是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来到股市的,心态非常急躁,而价值投资的书籍则是劝诫大家投资不要急,要慢慢来。因此看价值投资的书籍能给你的心态“降降温”,股市斗到最后,其实就是跟自己的内心在斗,说白了就是拼谁的心态更好。不过说多了也没意义,新手是无法体会到心态的重要性,对新手来说,掌握技巧才是当务之急。就像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你跟他扯“士大夫骨气”“武士道精神”,白搭。
第一个老师指你能接触到的,能跟他进行互动沟通的老师,而不是指巴菲特等投资大家,他没解答过你任何疑问,也无法指出你实操中存在的错误。投资说到底是一门劳动课,而不是一门理论课,如果没人指出你操作中的细节错误,光靠你自己慢慢碰壁摸索,起码要摔个五年才能摸索出一些门道。很多人以为自己崇拜巴菲特,自己信奉价值投资,那么自己就已经是价值投资者了,这种想法太天真幼稚了。如果崇拜巴菲特就能赚到钱,估计巴菲特的画像会被家家户户摆到神坛上,天天跪拜。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扯远了,回到话题:如何挑选好的老师?
我们都知道,网上骗子一大堆,装神弄鬼的,而且装得比大师更像大师。万一你第一个老师是这种无良骗子,浪费的不光是你的金钱,还有你的青春。
第一,凡是自称大师的,都不是大师。
第二,凡是贴交割单的,或者吹嘘自己又抓住了多少个涨停板的,都是试图勾引起读者内心最浮躁最贪婪的一面,贪婪和急躁是投资的天敌,除非你需要一个“魔鬼教练”来鞭策你前进,否则最好不要拜他为师。
第三,凡是说自己无师自通,5年自学成才,炒股从来没亏过的。都是天赋异禀的天才,你不具备这种天赋,所以你学他也白搭,你做不到的。
第四,每天都对行情指手画脚,每个社会热点新闻都要评论一番。这种人很忙,忙得都没时间思考问题,所以他的脑子通常都比较肤浅,说不出什么深奥的大道理来。
第五,凡是观点朝夕令改的,都是墙头草。真正的大师是立场坚定者,不会因为今天大盘跌了,就立马多翻空。
第六,股市投资时间小于8年的,都不是大师。8年是最低标准,中国股市每隔7-8年才能完成一轮牛熊周期切换,连一轮牛熊周期都没走完就号称自己已经可以把股市当提款机的人,要么格局太小,要么说谎。
至于好老师的标准,我说不上来,但起码应该有一条:当你说想学炒股时,他会劝你回家种番薯。第一个老师,你要学的是他的精神,他的价值观,方法技巧倒是其次。人生不应该只有唯一的老师,但精神导师却是唯一的。巴菲特幸运的地方就在于他还在投资初期就遇到了格雷厄姆和费雪,并且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精神导师。当然,他最幸运的地方是生在美国。

3、不要试图去解释市场走势
新手总对股市充满好奇心,就像一个孩子,脑子总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总是以为凡事总有个前因后果,凡事总能找出发生的原因。例如,总是会问“为什么今天会跌?”“这个股票为什么跌了”“为什么最近股市成交量这么大?到底是谁在买?”
但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没有答案的,如果你总是纠结于因果关系,你的精力就被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拖垮,你反而无法专注于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例如,今天持仓股A跌了,新手的脑回路就会这样想:今天为什么跌了?大盘影响吗?大盘为什么又跌了?是谁在做空大盘?港资吗?国家队?国家队为什么要砸盘?他们不想股市涨吗?是中美贸易出幺蛾子了吗?万一谈不成功怎么办?但是如果我不走,股市又跌回2500点怎么办?。。。。
上面的问题,就算你想破脑袋也无法找到证据去印证,最后你思考了半天,除了想死了几个脑细胞以外一无所获。
正确的脑回路是怎样?第一,我当初持股的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在当前形势下,还存在吗? 第二,如果持股理由已经不存在,我就要卖。如果持股理由维持不变,我就不用在意今天的下跌。就这么简单,想那么多干嘛,内心戏那么丰富干嘛,你又不是导演。当然,其实散户最大的悲剧在于:他压根不知道自己当初持股的理由是什么。他仅仅是因为某个大v在微博上吹嘘某只票,然后他就买了。所以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拿什么情况下不能拿。

4、不要持有超过3只股票
很多新人误解了“分散投资”理论,总是以为持有10只股票,就能分散下跌风险。
分散投资有几个关键假设:
1、假设持有的品种都是不相关或者负相关。但是股票是同跌不同涨的关系(大盘跌个股必定跌,大盘涨仅有20%会涨,另外80%处于横盘状态)。因此利用一堆股票设计组合是无法分散下跌风险的,相反,它能分散你的收益率,把你的收益率拉低到跑输大盘。
2、分散投资假设投资者有足够精力去关注组合里所有的上市公司。但是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的。我研究股票十几年了,要我在同一时间弄清十家公司的情况,对他们情况如数家珍,我都觉得精力崩溃,顾此失彼,更何况你只是一个菜鸟。你连公司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就指望它能替你赚钱,你在做梦吧?你还不如专心把3家公司的情况都弄得一清二楚,专注投资。收益率肯定比你广撒网要高很多。

5、不失去赚钱机会与不失去本金,两者不可兼得
根据风险偏好,投资者大概可分为两类:不愿意失去机会VS不愿意失去本金。两者的思维方式是完全相反的。
不愿意失去机会的人,只要看到市场上有赚钱的机会,他就会参与。他最怕的不是亏钱,而是踏空。所以当行情好时,如果他空仓,他心态会非常焦虑,他生怕这里就是大牛市,生怕指数会从3000点直接飙到5000点,他再不上车就没机会了。于是他会在3000点就赶紧追。这种人最见不得身边的人赚钱,一听谁谁谁又抓住了大妖股,一个月翻倍,谁谁谁昨天买了东方通信,今天又涨停。他就眼红,就开始急,然后你怎么劝都劝不住他,非要往火坑里跳。这种人通常都不会失去任何一次机会,但是他也注定了踩到无数陷阱。这就是代价。所以他赚钱的时候很凶猛,一个月翻倍不是梦,但是亏起来也是一个月能亏掉50%。最后长期来看,盈盈亏亏,账户一直在坐过山车,总是停留在10万-100万元级别,无法突破。
不愿意失去本金的人,他们在投资时,首先想到的是:万一我看错了,怎么办?(而不是万一我错失良机怎么办?)因此,他们只参与确定性很高的投资机会,放弃确定性不高的机会。所以他们通常能躲过各种陷阱,代价就是他们会错过大量的机会。这需要非常高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试想一下,别人天天在数涨停板,你却只赚了30%就空仓等待了,连个刚入市的大妈都跑过来对你的投资策略指手画脚,教你怎么炒股,你怎能沉得住气?从长期来看,这种人的账户是每年稳定盈利的,但每年盈利幅度不会很高,胜在日积月累,当资金滚动到一定量级,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复利滚动是这世界上最恐怖的财富增值方式。
但散户最大的悲剧在于,他既不愿失去机会,也不愿失去本金。所以,最后他既失去了机会,也失去了本金。因此,先想清楚你来市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寻求刺激还是为了保本增值。如果你仅仅是为了享受抓到涨停板的那股刺激和心情愉悦的感觉,那么你就要做好账户大起大落的思想准备。如果你承受不住亏损,要求保本,那么你卖飞大牛股是常态,踏空行情也是常态。有得必有失。

6、不要看别人是怎么成功,多看别人是怎么死的
人们都有看名人传记的习惯,希望学习模仿他的成功。但实际上,成功只是各种偶然因素的结合,世界上并不存在可复制的成功路径(原因是复制的人太多,导致策略失效)。
这些名人在光环效应之下,他的能力会被无限放大,相反,他的缺陷却欲言又止。你只了解他的光明一面,却不了解他的黑暗一面,因此当你拿起他的宝剑时,你根本不知道会存在哪些负面代价,而这个代价往往是你无法承受之重。
真正能让你快速成长的,是把你扔到一个死人堆里,让你见证各种死法,你很快就学会如何避免犯各种错误,只要你不犯错,你就能活得更久,只有活着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将军。
在股市里,要见证各种死法,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拿自己的钱去亏,亏的多了,自然就学聪明了,当然,这是最低效成本最高的办法,属于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二种,多听多看那些炒股亏到倾家荡产,跳楼自杀的见闻录,当然最好是作者自己的心理独白类的文章,有空时去期货类论坛转转,里面偶尔会有些破产想不开的人,在临走前写篇发自肺腑的心理独白跟网友们告别,这种文章最值得看,下面会引发许多网友的共鸣,很多网友会分享自己的“血泪史”。看多了你就会明白,世界上没有舒服赚钱的办法。
第三种,去查看模拟炒股大赛的股民交割单。不是查看第一名的交割单,而是去查看倒数前10名的交割单,这些亏钱的人是怎么操作的,你就要避免采取跟他相同的操作。
看多了,你就能总结出共性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共性我可以告诉你是什么——频繁的交易。第二条是在大盘下跌趋势里满仓搞。

7、不要借钱炒股
融资借杠杆不是不行,对老手来说适当杠杆是没问题的,只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这是自杀行为。你以为你能驾驭风险,实际上你不能。你以为你懂股市,实际上你一点都不懂。没有经历过8年以上的苦练,你说你能驾驭股市风险?说出来你自己都觉得好笑。不用杠杆,亏到最后,起码你还是公司股东,只要他不退市,下一轮牛市他还是能回来的。但是只要你使用了杠杆,你的股票就会被证券公司强平,你不光本金归零,股票也清零,还欠了借贷机构一屁股债。
此外,不要用急需用的钱买股票。我遇到许多案例,很多新手原计划是:在股市投资1-2年,赚50%,然后把钱拿出去买房。但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买进去之后,股票一直被套着,亏了30%,另一边,房价在不停蹭蹭地涨,总想着等股票解套了就不玩了,把钱拿出来买房子,结果房价都翻倍了,股票还没解套。老婆跟他天天吵架,亟需把钱拿出来交首付款。最后的结局就是,亏40%割肉离开股市。因此,如果你这笔钱无法放在股市里超过5年以上,最好不要拿来投资,因为中国的熊市一来就是五年,一旦牛市高位买入被套,没有3-5年都别想解套。当然,如果你想跟我说,这一轮牛市不一样,是长达10年慢牛。或者说,我跟其他人不一样,我不会亏钱。那我无话可说。多少人就因为一句“这次不一样”而白白多交了N年学费。

MACD指标背离有3种方法:
1.快线、慢线背离,当股价在不断创出新高,然而快慢线却在逐步往下走,形成顶背离,离场信号。
当股价创新低,快慢线往上走,形成底背离,是介入时机。
2.红绿柱高度背离,当股价创新高,红柱高度降低,形成顶背离,及时离场。
当股价创新低,绿柱高度缩小,底背离,果断入场。
3.红绿柱面积背离,当股价创新高,0轴到红柱面积缩小,顶背离,果断出场。
当股价创新低,绿柱到0轴面积缩小,形成底背离,可以入场。
下面我整理了MACD的几种经典背离形态方便大家理解,MACD背离运用时要注意,当这3种背离同时发生,产生共振时,那么判断顶底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如果这3种背离没有同时发生,则成功率不高。大家在日常使用中可以结合起来,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建议收藏细品。









在人一辈子中,你会发现自己买过很多很牛的股票,但你抓住,然后让你获得很高收益的估计会是寥寥无几。俗话说上车容易下车难,而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好像不是这样,上车容易下车也容易但坐车就很难,难得我们最后可能都比不过那种不会下车的老太太。
究其原因,大部分人投资根本就不是为了坐车,而是为了下车,从刚开始坐车就一直想着下车,然后我们会发现每一站都会有人下车,无论车到哪里,总有那一帮子人想着下车。有些人说见好就收,赚点买菜钱就够了;有些人说已经回本了赶紧跑吧;有些人说已经赚了50%了,等跌下来再上车;有些人说天气太糟糕了,还是不坐车为好。反正理由总总,心理总在嘲笑那些傻乎乎坐车的人sb。好不容易赚到钱也不知道去变现。
上车时就想着下车的人,总常常会盯着每一个交易机会不放,以图实现自己期望的交易价值最大化。他们愿意反反复复上下车买票,视乎买票的钱都是小本钱,无所谓。但打印一下自己卖盘前,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一辈子都在为券商打工,而且干活还很勤劳。但似乎忘了一点,你为某趟旅程已经交了N次车票了。
涨与跌,很可能就是坐车途中那一段上坡与下坡的路。这些路可能与平常路不一样,但真的没必要为了暂时的涨跌就上车下车的。因为如果真的是一段很好的旅程,何必那么在乎那段路的颠簸呢?
能够欣赏到美景的人,总是那种会坐车的人,这种人上车时选择坐哪趟车很在乎。很破的车不会坐,司机技术很差的也不会坐,前面道路危险重重的也不会坐,会在坐车前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然后去权衡值不值得坐车。而不是坐车过程中去想着出一点小事就会做出反应,这种没有经过大脑而直接的条件反射,机会不可能是伟大的决定。永远记得频繁做出投资决策的人的投资决策,通常会是平庸的投资决策。我想投资的效果也最终来看会是一半。
细想一下,上车其实不是为了下车,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地,下车只是到达目的地那一瞬间的行为。错误地理解上车是为了下车,买股票是为了卖股票,就容易迷失方向。我们真正买股票是为了让买入的对象实现价值增值,价值增值有两种,一个是价值回归,另一个就是因为企业经营好价值增长了。这才是投资应该要坚持的目的地,而不是以价格为判断标准,随便上下车,正如球友说的车翻过一次,车毁人亡后死里逃生的,才能学会选择对的车坐在上面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05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