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交易底层逻辑是什么?

这几年底层逻辑这个名词很火,做生意的讲商业逻辑,做交易的讲交易逻辑。就像某个朋友跟我讲,他领会的逻辑是什么?下单前要仔细研究走势,理解阻力的动向和意图,然后找准时机,分不清利弊时应该多看少动,最后心态可以乱,原则不能变,任何时候都要挂止损,避免侥幸心理。

我说没毛病,你总结的这个逻辑,按照这个逻辑去做事很对,有啥不好的?这个朋友隔了好大一会跟我说,原因就出在这里,我找到了底层逻辑,但是还没有想好怎么去应用。我当时看到了,我心想,我说合计半天,你总结的底层逻辑就是这几条大道理。

其实关于交易真正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点,金融市场最本质的博弈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上?建立在多空双方对于利益的争夺上。通过某些市场行为,比如说单边趋势也好,黑天鹅也好,来收割对方,让逆势的不是爆仓就是割肉认输,这样才能满足自己一方对最原始的利润需求。

我们可以想一下,换个角度去想一下,震荡能让对方爆仓吗?短线小波段能够逼仓让对方割肉认输吗?肯定不容易。再想一下,趋势反转时,他的时间和价位,如果不是出人意料,超出大多数人想象力,能够套住大部分人吗?答案都很明显。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在弱波动市况下,我们可以说是分不清赢家和输家的,所以酝酿并产生具有足够烈度的趋势,才是市场波动的本质,也是我们唯一的交易目标。

·第二点,如何让市场形成明确又强劲的单边趋势?答案是以清晰的市场结构来引导市场预期,市场共识的产生,然后再以明确的趋势信号去引爆市场预期。之后观望的市场交易者就会跟风进场,共同托举趋势情绪升温。

·第三点,为什么市场走势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琢磨?因为我们前面讲过了,博弈的本质就是收割。什么是收割?就是少部分人的盈利机会,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偏差上,对或者说对趋势幅度的错误估计上。所以在震荡期得有很长的酝酿时间,这样才能消磨掉大部分散户的耐心和关注度,让他们对于趋势启动猝不及防,想象不出趋势的幅度,也就不敢去跟。

所以初期很多走势都会先拉两根大阳K,让散户一边懊恼没有上车,另外一边又憋着着急害怕,怕价格太高不敢追单,走势直接拉到阻力位,速度一缓,留点空间给他们高位追单,之后再走一个回抽,有一个回抽确认,打掉原来的这些筹码,所以这就是市场很常见的一个动作。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最后趋势尾部也要走连续大K,制造一个趋势非常强劲的假象,保持散户的狂热情绪,让他们相信趋势永远不停止,然后在趋势反转前钉死他们手里的持仓,这样才能利用下跌套住大部分人。

所以博弈的核心就是利用散户反应迟钝,”后知后觉的时间差,同时赢家的利润来源什么?来源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建立在市场走势和群体情绪的不匹配上,有耐心的收割,没有耐心的严谨的收割,不严谨的坚持交易模式的收割,依赖感觉交易的。

我们想明白了,这些底层逻辑对于我们来说就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让我们从利用市场最本质的规律,开始延伸出相匹配的判断方法和交易模式。

换换句大白话说,系统也好,策略也好,他们存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遵循市场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要符合竞争博弈的基本原则,而且要满足场内资金重新分配的核心需求。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朋友说自己的风控模式是做反了,扛单然后等时间到了自然就解套了。但是从我以原则来想一下,这件事现实吗?他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市场里最能扛的就是散户,他没有资金成本,而且扛单操作上也没有什么难度,大家都会。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而且侥幸心理是人最常规的心理反应,如果这样去做都能不亏钱,而且顺利解套,那么市场里还有输家吗?没有输家,赢家赚谁的钱?对不对?很多不客观的认知本身就是和市场规律背道而驰的,甚至是一些歪理,通过系统规则建立一些”基点”,也就是形成一个观察体系。什么是观察体系?就是建立对和错的观念,也就是建立交易观,留什么行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才能形成交易纪律。

比如用最简单的头肩顶图形来举个例子,看到这个图形时候大部分散户的特点是什么?对趋势的认知停留在图表上,希望通过简单的技术概念来读可能性复杂的市场变化。可以说趋势运行中但凡有一些强弱变化,很多人都觉得看到图表是有意义的,强行分析,延伸出一系列对于未来走势、市场意图的解读,这些大脑里的幻想就变成了自己下单的动机。

而且很多人还非常相信自己,觉得通过简单的技术工具所分析到的一些依据是可信又具备可操作性的。但事实是什么?市场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对象,不会跟马走日像走田一样,按照某一个固定的图形演变模式或者路径运行,或者价格在小范围内的走势是没有分析价值的。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比如震荡期或者趋势中的计算整理,因为波动本身就不可能是绝对均衡,何况是趋势末端?趋势走到末端时,它的波动性需要一段时间去平抑。因为趋势反转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市场预期的扭转,除非有突发事件的干预,否则大部分趋势都很难形成直接的多空扭转。

同时高位整理结束后,后续的单边波幅变化必须超出一定范围,才能够打破多空格局的均衡,之后才能在盘面上形成明显的强弱对比。可以想一下,打破时这种标志性的大k走势的产生是不是也需要时间和空间?所以从底层逻辑再去想这些问题,市场预期从何而来?

·第一必须保持无序窄幅的震荡空间,才能使散户的交易意愿冷淡,逐步退场观望。这些交易者离场显然会导致什么?导致交易意愿降低,盘面会更加冷却,更加冷清。

·第二盘面持续降温之后,波动性开始逐步的收敛,变得规律化,直到形成一个明清晰的结构,出现最终的震荡收敛。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第三多空平衡的收敛格局,最终会被一些突发因素打破,市场格局这个时候就会被那种标志性的k线带着出现新的变化了。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盘面看到明显的多空强弱对比,之后这种清晰的技术共识会引导交易者蜂拥进场,推动趋势产生。

·第四就是趋势运行,它走到末端衰竭之后,波动性从强到弱,走势变得无序化,又开始重新的削弱散户们的交易信心了,交易意愿降低了,之后重复的进入震荡。

所以从第一到第四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多空趋势的轮转过程。所以鼎底图形的本质并不是历史相识性,而是形成图形的时间要素。比如说日线头尖,它需要很长时间来平易波动之后再走出一个尾部收敛。同样鼎底图形的有效性也不在图形本身,而是它下面的重要节点被突破,形成多空格局的巨变。

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这个清晰的认知会形成技术共识,引导市场预期扭转。如这个图中立足于某个时间点,我们可能依然会认为多头非常强势,因为下面什么?下面重要的支撑没有被破,连续上涨的格局没有变化,往后推一下。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我们看到接下来的走势,只怕是有点经验的交易者都能够看出多头可能要完蛋了。这个时候大家都这么认为,所以多空格局的变化会引导市场预期,而市场预期会引发同质化的交易行为管控。预期一出现,自然有蜂拥而至的空单进场。

所以交易难,难的并不是在已经清晰的市场环境下做出判断。就好像我们已经把饭和筷子摆到眼前了,吃饭难吗?并不难,所有条件都已经充分了,真正难的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大部分人会缺乏认知,尤其是那些只懂理念,没有时间过程的认知,是没办法在长时间的等待中保持耐心的。

就好像很多朋友,他看见一个图形,然后看见这个图形,不管他这个图形完善了没有,直接都预想出一种可能性。但是他仔细想过,这种预判,自己脑子里这种走法需要多少个交易日来形成吗?很少有人会考虑这种实际问题。

所以交易并不是赌图形能不能成立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等图形酝酿完整,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然后有足够的耐心等价格打破,格局产生明确变化的问题。

举个例子,交易不是饭到嘴边怎么吃的问题,而是你先得去忍着饥饿,先去洗菜切菜做饭,然后做完这一系列的准备后,才能说我坐到餐桌上吃一口热饭。这中间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缺,同样的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时间,过程都急不来。

做交易不懂底层逻辑注定是个亏货?

所以底层逻辑是对市场规律最本质的理解之后,才能根据特点总结出一套有效又适配自己的交易方法。从上至下,从对市场规律的理解,规划预期起爆的时间和关键位。在想如何启动时,通过信号的设定,第一时间去进场,拿到优势。

检查点位之后,趋势最强劲的时候,也要保持警觉,主动去减仓,释放风险。之后有这个心理准备,一看回头市场可能要反转了,格局一变,立马调转自己的立场。所以好的交易员,一切思路要立足于当下的市场格局来评判。市场格局不明,就说明走势本身是没有规律性的。这个时候还判断什么?判断的东西就分不清主观和客观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7573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小时前
下一篇 19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