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缠论的观点,2买是第一次回调不创新低,3买是突破底部整理区间回调不跌回中枢;按照西方技术分析,一个趋势的主要运动中的次要波动都是进场和加仓的机会。
但是,次要波动是有临界点的,如果打破趋势线或重要支撑位,很大可能是要转势了,不但不能买入,还应该卖出。可以说,准确把握次要波动结束点是交易成功的关键。
1. 借助趋势线与支撑位
前几篇写到的前高、前低、中枢箱体、趋势线都是重要的支撑位。能够在这些支撑位处止跌的回调是值得买入的。一个技巧是不要正好在支撑位上下单,而是要等它转折底分型出来才算。只要买入点离下方止损位近,离上方压力位远,风险收益比合适,就可以入场。
如果跌破支撑,就要等它站回来再买,3周期站不回来(支撑位之下停留超过2根K线)大概率就拜拜了,能站回就符合上一篇说的2B法则。
具体支撑位和趋势线的研判在《西方技术论》合集的开始几篇说过了,这里不赘述。需要补充的是,小周期里的中枢震荡在大周期里看上去就是一组有重叠的K线。如果某段走势在当前时间周期还只是一笔,就要到小周期里去找波峰波谷画中枢和趋势线。按照缠论始终以走势类型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可以有效培养盘感,提高研判的正确率。
2. 走势回踩均线的习惯性
笔者在《缠论白话文》合集里写过《走势的均线标志》,以5、20、120均线跨越,辅助判断笔、段的形成和结束。其实是把均线作为走势的路标,指示走势方向,是走势波动的中轨。不破20线本级别笔延续中,不破120均线,本级别线段延续中。
事实上,围绕本级别5日线的波动,基本就是次级别笔的波动。如果此时20线在上,20线就是该组波动的压力位,为向下笔延续;如果此时20线在下,就是支撑位,为向上笔延续;
同理,围绕20线波动的是本级别的笔,此时120线如果在这些波动之上,120线就是压力位,此时向下线段延续;在这些波动之下就是支撑位,为向上线段的延续,如下图:

沪铝5月底的走势在5分钟图上呈现清晰的A\B\C三个线段。其中A和C段笔的波动都会穿越20线,但是只要还在120线之上,每次回靠120线的时候都是买入机会,直到有效跌破。
股价维持低点不创新低或者高点不创新高的趋势波动时,当每个次要波动都习惯性的在某一条重要均线处转折时,这种回踩均线的习惯性可以帮助我们确认次要波动的回撤买点。因为均线是跟随走势的,就比趋势线更加贴合。
西方技术分析非常看重均线理论,后面会拿出单独的篇幅来说。此处用缠论走势类型来看待回踩均线的习惯性更好理解一些。
3. 用黄金分割测算次要波动
道氏认为趋势中的次要波动回撤在前一段上涨高点的1/3(33%)~2/3(66%)区间应该止步,继而回到主要运动的方向。江恩把趋势结构划分为8等分,但是特别看重3/8(38%),4/8(50%)和5/8(62%)三个位置。艾略特的5浪上涨3浪下跌的走势模型也是在将斐波那契数列和百分比回撤的习惯性结合之后发现的。后人将这些经验综合起来,得到了黄金分割回撤测算法,还以沪铝5月底的走势为例:

上图线段d1-g1走出来之后拐头跌破20线回撤,以g1为起点,d1为终点画黄金分割线,会发现中枢B下沿正好在38.2%,中枢B的离开段到50%处止步。
研判下降趋势的反弹也是同样道理,只是黄金分割线要从前低开始,到前高为止。如下图g1-d1的下降线段走成,d1点出开始反弹,此时以d1为起点g1为终点画黄金分割线,中枢B的下沿恰好是19.1%,中枢B的向上离开段在50%处精准止步。

走势在黄金分割百分比位置止步的现象并非个例,几乎俯拾即是。可以很好地辅助判断次要波动结束点。
4. 通道线的支撑压力
艾略特提出了一种反通道线的方法来测算调整浪的结束。如下图:连接上涨趋势的两个相邻波峰AC,然后过前低B做平行线。C点开始的一笔下预期在BD线上结束。笔者觉得这种反通道线有效的几率一般,这里只稍作提及。

其实,更常用的是先画出上升趋势下轨的趋势线,再过前高点做趋势线的平行线,形成通道,用通道上轨来测算下一段上涨的压力位。比如在上图中,先画出BD,过C做BD的平行线,预测D点再向上一笔的压力位在AC上。
以上都是西方技术分析角度判断次要波动回撤位置的方法。笔者认为考察的重要性排序为:箱体和拐点、均线、黄金分割、通道线。
最后,学过缠论的小伙伴一定更相信“走势终完美”:如果看到次要波动的内部结构有2个以上中枢,且离开段背驰,MACD底背离,那么旧的趋势结束,新的趋势就产生,用小级别的1买,稳妥一点等小级别2买,也就可以回补仓位了。
我们不妨尝试缠论为体,西学为用。可以确定的是,越多要素发生共振,知行合一就越果断,成功率就越高。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2876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