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折点的发展

扩张型平台整理既然也是中继形态的,波动分析又是建立在艾略特波浪理论基础之上的。本质上讲,看问题的方式跟波浪理论不一样,但波浪理论的计算方式是可以用来参考的。我们在前面的《跟我学波动》的章节时说过,3-3-5平台整理结构,其实再细分还有两种:一种是规则型平台整理,另一种则是不规则型平台整理(即扩张型平台整理)。其实,从06年以后,我在研究指数波动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更经常出现的是扩张型平台整理。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扩张型平台整理更具有诱骗性,它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灭杀突破追高盘;二是灭杀技术止损盘。两种平台整理的基本特征可以见下图

图3:两种平台整理示意图

转载转折点的发展

跟我学波动45--转折节点的发现

注意一下上图右边的扩张型平台整理模型,下面有个C段推动下行的目标是多少?是A点下方的0.618附近。这个你也忘了?上周刚刚在深圳讲过。

好吧,我们再看看8月28日下午的连续分时图。图4

转载转折点的发展

上图4中的O点是创业板指数8月19日高点1446.79;A点则是8月21日的低点1421.24。那么,按照图3的计算方式,你应该算出C点的大致位置是在1421.24-(1446.79-1421.24)*0.618=1405.45

我们看一下C点到底是多少?实际就是8月28日低点,你查一下,是1398.56点。出现这个点前面的次低点会更接近计算值,恐慌状态下打过一点也很正常。这里面说明,波浪理论里给出的计算方式,其实只是个大概值,不能当成市场真实的本真。

而在这个下行C已经接近计算的目标位时,你是先抄底吗?当然不能这样做,这是不确定性的赌博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待指数反拉起来。其实,反拉起来的时候,短周期的指标已经是出现背离的。但你还不能确定后面会有推动对吧?

转载转折点的发展

为什么这个位置还没有成为推动结构就敢喊,后面也走成了推动上行?其实,就是经过复杂的推理形成的确定性预判。而这种判断当然不只是在盘中完成的,前面每天的复盘,早已对前面已经形成的结构了然于胸,只不过在盘中等待一个时机的出现,只要一出现,几秒之内就能反应出市场要干什么,而不是因市场的下跌而恐慌到手足无措。一个确定性的点,往往是要作预判,但又不以预判的结果作主观预期。而是等待一个明确的点,以及这个点之后的变化,当这个变化只出现几分钟后,就能明白这是个短期转折点。

上面说这么多,只是对8月24日深圳上课的同学一个交待,我不介意其他人也看看。实际的临盘情况可能要比说的复杂得多,我这次作了解释,你未必以后就全会了。波动分析其实是种修行,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而不是像波浪理论那么空泛的形而上学。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9053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53分钟前
下一篇 50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