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打板来说,除了量价关系外,盘口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广义的盘口语言既包括委托买卖的变化,也包括成交明细和内外盘,还包括个股分时的承接以及涨跌力度大小。
买股票就是在强点介入弱点卖出,资金盘口也是有强度等级的,一波漂亮顺畅的上板一定是美轮美奂、毫不犹豫的,就像大资金手里黄花大闺女不让别人亵渎一样。你去打这种形态、题材、量价、氛围、盘口等强度共振的人气股,大概率是赚钱的,并且享受高溢价。
下面举例几种常见的盘口语言,盘口语言种类繁多,难以全面覆盖,更多的是需要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
一、很多个股可能竞价不及预期,但开盘后迅速有大单连续往上吃,分时线强而有力,上板坚定不墨迹,这类股往往能走出弱转强的走势,当另眼相看。
二、有些个股拉升丝滑漂亮,但却不急于上板,而是在高位震荡,而且一旦有抛压又承接有力,这种股就需要你重点关注,主力往往是在等换手或等上板契机,这种票往往一出大单放量就迅速上板,而且由于已经充分换手,一旦上板往往立马就缩量,如果打板的时候你买入不够积极,基本很难成交。
三、有些个股上板的时候畏畏缩缩,磨磨唧唧,吃到最后几档甚至留下最后一档就不吃了,这种票即使上板也要小心,尤其是成交量放的很大的情况下,往往是主力在出货。
四、有些票分时走的很平庸甚至是逐步下滑的走势,盘中突然出现大单直线往上拉,几笔单子迅速上板,这种票参与也要很谨慎,除非是盘中突现重大利好,否则开板的概率很大。
五、有些票虽然封板,但是却一直有规律的有大单往外抛,这类往往是机构在减持,一旦抛压过大或题材转弱很容易开板。
当然,盘口语言只是一种重要的参照而非全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个股的盘口很好,然后打板买入吃大面,最基本的原因就是逻辑不好。打板不仅要看盘口更要讲逻辑,不要看盘口来反推逻辑,而是先看个股的炒作逻辑,然后再来用盘口印证,否则容易因果倒置。所以在做这种票时,首先要想的是逻辑,资金意图,为什么要做这个票,逻辑是否持续,是否可以获得其它资金的认可。切不可本末倒置。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1442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