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就像头野兽,时刻会对交易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人性是避免不了的,只能让它安静沉睡下去,避免激发起人性里带来的情绪。在到达临界失去控制之前离开市场。临界值也和交易者个性有关,了解这些人性和性格,这就是所谓的知己。很多书上说的,交易者自己就是交易系统,就是如此。成熟的交易者必然需要几年时间的修炼,不仅是修炼技术,更是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心。
以下是从观察自己交易情绪中总结的人性。
人天生害怕失去。意料外的失去更加让人接受不了。就像失去一个重要的人,突然车祸失去和得了绝症陪着走完一段时间后失去,这两种情况对失去时候的情绪冲击是不一样的烈度。 在交易的时候,亏损没计划过,不在意料之中,很难砍断。
人性选择了一个立场,就会坚定这个立场。这个人性在《影响力》这本书里阐述的很精彩。抗美援朝里,我们党对待战俘,先是用点香烟或者小好处诱导战俘选择了立场,然后再接下去不断让战俘强化立场,结果是美国人震惊的发现很多战俘战后都坚定的站在GCD这一边。一旦用真金选择了多头,人性就会自动过滤掉行情转空的信息。容易变得固执。浮亏加仓这是在强化自己的多头立场,到最后很难接受行情是空头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说,止损要快,因为止损拖拖拉拉的,最后错误的方向越坚定。
转变立场的成本越增加,立场就越坚定。想想自己,亏损点点还能挣扎下,亏损大了,就放弃抵抗了,直接闭上眼睛。

转换立场的次数越多越快,思路就越容易混乱。频繁交易最容易激发赌性。离开市场,容易保持住清醒。“善败者不乱”,把失控扼杀在萌芽中。
人有侥幸心理,心有希望,就会推迟改变,难受的是在心有希望的时候,完全砍掉反而会获得内心的平静。如果经常不止损,侥幸又赚了,这个思维习惯就会固化下来,不设止损成为可怕的信念。
亏损时候倾向冒险,盈利时候倾向保守。这个人性很多书都说了。导致大多数人都扛住亏损,截断利润。在亏钱之后,会赌红眼,疯狂投入,企图一次翻本。
情绪失控的时候,人的决策都是出于本能,即人性完全控制住人格。一切交易处理都会出于以上的人性。恐惧贪婪会无限放大。 一个优秀的将军,必然是一个冷静的指挥者,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发挥出智能 。而交易也是如此,需要保持冷静的判断和决策。
明白了哪些人性在影响交易,下一步就能针对性的制定规则避免激发自带的情绪。具体的规则我就不说了。交易是个性化的,自己多观察下自己交易什么情况下产生情绪,针对性制定规则。比如说规定自己一天内只做一个方向,一天最多2次止损,最多转换一次方向,如果没中就休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继续交易,肯定会起情绪,造成思路混乱,赌性大发。
控制自己的情绪,表面是靠规则,里面是靠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激发情绪的阈值才会提高了,才会更好的遵守规则。所以 交易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修炼 。

赌博和投资之间的那条线是人为的,而且非常细。最稳健的投资也有着一定的赌博性质(你在多赚一点的希望中失去所有金钱),而最胆大妄为的投机也具有明显的投资特点(你或许可以拿回你的本钱,还有利息)。或许“投资”的最好定义是“赔率对你有利的赌博”。现实中存在着一个奇怪但却千真万确的现象:你越接近市场,你越难发现它的愚蠢。金融危机的原因非常简单——双方都贪婪,投资人的贪婪和银行家的贪婪。在华尔街贪婪是应该的,几乎可以算是一种义务。
整个世界都在虚假狂欢,少数的局外人和怪才却独具慧眼。人们总希望有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来选择价值,但他们这样选只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很权威,说的是他们想听的话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任何成见,就算他再笨,他也能够理解最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坚信,那些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没有任何的疑虑,那么,就算他再聪明,他也没法理解最简单的事情。 尽管凯恩斯认为投资如同选美,需要考虑多数人是如何判断的,但是,在市场的转折时期,有勇气站在市场大多数的对面的,一定是少数。
预言家常常进行预测,但他们却不下注,却要求你按他的预测下注。要想在某些股票上赚钱,必须先承受短期的亏损,因为投资人在负面消息作出恐慌应对的时候,会大量抛售他们手中的股票。常言:“投资收益涨十倍,但是首先可能会下跌一半”。人们说谁的投资做得好,其实是说他对风险赋予了正确的补偿价格。
在最好的时机出手,不好的时候就守着,不能输任何东西。 你能剪一只羊的毛很多次,但你只能扒它的皮一次。对于赌徒,打牌你至少要有J才出手,9以上勉强可以,有3张大牌才可以凑同花。如果你觉得你的牌好,你就要加注,做的到吗 ?这种牌的关键是对付人,不是对付牌,要在最关键时出手。 当你知道你的牌不能赢的时候,立刻把它们扔掉。
通常来说,规律是, 人越好,输得越多。 你只在牌好的时候出手。 你很少听到关于失败者的消息,让我告诉你,他们怎么了。他们最后不得不去做苦差事,一直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输。对我来说是正确的,我记不得我是怎么把钱赢来的,但我不能停止想自己是怎么输的。 如果你在头半个小时,不能在赌桌上找出那条鱼,那么你就是那条鱼。

新手谈技术,老手谈思想,高手谈境界
技术重要吗?要我说很重要,技术就像你在战场上所用的武器,合理的使用技术会初步积累你在市场中的优势。 有一个现象,一般热衷于谈论技术的往往是新手,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技术是基础的东西,也是最直观可以学的东西。但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好多老手并不热衷于技术的讨论呢?因为老手们知道,所有的技术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记得一位操盘高手也说过一句话“所有的机械交易都有崩溃的一天”。这就是技术本身的缺陷所在。
有人经常问进出场的方法和技术上的一些问题,事实是没法回答。我今天告诉你A是对的,B是错的,但明天可能会是A是错的,B反而是对的,那么你会说我骗你了。没有交易思想的技术永远在用不变的方法来应对变化的市场。只能应付一时,却应付不了一世。技术不是无用,关键是合理使用。任何事物都会有其发展规律,新手和老手也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老手最终会老去,新手也会成为老手。不否定技术,但也不过于迷恋技术。新手最容易学的是技术,也有人直接从思想学起,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境界,那是高手区别于普通人的东西,到了就到了,不到刻意学也到不了。
市场中还有一个现象,有人一直在赚钱,但技术的理论水平并不高。 有人技术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一到具体的交易就一塌糊涂。这两者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差别不在技术,而是技术以外的东西。对交易哲学的理解,对交易思想的理解。一流的交易思想加三流的技术能盈利,但一流的技术加三流的交易思想大部分会以悲剧收场。老手为什么谈思想?老手有一定的经验,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市场就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知道技术永远在变,只要有交易思想,他们有能力根据市场的情况来制定自己所采用的交易技术。但老手又知道,交易思想的突破是难上加难。所以老手更喜欢交流的是交易思想,而不是技术。
高手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大概是一种心灵的直觉吧!比如在太极拳中,此直觉称之为听劲,意思是和对方一交手就知道对手的深浅。听劲分三种,骨感、皮感与毫感,代表三种不同的层次,以此来比喻股市:骨感就好像套牢者,套住后才知道不妙;皮感好像当大危险来临前就有了感觉一样;而在这里只有毫感才能称之为境界了。
毫感者是看一眼K线图,就知道股价处于什么位置,什么趋势,什么情况会出现调整,甚至可以描绘出股价未来可能的走势,是一羽不能加的空灵境界。
听劲的前提是懂劲,在股市姑且称为各种理论和技术吧。
股市有很多种理论,从而诞生了很多种技术,江恩也好,波浪也罢,趋势也好,量价时空也罢,一切都源于自然法则,而能否明悟自然法则则决定了各高手的层次。
这也是股市高手们所流传的一则经典名言:“一流高手看境界,二流高手看趋势,三流高手看技术”的意思吧。
匀然如果什么都不懂,连三流高手都谈不上,还能够赚钱的话,就只能将之归为运气了,可有句话说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那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的长久盈利呢?
唯有具备了德行的人,才能厚德载物!那么德行是什么?这是达成一流高手境界的必经之路:因为心灵交易是通过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时时地自省,返照自己的心灵深处,从而战胜内心多余的贪婪、恐惧等一切人性的负面情感,使得利用任何指标游刃有余,并能合理地分析市场,而不为其所骗。同时,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对任何事物不欺暗室,不自亏心,坦荡无私,不放逸,不享受的一个心灵修正的过程与应用。
这种时时自省,返照心灵深处,坦荡无私,严谨、不放逸的习惯就是证券交易者应有的品德。心态的锤炼,对于境界不到的人是一种折磨。
某种境界到的人,知道何处开始建仓买入,何处突破开始加仓直至满仓。反之亦然。这是波段操作的前提。
而所谓的波段操作也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波段操作,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等待,一种欣赏。到了“不动如山,高手起步”了,进而,是一种大格局,大眼界!只有格局高,才能提纲鉴领,只有大眼界,才能看得更远,并且有应付任何变化的敏锐。

其实当你真正的离开那些指标,开始认真的感受市场的变化——就像我们即使不看天气预报,也不可能大冬天穿着短袖出去,身体总会很诚实地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所以这也就是佛家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理性的分析思考是工具,但是到最终,我们脱离工具也能感受到市场的氛围,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就像真正伟大的人不用穿着LV或者阿玛尼来粉饰自己,你仍然会不由自主的尊重对方,因为伟人都有伟大的人格和智慧,这个才是本质,不是用财富或者奢侈品能衡量。你唯一的奢饰品就是你的智慧和人格。
市场的本质是什么?价格。价格怎么分析?我们只需要分析变化。而不是时时刻刻的关注独立的价格。春夏秋冬的交替,需要你懂精确的温度变化才知道什么时候冬天来了吗?即使时间上有偏差,但是也没有人会看到下雪了还以为是夏天吧?早一点晚一点,有这么大影响吗?反正冬天很漫长,也不至于因为在家宅了几天而错过冬天。对于行情也一样,早一点晚一点重要吗?慢一点更重要,不要总是想跑到市场的前面。所谓的趋势追踪,是追踪,而不是预测。追踪是慢慢的跟在市场的后面,保持一段距离(风险),不偏不倚,不快不慢,才是做交易最好的状态,当然也是做人最好的状态。
青原禅师说他“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为什么引用这个故事呢?是因为想说明,其实你看到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被你赋予了感情色彩和偏见。当你觉得是一段差行情的时候,只因为亏钱了,但是你要知道与此同时,肯定有人赚了你的钱。所以行情无好坏对错之分,如果你加入了主观的认知,那么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变形的。当你看到价格飞速上涨的时候,你看到了发财的机会,而总有人看到的是风险——不然为什么会有人和你成交呢?且不管谁对谁错,但是必然是千人千面,所以,想要真的学会看到真实的价格,必须先要学会放下心中的情感,客观的看待。
暂时先说到这里,引用王阳明大圣人的描写人修行的过程:沉守空寂。安排思索,自思用智。所思所虑只是天理。
所以交易终究是一场修行。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811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